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茗斯特

    道臺為正四品官員。

    原則上,道臺為正四品官員。但實際操作中卻有特例,駐外道員中二品和三品的皆有。根據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道臺)是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清初的道員官階不定,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清代各省設道員,或有專責,或作為布、按副使。

    專責者有督糧道或糧儲道,簡稱糧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簡稱河道。官則有的單設,多數為兼任。作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參政、參議發展而來,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僉事演變的結果。初設只轄一府,或數道同轄一府,後來有的統轄全省,有的分轄三四府之地。

    擴充套件資料

    部分清朝官銜: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副將。

    正三品: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案察使,參將。

    從三品: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遊擊。

    正四品: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常寺少卿,各省道員,都司。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道臺”是一種尊稱,和總督的“制臺”、提督學政的“學臺”“學憲”同理,並不是清朝的正式官職名稱,清朝“道臺”正式的官職名稱是道員。清朝的道介於省、府之間,乾隆年間形成定製之後道員為正四品,略高於從四品的知府。如果將清朝的知府對應現在的地市級正職、也就是正廳局級,那麼道員勉強算是高於正廳局級。但是,清朝的制度與現在完全不同,自從二品的巡撫往下、從四品的知府往上,涵蓋正三品、從三品、正四品了三個等級!這其中還不包括地位尷尬的副省部級——從二品的布政使。而在現在,正省部級與正廳局級之間只相隔了副省部級一個等級。因此,我們不能形而上學地將道員與現在的副省部級劃上等號。

    將道作為一級行政區,實際上有些“勉為其難”了。清朝的行政區劃和現在的區別並不太大,分為了省-府(含直隸州等)-縣(含散州等)三級,大致對應現在的省-市(地級)-縣(含縣級市),各行政區面積與現在相比也只是略有出入,部分行政區甚至幾乎完全重疊。雖然道下轄一府至數府不等,但是地位卻頗為尷尬,既不能算一級虛設機關,又不能完全算作一級政府。大致有些類似於前些年的專區,差不多算是省級政府的派出機構吧,道員大致有些類似於行署專員。但是,道員和行署專員又有所不同,行署專員只轄一個地級行政區,而道員卻下轄一府至數府不等。而且,由於制度完全不同,其職權範圍也是無法直接劃等號的。

    除此之外,清朝的道員並不僅僅作為行政區領導存在,每省還有許多負責專項事務的道員,如管理糧政的糧道、管理河務的河道、管理鹽務的鹽驛道等等,這些人大致有些類似於現在職能廳、局的主官,但是其品級卻要高於“地級行政區”主官知府。

    實際上,清朝最初除了負責專項事務的道員之外,道員是作為布政使、按察使的副職出現的,其職能主要是協助布政使、按察使分管具體事務。根據所隸屬的部門不同,隸屬布政使者為守道、隸屬按察使者為巡道。清初的這類道員實際上只是省級機關的臨時派遣,一道分管一府、甚至數道共管一府。後來由於制度的不斷完善,每道開始下轄數府不等。漸漸地,守道、巡道由臨時派遣變成了固定分管某一地域的官員,具體職權也日趨統一。於是,便形成了後來清朝普遍存在的行政區領導——道員。

    說到底,道員的出現主要還是由於清朝交通、通訊的不便而形成的。作為分管一省財政、政法的“副省長”,面對幅員遼闊的轄區,布政使、按察使分身乏術、無法兼顧到全省眾多府、直隸州等,於是便出現了道員,他們協助布政使、按察使分管一府至數府不等的具體事務,對布政使、按察使負責,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道應當還是算作省級政府的派出機構而不是一級政府。但是,自乾隆、嘉慶年間開始,清廷出於稀釋權力和相互制衡的需要,賦予了道員更大的職權,甚至還賦予了很多道員密摺奏事之權,道員的權力也開始日趨膨脹,儼然是如同一級政府一般的存在了,這種情形一直維持到了清亡。民國北洋政府繼續保留了道這一行政區設定,用以取代清朝的府。北洋政府時期的道雖然仍舊名曰道,實際上就是與清朝的府和現在的地級市相似的一級行政區,早已不是清朝的那個道了。後來,隨著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取消道這一行政區,道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 3 # 四川達州人

    清代,道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最初,道是總督巡撫的直接屬官,甚至可由幕府人員出任,主要有糧道(後勤部主任)、兵備道(總督或巡撫的兵役主官),因此甚至高達到正二品。

    隨後清政府在巡撫下設道員,分兩種,一是專業官員,如河道鹽道茶道驛傳道海關道,一般正從三品,相當於鹽業茶葉總公司總經理,省防汛指揮部主任兼河流巡查等。

    二是分守道分巡道。分守道就是省內片區監督者,輔助布政使(省長)管理1至4個府州的錢糧,督促農桑等。分巡道則協助按察使(省司法監察主官)巡查州府司法及行政行為,是監察官,一般正從四品。

    後期,分守道與分巡道皆加上守備銜,合二為一,比如浙江的杭嘉湖道,管轄杭州嘉興湖州三府,兼海防,駐地嘉興。

    乾隆時期,明確道的品級為正四品。嘉慶時期再明確規定,知府以下官員上奏朝廷必須有道的批轉,因此,道成為省—府州廳之間的一個特殊派遣層級,類似解放初的省內片區,比如蘇南皖北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熱煲點什麼湯喝又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