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香寒冰

    孫可望吧。

    孫可望一代奸雄,可以偏安,但不能天下一統。

    當年不是孫可望攔著,李定國就和李過高一功合流,北上了。

  • 2 # 狼群講歷史

    1646年初,張獻忠的大西軍和清軍在漢中地區正面硬鋼,但是清軍在許多明朝叛徒的幫助下,僅僅只用了4個月,清軍就佔領漢中。

    1646年9月,張獻忠意識到不能再和南明王朝打架,他倆應該聯合起來一起對付清朝。不過張獻忠的運氣顯然不是很好,才過去兩個月,他的軍營就遭到清軍突襲,在混戰中,張獻忠不幸中箭身亡。

    老大沒了,要想確保團體的穩定,就必須再選出一個新老大。就這麼的,孫可望便被推上老大的位置,統領著張獻忠餘部進入雲貴地區,繼續和清朝作鬥爭。

    到1649年,孫可望已經佔據西南,並將這打造成自己的大本營,哪怕是清軍,一時都是無可奈何。

    雖說表面上孫可望是老大,但實際上還有一位李定國在鉗制著他。和孫可望一樣,李定國也是張獻忠的養子,只不過在張獻忠的四位養子中,因為孫可望識字,又十分機經,因此被張獻忠作為養子中的長子。

    正是因為這一點,孫可望才能成為名義上的老大。當然了,孫可望的能力也不會差到哪去,1651年,孫可望派兵進攻湖南,直到1652年8月,大西軍旗開得勝,收復了湖南大部分州縣。

    講道理,依靠大西軍的強悍實力,加上南明王朝在民間的影響力,簡直是強強聯合,要是相互配合好,說不定還真能把清軍趕出山海關。但說是這麼說,偏偏孫可望和李定國之間卻發生了 矛盾。

    其實早在1647年,他倆的矛盾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孫可望主張進軍廣西,繼續跟明軍打仗。而李定國是堅決反對,他說不管是於公於私,大西軍都應該跟清軍打。

    於公,大西軍和明軍都是漢族人。於私,大西軍的創始人張獻忠死在清軍手上。但畢竟那個時候孫可望才是大西軍的老大,再加上孫可望不想聯明抗清,還對恢復中原失去信心,只想著固守華南,因此並不想接受李定國的建議。

    看到孫可望這種態度,李定國氣的拔出寶劍就準備自殺。這可把其他將領嚇得,趕緊衝上去阻止李定國自殺,還一起跪下請求孫可望聽從李定國,進軍雲南。

    雖說孫可望最終接受李定國的建議,但是一想到自己手底下大部分將領是擁護李定國的,孫可望的心裡就是一陣不爽。

    雖說這場會議確定聯明抗清的方針,但孫可望直到1649年才派人去跟南明王朝討論這個事情。因為孫可望是真的不想聯合南明王朝,於是他就想出一個辦法,想把南明王朝的人弄到自己的地盤,然後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就可以壓制住其他人,還可以更好的鞏固自己的權力。

    1951年,孫可望的機會來了。因為各地反清復明勢力均被清軍所滅,很多地方都被清軍再次佔領,就連南明王朝皇帝朱由榔都不得不掏出肇慶,進入廣西開啟他東躲西藏的日子。

    就這麼的,孫可望就派人找到朱由榔,說你可以來我這,我給你當小弟,並幫你對抗清軍。

    朱由榔一聽,這是好事啊,手底下也能莫名其妙的多出幾十萬的小弟,何樂而不為啊!就這麼的,朱由榔興高采烈的跑到貴州安隆,準備去當孫可望的老大了。

    就這麼的,朱由榔這位老大被孫可望軟禁,過了3年沒有自由但是絕對安全的生活。

    不過再怎麼說,朱由榔跑到大西軍這邊,對大西軍的作戰是非常有幫助的,畢竟當時的人心都是向著明朝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大西軍從清軍手中,又把四川,湖南,重慶,廣西等地給奪了回來。

    如果歷史這麼發展下去,還都北京都不是沒有可能。但偏偏就是這個時候,因為李定國的戰功越來越多威望越來越高,孫可望不僅擔心會威脅到自己,於是便開始想辦法幹掉李定國。

    一邊想著要幹掉李定國,孫可望一邊還想著要當皇帝。畢竟朱由榔是在自己的地盤,因此孫可望一直讓朱由榔給他升官,最終還獲封秦王。

    當上秦王的孫可望日益驕縱,都已經在籌劃當皇帝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朱由榔不得不偷偷寫信給李定國,讓他趕緊回來救命。

    不過呢,信是送出去了,但訊息也得到洩露,孫可望大怒之下一連之下殺了十八名南明重臣,史稱“十八先生之獄”。

    接到朱由榔的求救信,正好李定國在廣東遭遇大敗,也想著要回去,就這麼的,1656年,李定國帶著軍隊回到貴州,直接將朱由榔接走,隨後進入雲南。

    這下子孫可望是暴怒,恨不得生撕了李定國。1657年,孫可望集結大軍,不想著去對付清軍,反而是同室操戈,令大西軍進攻大西軍,這更是給搖搖欲墜的南明王朝,又添了好幾把火。

    雖說孫可望的兵力多於李定國,但因為孫可望驕橫妒功,軍心不穩,再加上孫可望許多手下大將不願意和李定國開戰,因此他們便帶著手底下的人陣前倒戈,轉向李定國陣營,僅僅幾天時間,孫可望的十萬大軍就只剩下五十多名貼身衛士。

    在這種軍心已變根本沒有勝算的情況下,孫可望這能撤退逃跑,帶過去的10萬大軍,也都成了李定國的軍隊。

    其實這個時候,孫可望還是可以和李定國重修於好,聯手抗清,畢竟孫可望的威望還是有的,至少李定國短時間內還不敢殺孫可望。

    實在不行,孫可望承認失敗,將所有的軍隊和權力都交出來,至少也能當個大富豪,隱居而終。

    但孫可望偏偏壓不住心中的怒火,既然當不了皇帝,又被李定國殺得大敗,他乾脆跑到長沙,投降清朝,為的就是能借助清朝的力量,幹掉李定國,來達到他報仇的目的。

    但是,他最大的仇,應該是對付清朝啊!不說民族大義,至少他的養父,將他帶到歷史舞臺的張獻忠就是死在清朝手上的啊!

    但是在怒火攻心的情況下,孫可望根本沒有想到這麼多,畢竟他的心胸太窄,為了權力地位都可以拋棄國恨家仇,哪怕和仇人為伍都在所不惜,這真的是令人氣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上過敏了要多久才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