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異寒山道
-
2 # 雲龍256013933
《帝女花》是1957年首演的一場粵劇的名稱。作者是唐滌生。本劇背景是明末崇禎六年,國勢積弱多年,崇禎帝雖欲勵精圖治,但因飽受沉重壓力,用人不當,國勢日益衰弱。戲曲講述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悲情愛情故事。
故事講述明末思宗長女長平公主年方十五,因奉帝命選婿,下嫁太僕之子周世顯,無奈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城,皇城遂破,崇禎手刃眾皇女後自縊。長平公主未至氣絕,被周鍾救返藏於家中。後來清軍滅了闖軍,於北京立國。長平公主知悉周鍾欲向清朝投降,幸得周鍾之女瑞蘭及老尼姑之助,冒替已故女尼慧清,避居庵中。世顯偶至,遇上扮作女尼的長平公主,大為驚愕,幾番試探下,長平重認世顯。然而此事為清帝知悉,勒令周鍾威迫利誘他們一同返宮。夫妻二人為求清帝善葬崇禎,釋放皇弟,遂佯裝返宮,並在乾清宮前連理樹下交拜,然後雙雙飲砒霜自殺殉國。
公主於花燭之夜遙祭先皇先母,而她心中又放不下駙馬爺,於祭臺之前又偷偷回首,只見駙馬爺淚溼雙頰,神色黯然。她心中惶恐:莫非駙馬臨死而懼,不願與我共赴黃泉?當初公主藏身於維摩庵,被清廷知悉,她一開始懷疑是駙馬告密。雖然後來證明並非是駙馬告密,可此時見駙馬神情,公主心中猶有疑懼。
駙馬爺懂得公主心中所憂,遂唱道:“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鴛鴦侶相偎傍,泉臺上再設新房,地府陰司裡再覓那平陽門巷”,以此明志。你既不願苟且偷生,我亦願伴你共赴黃泉。今生今世既已不能與子偕老,便同去地府陰司裡共續洞房春暖之樂。
面對駙馬爺的一片痴情,公主長嘆一聲,唱道:“惜花者甘殉葬花燭夜,難為駙馬飲砒霜”。嘆息聲中,五味雜陳,有無奈、有慰藉、有愧疚、有憐惜。“惜花”二字唱得極長極悲慟,接嘆息之後,有聲嘶力竭之感,大似孝子賢孫苦別親人。而公主確定駙馬爺甘願與之共赴黃泉之後,又轉覺愧疚憐惜,花燭之夜,竟要駙馬痛飲砒霜。此處之花,既是指漫天飛舞的落花,更是指長平公主,長平為前朝崇禎帝的女兒,且顏色如花。
駙馬爺走上前來,相擁公主,一道在香臺前共拜天地,唱到:“江山悲災劫,感先帝恩千丈,與妻雙雙叩問帝安”。我身為前朝駙馬,于山河破碎之際,上不能救先帝,下不能安黎民。此時江山易主,惟有與妻同赴陰司,方能報先帝與公主知遇之恩。
公主此刻又是一聲長嘆,唱道:“盼得花燭共諧白髮,誰個願看花燭翻血浪。我誤君,累你同埋孽網。好應盡禮揖花燭深深拜,再合巹交杯,墓穴作新房。待千秋歌贊注駙馬在靈牌上”。“盼得”二字仰天而唱,有撕心裂肺之痛。前兩句唱時,頓挫之感極為明顯。原本應許下白頭之約的良夜,竟將成為天上與人間的長辭,高燒的紅燭也覺冷豔。此時不頓挫,何時頓挫;此時不頓挫,又怎能令聽者感懷其中。駙馬爺,是我長平連累了你,倘若當初與你緣慳一面,何至於累你有今日?讓我們盡夫妻之禮,同拜花燭,再飲下毒酒,到了墓穴裡再促膝相抱,有影皆雙。後世之人倘若聽聞我們的遭遇,也會讚揚駙馬爺的氣節。
駙馬此時愈發溫文爾雅,扶公主於柳樹下的石凳上坐下,放下公主頭上紅巾,將柳枝拂到公主身前,唱道:“將柳蔭當做芙蓉帳,明朝駙馬看新娘,夜半挑燈,有心作窺妝”。駙馬爺一手持紙扇,一手持紅燭,載歌載舞,來到公主身前,俯下身以紙扇輕輕拂開綠柳,撩起公主的紅頭蓋,頓時一張芙蓉秀臉出現在眼前。公主嫣然一笑,花下美人,嬌羞無限。此時公主與駙馬臉上只有笑容,全無悲意,幸福之刻,莫盛於此。
回覆列表
《帝女花》傳奇是清朝戲劇家黃燮清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根據清初詩人吳偉業的長篇五言敘事詩《 思陵長公主輓詩》 和松江張宸所撰《 長平公主誄》創作。
全劇二十出,講述了明末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知大勢已去,為不使妻女受辱,在上吊自殺前揮劍砍殺坤興公主(後受封長平公主)。
受了重傷未死的公主被翰林院庶吉士周鍾救返藏身家中,經過五天後方醒轉。後來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公主得知周鍾想投降清廷,幾經波折,冒已故女尼慧清之名避居維摩庵中。
清明之時,已經配婚但未拜堂的駙馬周世顯來到陵墓祭奠,無意間遇見嘉定府皇親周奎之妻卜氏,方知公主被救活之事,便來到嘉定府尋訪公主下落,卻發現這裡早已成廢墟。鄰人告訴他周鍾家的敗落,公主不知所蹤,周世顯萬分悲痛絕望。
居於庵堂的公主決定向清廷上表請求正式出家為尼,朝廷認為其是前朝帝女,未被允許,反而派人到民間尋訪駙馬,以完公主婚姻,終於在一家小酒店裡找到周世顯。
但是經歷巨大創痛的公主即使找回駙馬成婚,也不能感到快樂,儘管夫君敦敦勸導,她還是念念不忘父母家國,抑鬱寡歡,因此很快病倒。公主臨死前與駙馬悽婉話別。死後靈魂故地重遊,在天上與日夜思念的父母相會。
後來,故事也經過了演變修改,現在大部分版本的結局,都是清廷出於政治目的,要求前朝公主駙馬完婚,夫妻倆提出厚葬崇禎、釋放皇弟和自行安排花燭地點三項要求,才肯同意。最後在兩人當初山盟海誓的連理樹下,雙雙服毒自殺。
在原版中,公主在臨死前對夫婿痛切地喊道:“我好恨哪!妾當飲刃之後,竟自死了,豈不乾淨?如今轉多掛礙,則一條苦命怎生要做兩起死呵。”“一條苦命怎生要做兩起死”,這是多麼深切刻骨的生命吶喊!其實,在父皇砍殺她的時候,公主的心已經隨著帝國的毀滅死亡了。從這點上講,原版似乎更注重個體生命。而現在流行的殉葬版本,則把個人的生命與情感提高到了家國層面。
世顯說:“唉,宮主,若果帝女花不入清朝,清帝又如何履行三約,你放心啦,但望在清宮事成之日,花燭之時,我準備夫妻雙雙仰藥於含樟樹下,我地節義都難汙。”從這句唱詞可以看出,兩人殉國的意味要大於殉情。
兩相比較,誰優誰劣,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