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龍言

    我的老家在北方一個小縣城,父母在老家生活。我因讀大學工作來南方已經很多年了,和父母兩地居住,相隔1000多公里。今年夏天有機會將父母接到身邊團聚。

    父母是正宗北方人。北方人有一種對餃子的特殊崇拜。雖然,世上比餃子好吃的東西多了去了。但是,在北方有句俗語,“好吃不如餃子”。長時間吃不上餃子,哪怕天天天珍海味,北方人覺得也是夠可憐的。小時候,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餃子吃。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餃子,很多年份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餃子吃。過年走朋串友,用餃子招待那是貴賓級標準了。

    這不,父母一到,就張羅著包餃子。

    包餃子太麻煩。不是所有菜都適合做餃子餡,只有像韭菜、茴香這些辛辣芳香的才好入選。這種菜多葉須長,需要“擇”。“擇”是很費時間的。掐去黃葉,摘掉老根……單調的過程讓人覺得很煩。當然,也有不需要擇的菜,但是,我就是不喜歡吃。所以,父母也很少做那類餡的餃子。如今有了絞肉機,肉餡的細碎已經不用愁了,就不說它了。然後和麵,醒面,揪面劑子,擀皮。終於可以開始包了。包可是個技術活,這些工序全家人分工合作,其樂融融。

    媽媽對餃子質量要求嚴格,媽媽說“擠”出來的餃子比包的餃子好吃。“擠”是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力一卡,使皮和餡的排列發生結構性的重組,渾然一體。非得高手才行,一般人不在行。包的環節基本老媽主力。好不容易包得一個個餃子,又需要一鍋鍋煮。煮餃子也是講究的。開蓋煮皮捂蓋煮餡……每次口中唸唸有詞。往鍋裡點上三四回水,餃子終於可以撈在盤子裡了,再把忙中偷閒剝好的蒜瓣、調好的醋汁一併擺上桌,才算大功告成。

    吃餃子多麼繁瑣。它是家庭餐飲業中的豪舉。非得有大精力大準備才敢操練,一個人還無法完成,需家人同舟共濟,鼎力相助。餃子是一種時間的奢侈品。

    外面買的速凍餃子真是沒法和媽媽包的餃子相比。滿滿家鄉的味道,小時候的回憶。看著我吃的真香,父母也跟著高興。

    父母在我這邊玩了半個月就回老家了。我也開始了日常工作。

    有一天老家來人,說你媽託我帶給你一樣東西。

    我解開塑膠袋,掏出一個盒子,揭開盒蓋……滿滿一盒餃子!

    “老人家半夜起來河面剁餡,忙了半天。煮好後又用涼開水涮過,確保不粘了,這才裝盒。從老家到南方1000多公里呢!”

    來人說。

    片刻間,我的淚水像海潮似的漲出眼眶。當著外人,不好意思落淚。強笑著說,“我媽也真是的,又不是舊社會,上千公里的路給我捎餃子,以為我飢寒交迫呢。”

    那人緊盯著我說,“快咬一個嚐嚐。你媽一會怕鹹了,一會怕淡了,唸叨不停。”

    我趕快吃了一個餃子,可什麼滋味都沒嚐出來。喉嚨口很熱,像有一塊火紅的炭卡在那裡,這個炎熱的夏日都抵不過那熱。

    “不鹹不淡,正好。”我說。

    “你媽說你好可憐,連頓餃子也吃不上。”那人說。

    我能想象的到,父母兩人包餃子的情景,媽媽是極講究餃子質量的,這許多餃子兩老人一定包了很久很久….也許她會先拿小鍋,煮幾個讓我爹先嚐幾個試試……她總說我的口味比她重,一定是自己覺得鹹淡適中了,又加把鹽….過後想想,又怕鹹了,心中不安……

    “我過兩天就回老家,我跟你媽說,你特喜歡吃她包的餃子。”來人很周到的對我說,

    “別!千萬別!”我急忙說,“你就跟我媽說,餃子帶到這,路太遠,都餿了。沒法吃了。”

    “不可能吧,坐飛機過來的,也就三個多小時,”那人疑惑的俯下身,聞了聞,“除了香,沒別的味呀!”

    “求求你,就這麼說,不然我媽以後還會帶餃子來。”

    “那就依你吧。”

    那盒餃子個個囫圇滾圓。一看就是媽媽典型的“擠”餃子。

    ……

    這就是今年夏天令我最難忘的人和事。

  • 2 # 不放棄PYG698

    說到難忘,今年6月20號發生的這件事情,真讓我感到後怕,估計這輩子都洗不掉。

    那天是星期天,下著小雨,心想著不用上班帶著兒子逛逛超市,逛逛商場。我們倆吃完早餐,9點多出發,半個多鐘的車程,我們來到了購物商場。因為剛開門營業,時間較早,客人不多,我心理暗爽了一下,不用擠了。

    我們倆在一樓逛了一圈,接著就上了二樓超市。超市分兩層,二樓是生鮮,三樓是電器、服裝、家居用品等。兒子很快就坐著手扶電梯上三樓,一路催著我說:‘’爸爸,快點。”

    到了三樓,來到書籍區,兒子挑了一本恐龍書很開心地看了起來,兩三分鐘後,我靠訴他,不要走開就在這裡看書,爸爸到那邊看看,到時過來找你。兒子應了我一句“好的”,接著我直接走到餐具區域,發現人流也開始多了起來,兩個區域大概相差50米左右。5分鐘後,我隱約聽到像兒子的聲音在喊我,也因為不是很放心,我返回書藉區,發現沒人在,我一邊喊他的名字一邊在三樓找,但沒見他回我,此時開始緊張起來。

    緊接著我下到了二樓邊喊邊叫,二樓的人流比想象要多,依然沒回應。我開始害怕,心裡面一直在想不會那麼快離開超市。接著返回三樓,邊喊邊找,但沒結果,頓時心裡就一個念頭,完了,兒子走丟,咋辦?此時此刻,大腦飛速轉了一下,先找服務檯幫忙,再報警。正當我衝到二樓時,超市服務檯來了電話。

    最終可怕的事情沒有發生,就是因為工作人員的熱情細心發現我兒子獨自一人哭著往外走,把他攔了下來。同時也由於他三四歲時就要求他把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記住,帶來了幫助。報警、火災、救護車等這些號碼也都儲備到了他的大腦裡。

    雖然這件事過了還沒多久,兒子恐懼的眼神,傷心的淚水依然歷歷在目。我也為此事感到內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溼透的國旗是志願者造成的,魏靜為什麼不指責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