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時空史論

    其實不存在難不難的問題,皇帝的閨女一般都是嫁給重要的大臣或者公卿的兒子,所以關鍵就是投個好胎,有個好爹。另外做駙馬也不見的很爽,你想娶一個地位比你高的多的媳婦,這得有多難受,這些公子哥又不缺錢缺地位,整個姑奶奶管著能憋屈死。

  • 2 # 鏻靜

    眾所周知,古代公主的丈夫被稱作駙馬,但實際上最初的駙馬只是一種官職,在漢武帝時期便產生了,多由皇室或王公大臣的子弟負責擔任。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和公主成婚後被授予駙馬都尉的官職,之後杜預和堂山公主結婚後也拜為駙馬都尉,於是在魏晉之後皇帝的女婿便加授駙馬都尉的稱號,簡稱為駙馬。

  • 3 # 龍騰四海4141

    駙馬是中國古代公主的丈夫、皇帝的女婿的稱謂。“駙馬”一詞原來的意思是:古代幾匹馬共同駕一輛車,轅馬之外的馬都稱之為“附”。原來,先秦及兩漢時的皇帝出行多乘車,從安全形度考慮,為使行蹤不讓世人知曉,除將自己乘的車稱為正車外,還設有許多和正車形式完全一樣的副車,同時還特地設一個替身,掩人耳目,藉以表明皇帝在“副車”上。於是就有了個官職叫做“副馬”。由於管理的是皇帝的出行車馬,直接關係到皇帝的人身安全,因此職責重大,官職也不小。相傳在楚漢相爭時,有一次項羽打敗了劉邦,劉邦落荒而逃,駕駛馬車的車伕分為“正馬”與“副馬”,一正一副,輪流駕駛馬車。逃跑途中正馬不幸中箭身亡,副馬趕緊驅車跑。然而,項羽窮追不捨,情急之下,副馬脫下紅袍讓劉邦穿上騎馬逃命,自己穿上劉邦的黃袍駕車引誘項羽。劉邦脫逃後,感念這個副馬,就到處找尋,欲報答救命之恩。也是天隨人願,劉邦功成名就後,找到了這個副馬,就設定了“副馬都尉”這個職位,讓這個副馬當,並要把女兒嫁給他。劉邦覺得這個“副馬”不雅,便改作“駙馬都尉”。漢武帝時開始正式設定駙馬都尉這個官職。到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以皇帝的女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以後又有晉代杜預娶晉宣帝之女安陸公主,王濟娶晉文帝司馬昭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駙馬都尉的官職。魏晉以後,皇帝的女婿照例都加駙馬都尉稱號,僅僅是官品,沒了實際上的職責。“駙馬都尉”被人們叫著叫著,就簡化成了“駙馬”,從此後,“駙馬”就成了公主的丈夫、皇帝的女婿的專稱了。到了清代,“駙馬”又被稱作“額駙”。 劇照:公主與駙馬大婚

    在古代,男子能夠當上駙馬,是大多數男性夢寐以求的美事,絕對是快速走上人生巔峰的捷徑,特別是對平民子弟而言。皇帝的女兒未必才貌雙全,但能娶公主為妻,當上駙馬,成為皇帝的乘龍快婿,實質上是社會階層的一次巨大躍升。一夜之間由普通的平民子弟變為皇室的姻親,享受皇家的特權,其蛻變好比鯉魚躍龍門。劇照:公主與駙馬大婚

    人們都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那麼在古代要當上駙馬難嗎?

    不僅難,還非常難!

    除了明代,其他各朝代皇帝為公主挑選駙馬,首先注重的是駙馬的出身、才華與政治前途。其本質還是政治婚姻,是皇帝為了鞏固政權而與功臣勳貴聯姻。所以,只有那些貴族子弟與世家子弟中的才華橫溢者、有遠大理想者、有功勞者才有機會被選中。至於平民子弟想要當駙馬,還是早點洗洗睡吧,在夢裡想一下就行了,在現實中是一點可能性也沒有。因為平民子弟沒有背景,也沒有實力,哪怕高中狀元也沒戲,原因在於你還沒有能力為皇帝鞏固皇權。 除此之外,駙馬的自身素質要足夠好,簡單點說就是要長得又高又帥,舉止端莊,家世清白,接受過良好教育,身體還要非常健康,不能有一點缺陷。其中,身體健康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古代皇室,有一個在現在看起來很荒誕的制度,就是試婚制度。試婚的女子是皇后親自挑選的宮女,在公主大婚之前給駙馬送去,試婚結束後宮女要回去給皇帝和皇后報告準駙馬的生活習慣和品行,還有生理上的能力,各個要求都達標之後,駙馬才可以迎娶公主。準駙馬若是有任何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公主都不會下嫁,準駙馬也就當不了真正的駙馬。這在古代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到了清朝就變成了一個硬性規定,當時清朝皇室規定,有希望成為駙馬者,結婚前必須要先試婚。

    而到了明代,皇帝由於害怕外戚勢力過大而對皇權造成威脅,所以,為公主選擇駙馬的條件就改變了。首先,不能從朝中要員子弟中選,駙馬家裡要沒有政治背景,選中駙馬後,駙馬以及駙馬的親屬從此都要遠離權力中心。 劇照:公主與駙馬

    《明會典》中詳細記載了明朝中朝以後挑選駙馬的詳細要求。“凡遇公主長成,當擇婚配。聖旨下禮部,榜諭在京官員軍民人等,有子弟年若干歲,榜諭在京官員軍民人等,有子弟年若干歲,容貌齊整,行止端莊,父母有家教者,許於部報名赴內府選擇。本部先將報到子弟挑選,請命司禮監於諸王館會選。” 到公主適合婚配之時,皇帝便會讓禮部頒發榜文,註明挑選駙馬的標準、時間。報名以後,先由禮部官員負責初選,再由司禮監負責複選,從中選擇三人作為的預備人選,最後再由皇帝、妃子留下一人,作為駙馬,其他二人則送回原籍,入儒學充當廩生。

    《明會典》對於駙馬的年齡,籍貫又作了進一步補充。“禮部榜諭在京官員軍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不中則博訪於畿內、山東、河南。”

    從上面兩則材料,我們大體可以推斷出挑選駙馬的三個要求:

    一、要年齡合適,大致在十四到十六歲之間。

    二、要在北京的官員、軍人、普通百姓的男子,如果這些人中沒有合適的人選,挑選的範圍可以擴充到河北、山東、河南。

    三、則是自身素質要好。 駙馬自身條件要足夠好,長得帥是必須的

    那麼我們可以看出,皇室挑選駙馬的要求是很嚴苛的,說是萬里挑一都不為過,在古代想當上駙馬是很難的,特別是對平民子弟而言就更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腔有哪些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