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百科大世界

    本人大致看過一些章節。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教會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不良行為,如何應對;如何消除大人和孩子的權力之爭;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如何教會孩子情緒管理;如何贏得孩子和家長的合作,培養出自律、有責任感、合作、善於解決問題的孩子 。

  • 2 # 橋南梧桐

    熊孩子犯熊的時候該不該打

    我想我的孩子是一個熊孩子,而我也並不是一個好媽媽,兒子七個月的時候我第一次打了他。在我要帶著他出門卻手忙腳亂的時候,以及他無窮無盡的哭聲中,一個巴掌無聲無息的落在了那個稚嫩的胖嘟嘟的小臉上,然而他的反應卻讓我如錐心般痛悔。

    俗話說:“打在兒身疼在娘心”。巴掌落在臉上的時候兒子一個驚嚇,一臉茫然,一剎那,他不知道怎麼了,他不知道自己剛剛經歷了什麼,隨後而來的不是大哭,而是知道自己被打了以後的委屈,與難過的襲來,小嘴憋了好幾下,淚水隨之而落。不是兩行淚,是四行淚水隨之而落。我恨死了自己,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向那麼小的孩子伸出魔掌。我一遍遍的問自己,他才七個月,打他有什麼用?他懂什麼?我問自己為什麼打他?可是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有幸,我在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裡找到了答案,以及再次遇到這種情況時我該如何正確應對。其實當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採用了武力解決,不是因為我們真心想打孩子,而是因為當時的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去教育孩子,而我們還極其的擔心他會學壞,他會沒有規矩,擔心我們會教育不好他,在這種擔心卻又無措的時候,我們選擇了短暫有效的懲罰措施。

    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是我認為每個父母都應該去仔細閱讀去學習去慢慢練習的一本書。

    大人和孩子之間的三種互動形式嚴厲,驕縱,正面管教。嚴厲型的父母或者老師,總是喜歡過度的控制孩子,雖然有規矩但是孩子沒有自由,總是制定規則給孩子,卻不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當孩子違反規則的時候總是受到懲罰。不得不承認懲罰從短期來看是有效果的,但是我們要關注長期後果。

    嚴厲型管教的問題在於,不良行為雖然一遭到懲罰就會立即停止,但不久就會再次出現,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更重要的是懲罰所帶來的長期的負面效果,是每個父母都不想看到的,也會危害我們的孩子一生。

    懲罰的長期效果

    懲罰的長期效果就是孩子經常用以下四種行為來作為迴應。

    1. 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報復——“這回它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

    3. 反叛——“我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 退縮

    a 偷偷摸摸——“下次我絕不讓他抓到”

    b 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孩子們通常不會清醒的意識到自己在遭受懲罰時內心所作出的決定。然而,他們未來的行為就是建立在這些潛意識之上。

    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要讓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讓他感覺更糟?想想自己小時候或者最近受到犯錯的時候,受到懲罰的時候,我們自己心中的想法吧。你當時想的真的是以後不再犯錯了?還是下次一定小心點決不能讓他們發現?

    過度控制對一些孩子似乎管用時,代價是什麼呢?研究表明,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要麼變得極其叛逆,要麼變得因恐懼而順從。而驕縱不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種羞辱,並會造成一種不健康的相互依賴。

    正面管教則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驕縱的教育方式。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以和善與堅定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人生技能。

    和善與堅定並行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和愛意。堅定的重要性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到底怎樣才算和善而堅定呢?假設孩子跟你頂嘴,“和善而堅定”的一種處理方式是你走開,到另一間屋裡去。你雖然不能迫使別人以尊敬的態度對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敬的態度對待你自己。走開就是你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而且,這樣做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最好的榜樣。請記住,和善等於尊重。書中內容講解非常的詳細,處理過程中會出現的各種問題,作者都有詳細解答和分析。

    不良行為的目的是什麼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最令人頭疼的就是孩子的種種不良行為。簡.尼爾森告訴我們不良行為其實是小孩子作出的“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是孩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試探。而所謂的每一個不良行為的背後都有其原因。而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當我們感覺我們的孩子總是令人煩惱,總在不停的打擾別人,這也許就是孩子在尋求我們的關注,

    當我們的孩子總是抱有我說了算的想法,說明他在尋求權利。

    當孩子總是說些難聽的話去傷害別人,毀壞東西,他的目的是報復。

    最糟糕的是那些,總是消極,毫無改進,毫無反應的孩子,他們則是放棄了自己。

    知道了孩子行為的目的,我們就能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書中詳細的講解了如何分辨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以及如何正確處理。

    書出生順序也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去了解孩子的心裡行為,不僅對於教育孩子,瞭解了這部分知識也可以更好的瞭解身邊人的性格和行為,以及一些受到原生家庭傷害的人,如何去修復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

    傳統的管教方式關注的總是教給孩子不要做什麼,而正面管教則關注於教給孩子應該做什麼,怎麼做,關注於解決問題。整個過程中孩子是積極的參與者,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熊孩子之所以成為熊孩子,大多數的責任需要父母承擔,每一個熊孩子都是缺乏關愛,缺乏信心的孩子。他們更需要我們更多的愛。打他雖然當時見效卻只會帶來後期更多的問題,真正的教育,不用打而是用正確的方法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強行退奶的正確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