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angmingrong

    假如清朝不停戰,一直和日本耗下去,戰場上日軍其實也是到了彈盡糧絕無以為繼的地步了,求和的心情一點不比清朝弱,參照之後的日軍擊敗沙俄後,也是在沒實力再耗下去了,問沙俄要賠款,被沙俄直接一句要錢沒有,不服來戰的硬話懟的無話可說,所以,一直相持下去,日本絕對是戰場上先崩潰的一方。

    但是……,這凡事怕但是啊。

    清朝是外來政權,自己一直不想融入漢族,直到大清滅亡,各地都有旗人這一獨立的族群存在,不融入就得提心吊膽的防範漢族造反啊,一百多年來的殘酷鎮壓和愚民統治倒也安安穩穩,只是到了近代,被太平天國起義差點推翻,即使起義失敗,但江南各省的滿人統治地位被掃的差不多了,不得不靠漢族地方武裝來鎮壓起義,這一時期崛起的湘,淮等軍都是漢人掌握,各省尤其南方各省的獨立性也遠遠高過北方未被起義波及的省份,清政府怕和日本全力一博即使慘勝,也會無力再鎮壓南方各省的革命勢力,真大打起來,清朝勝利是一定,不過被推翻的時間只會提前。

  • 2 # 甲午戰爭歷史研究

    甲午戰爭大清朝沒有投降!

    《馬關條約》也是英勇的抗日清軍打出來的!日本在甲午戰爭1894年的前十年就已制定侵華五步方針!

    明治天皇《天皇御筆信》公開主張要以武力"開拓萬里波濤",使日本“布國威於四方"。並制定"大陸政策"。

    “明治大帝之遺策",就是以北韓和中國為物件,進行侵略擴張政治二小。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北韓;第三期征服滿蒙;第四期征服"支那"(中國);第五期征服世界。

    清日甲午戰爭,大清軍失利主要是日本陰險使用"苦味酸"炸藥,這一當時的核武器!

    即使,在十分不利情況下,大清抗日清軍的軍魂未丟,給與日軍沉重打擊!

    如同抗美援朝一樣,經過志願軍浴血奮戰,抗美援朝戰場簽訂了《三八線停戰協議》,是志願軍打出來的!

    《馬關條約》的簽定,也是抗日清軍打出來的!錦州《中日甲午戰爭亮甲山遺址》裡面200O多陣亡抗日清軍遺骸說明了這點!

  • 3 # 張細水

    八國聯軍時,李鴻章為什麼冒著造反的名聲帶頭簽訂《東南互保》,至慈禧和光緒的安全受到威脅而不顧?什麼事都是有前因後果的,李鴻章這麼做的原因,難道沒有對在甲午戰爭時,清政府和各派系對他的淮系的見死不救的報復?北洋水師和日本艦隊在黃海上打了個四六開,然後半年的時間,近在咫尺的在宗棠愣是不讓南洋水師前往支援。我說過很多次,雖然南洋艦隊的實力不濟,但提供後勤維護、水手補充、佈雷岸防肯定沒問題。

    日本人賭對了其它派系會冷眼旁觀李鴻章倒臺,得到了巨大的戰爭賠償。嚐到甜頭,才有了賭後來的九一八,賭後來的珍珠港。

    以當時清朝國力,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這幫中興名臣拋除成見全力一戰,日本前期偷襲能佔到便宜,後期憑戰略縱深和綜合國力,打敗當時的日本,比蔣委員長的處境要有把握的多。

  • 4 # 書劍漂零

    清政府本身是異族統治,使用民族主義大旗,顯然弄不好會禍及自身,相反,日軍倒是使用民族主義,向清政府發動進攻,“1894年10月,日本第一軍邀請著名間諜學者,中國通宗方小太郎,擬製了《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告示,將日軍描繪成從黑暗的滿清統冶下拯救華人民的解放者。類似這樣的檄文,在甲午戰爭期間的日軍文告中比比皆是。挖掘、放大並激化滿漢矛盾,以爭取清朝的普通漢族百姓是日本在甲午戰爭時的重要宣傳策略之一。”

    清政府選擇是和是戰,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滿州貴族的統治,拒不與日本議和,堅持戰爭的話,日軍如果真如告十八省豪傑書所說,對境內反清勢力予以支援,這則是動搖清政府統治根本。相比之下,賠償、割地,對於清政府而言,可能的影響要小的多。

    下面附錄《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全文

    先哲有言曰:“有德受命,有功受賞。”又曰:“唯命不於常,善者則得之,不善者則先哲有言曰失之。”滿清氏元塞外之一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乘朱明之衰運,暴力劫奪,偽定一時,機變百出,巧操天下。當時豪傑武力不敵,吞恨抱憤以至今日,蓋所謂人眾勝天者矣。今也天定勝人之時且至焉。熟察滿清氏之近狀,人主闇弱,乘簾弄權,官吏鬻職,軍國瀆貨,治道衰頹,綱紀不振,其接外國也,不本公道而循私論,不憑信義而事詭騙,為內外遠邇所疾惡。曩者,北韓數無禮於我,我往懲之,清氏拒以北韓為我之屬邦,不容他邦干預。中國特以重鄰好而敬大國,是以不敢強爭焉,而質清氏,以其應代北韓納我之要求,則又左右其辭曰,北韓自一國,內治外交,吾不敢關聞。彼之推辭如此也。而彼又陰唆嗾北韓君臣,索所以苦我日本者施之。昨東學黨之事,滿清氏實陰煽之而陽名鎮撫,破天津之約,派兵北韓,以遂其陰謀也。善鄰之道果安在耶?是白痴我也,是牛馬我也。是可忍也,抑貴國自古稱禮儀國,聖主明王世之繼出,一尊信義,重禮讓。今蔑視他邦,而徒自尊大,其悖德背義莫甚矣。是以上天厭其德,下民倦其治,將卒離心,不肯致心,故出外之師,敗於牙山,殲於豐島,潰於平壤,溺於海洋。每戰敗衄,取笑萬國。是蓋滿清氏之命運已盡,而天下與棄之因也。我日本應天從人,大兵長驅。以問罪於北京朝廷,將迫清主面縛乞降,盡納我要求,誓永不抗我而後休矣。雖然,中國之所懲伐在滿清朝廷,不在貴華人民也;所願愛新覺羅氏,不及聳從士卒也。若謂不然,就貴國兵士來降者證之。夫貴國民族之與我日本民族同種、同文、同倫理,有偕榮之誼,不有與仇之情也。切望爾等諒我徒之誠,絕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勢,唱義中原,糾合壯徒,革命軍,以逐滿清氏於境外,起真豪傑於草莽而以託大業,然後革稗政,除民害,去虛文而從孔孟政教之旨,務核實而復三代帝王之治。我徒望之久矣。幸得卿等之一唱,我徒應乞於宮聚義。故船載糧食、兵器,約期赴肋。時不可失,機不復來。古人不言耶: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卿等速起。勿為明祖所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改造主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