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17237084689

    親戚,含義有演變:

    《禮記·曲禮上》(戰國年間成書)有提到“親戚”:“夫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故州閭鄉黨稱其孝也,兄弟親戚其稱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友稱其仁也,交遊稱其信也。”。孔穎達(孔子後人,歷隋唐兩代,大經學家)註疏說:“親指族內,戚言族外”。

    比孔穎達略晚一點的張守節(開元時 官諸王侍讀)著《史記正義》,他為《史記·五帝本紀》中“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裡“親戚”二字“正義”,說道:“親戚,謂父‘瞽叟’、後母、弟‘象’、妹‘顆手’等”。這說明,在司馬遷口中,親戚指父母兄弟姊妹。

    另外,戚,原本是兵器,即斧、鉞。斧和鉞都是短兵器,所謂貼身兵器是也。所以,《大雅》釋戚是“慼慼兄弟”;《傳》更進一步說:“慼慼,內相親也”。

    這樣一來,“親戚”古今意思演變的脈絡就比較清楚了:先是指以婚姻關係維繫的族內人,後來“親”和“戚”有了分別;到現代,親戚 則用來指家庭成員以外的關係較親的人。

  • 2 # Tony7206

    古時的“親戚”是“親”和“戚”兩部分的組合,“親”指父系血緣一脈,比如祖輩、父輩、兄弟姐妹、子侄等等,“戚”是指由婚姻帶來的親屬關係,比如母系家族成員、嫁出去的姑母姐妹等的家庭成員,而我們現在所說的“親戚”則是僅指過去“戚”所指的那一部分,原來“親”所指的那部分成員變成了現在的“親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腰直筒褲配什麼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