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速速影片

      現代生活“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為16世紀英國伊麗莎白造鑄局長提出,也稱"格雷欣法則"(Gresham"sLaw), “劣幣驅逐良幣”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著名定律。該定律是這樣一種歷史現象的歸納:在鑄幣時代,當那些低於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鑄幣——“劣幣”進入流通領域之後,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貨幣——“良幣”收藏起來。最後,良幣將被驅逐,市場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幣了。當事人的資訊不對稱是“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存在的基礎。因為如果交易雙方對貨幣的成色或者真偽都十分了解,劣幣持有者就很難將手中的劣幣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夠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幣的“實際”而非“法定”價值與對方進行交易。  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不僅存在於貨幣流通中,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存在類似現象。譬如:乘公共汽車時候,規矩排隊者總是被擠得東倒西歪,幾趟車也上不去,而不守秩序的人倒常常能捷足先登,最後遵守秩序排隊上車的人越來越少,車輛一來,大家會變得爭先恐後,乘車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另如,社會音像製品盜版猖獗,翻版盜版的CD、VCD成本低下,比起音質近乎完美但成本較高價格高的正版貨來說,定價相對便宜。出於這個原因,不少人會選擇盜版品。因為有市場,翻版盜版品就會越來越多,越多人進行這種購買行為的話,正版的音像製品就越沒有市場,生產正版音像製品的企業會因為利潤空間越來越少而不得不也生產盜版品或者破產。再比如,官場上的腐敗現象若不能遏止,就會如瘟疫一樣蔓延,不貪汙受賄、損公肥私倒變得好像不正常,一個團體中在眾人皆貪的時候,獨善其身者常常會被視為異己分子,或被迫同流合汙,或被排擠出局,或成為替罪羔羊,無法生存,結果,廉者就會越來越少。這也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這個原理在網路裡也顯得普遍。網路惡搞,炒作就是典型代表。網路是部落格的載體,據信息產業部統計截止2007年中國網民人數已逾1.37億,佔據人口總數的10%。而寫部落格或瀏覽部落格的人數已經達到3000多萬。那麼毫無疑問部落格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資訊傳播媒介。如此巨大的客戶群,使得許多人開始在網路裡走紅,木子美、芙蓉姐姐。她們走紅的原因無外乎人們的獵奇心理,與投窺隱私心理。站在利益的高架上,難免會有人開始搖晃。木子美、芙蓉姐姐走紅了後,不用想他們自然身價大增,於是開始有人效仿,流氓燕、荷花哥哥(劣幣)。那麼,倘若有如此影響力的人物加盟,那麼網站的知名度自然可能會攀升,為此,今天的網路上這些人的惡搞與胡言亂語已經佔拘了大半壁江山。我們的周圍沒有了人文氣息,我們每天在網路上接觸的不是能提高自身修養的李白,不是蘇軾,更不是魯迅,餘秋雨(良幣)等文學大師。劣幣驅逐良幣。  同樣的,在人們的經驗中,一直認為優秀的總是能夠戰勝落後的,好的總是能打敗壞的,這看起來似乎理所當然的答案也許在一些領域並不那麼必然。或許你已經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時候佔上風的並不是那些最優秀的,對我感觸頗深的現象有很多,諸如一些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也存在“劣幣淘汰良幣”的現象。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知道任何一家企業裡都會有許多的員工,其工作能力自然也是參差不齊的,有些人很能幹,有些人則可能比較懶惰,或者能力不足。當一批人來到公司的時候(假設他們都是大學畢業的學生),一開始,公司付給這些人的薪水可能是差不多的,譬如每月2000元錢。當大家開始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其中有些人的成績會大一些,而另一些人的成績可能要少一些。理論上,素質或能力不足的人將會被淘汰出去。但實際上,大多數人的工作成績很難用簡單的數字衡量,或者有績效評估,但績效評估的結果不是那麼有效或準確。因此,結果是每個人的薪水雖然有所差異,但是並不完全等同於每個人的工作成績。由於績效評估和監督畢竟是有限的,因此企業並不確切知道每個人都幹了多少工作,誰做的更好,誰更差一些。在一段時間內,企業也許只能是根據公司的整體效益情況制訂一個大體的工資標準,那麼,大家的工資水平可能相差不多,甚至是大鍋飯。很明顯,最能幹、業績最出眾的員工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對他們來說付出與收益總是不成比例,結果只好跳槽去其他公司了。剩下那些能力不是那麼強的員工樂於接受目前的工資水平,所以心安理得地留下了。那麼接下來的故事就更加有趣了:由於能幹的員工走了,剩餘員工的總體工作水平明顯下降,有可能間接導致公司業績呈現下滑趨勢,這時企業也許還會根據當前公司整體的業績來降低工資水平,這樣一來,那些次能幹的員工又出現了和前一批員工類似的情況,收入水平下降了,而付出還是那麼多,於是繼續工作下去顯得很不合算。結果,次能幹的員工也辭職了。最後那些最不能幹的員工還是繼續留下來,又進入新一輪的迴圈之中。這就是一些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劣幣淘汰良幣”現象。  出現這種情況的前提是企業和員工之間資訊不對稱。因為每個員工知道自己都做了些什麼,但是企業未必知道的那麼清楚,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資訊不對稱,正是這種資訊不對稱的存在,導致了這一系列現象的出現。如此迴圈往復,在一個資訊不對稱的市場中,優質的商品(高素質人才)不斷的被劣質商品(混日子的人)所淘汰,最終,經過一系列的“競爭”與“篩選”,企業中剩下來的人,很可能就是那些一無所長的沒有用的人了。這和我們一般的優勝劣汰原則恰好相反。這告訴企業一個基本的道理:不能吃大鍋飯,而且績效考核必須公平準確。因此,在我們的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當中,想要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發生,一是要建立一個資訊充分且競爭充分的環境,二是要真正辨別出“劣幣”與“良幣”,並給予其真正的價值,差別待遇,讓真正的“良幣”順暢地流通在市場中,健康、和諧地得到發展。  劣幣驅逐良現象在歷史上曾經存在過,也消失過,在今天也的確存在著,相信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合理、措施得當,是同樣可以消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育辭去軍政府權力機構領導職務,泰國軍政府是否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