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07630676

    需求結構已發生明顯變化。一是“住”“行”主導的需求結構發生階段性變化。2013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戶均達到1套房,2014年每千人汽車擁有量超過100輛。根據國際經驗,這個階段“住”“行”的市場需求會發生明顯變化。2013年後,中國新開工房屋面積、住房銷售面積先後出現負增長,汽車銷售進入低增長階段。二是需求結構加快轉型升級。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居民對產品品質、質量和效能的要求明顯提高,多樣化、個性化、高階化需求與日俱增。三是服務需求在消費需求中的佔比明顯提高。隨著恩格爾係數持續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加快,旅遊、養老、教育、醫療等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四是產業價值鏈提升對研發、設計、標準、供應鏈管理、營銷網路、物流配送等生產性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供給側明顯不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一是無效和低端供給過多。一些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偏低。2015年鋼鐵產量出現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水泥產量出現自199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二是有效和中高階供給不足。供給側調整明顯滯後於需求結構升級,居民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出現到境外大量採購日常用品的現象,造成國內消費需求外流。三是體制機制束縛了供給結構調整。受傳統體制機制約束等影響,供給側調整表現出明顯的黏性和遲滯,生產要素難以從無效需求領域向有效需求領域、從低端領域向中高階領域配置,新產品和新服務的供給潛力沒有得到釋放。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供需結構再平衡的內在要求。供需結構錯配是中國當前經濟執行中的突出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表現為過剩產能處置緩慢,多樣化、個性化、高階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供給側結構調整受到體制機制制約。需求管理政策重在解決總量問題,注重短期調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結構性矛盾,也難以從根本上扭轉經濟潛在產出水平下行趨勢。當前,只有加快出清過剩產能,處置“殭屍企業”,推進資產重組,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建立有利於供給側結構調整的體制機制,才能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強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內生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龍蝦養殖,如何測水體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