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稻門YAO

    不久之前,日本的參議院選舉剛剛結束,所謂的“修法勢力”(主要包括自民、公明和維新)失去了3分之2的多數議席(差了4席),這讓不少人想起來一個驚人的事實,原來安倍在參眾兩院長期擁有3分之2的多數,這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修法的門檻。也就是說,與其說存在政治阻力,不如說是安倍基於種種條件作出的“理性”判斷,推遲了修法進入正式程式。

    看了安倍自傳的人,都會記得他在一開始描述的故事,也就是他小時候目睹“安保運動”的情景,這和他的外祖父岸信介有關,也深深影響了安倍後來的信仰和價值觀。岸信介在那次運動之後黯然下臺,安倍自然也懂得“修法”茲事體大,他必須要做好準備,減少後續的政治震盪和風險。

    因此,雖然“修法”力量已經在國會擁有微弱的多數,但這還遠遠不夠。一方面,公明黨的態度並不算非常積極,一直表示,希望自民黨能夠和人民更多的溝通,不要過快啟動這一議題;另一方面,在野黨的反對力量還是很大,自民黨未能很好地整合和分化他們;最後,社會上反對立即修法的比率一直在半數左右,這部分民意很難完全忽視。因此,我們看到過去三年安倍並沒有迅速做出修法的決定。

    這一次安倍失去了參議院3分之2多數的席位,有人認為這是“反修法”力量的大勝,但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雖然失去多數,但也只有4席,搶回來並不困難,而且在野黨內部目前再次出現了分化,安倍很有可能與第二大在野黨“國民民主”合作,改變他們在“修法”上的反對態度。還有訊息說,安倍有可能幹第四次,直到2024年,也就是說,他有大把的時間繼續打擊在野黨,完成政治整合。

    另一方面,就國際環境來說,日本由東亞“一強”過渡為“眾強”之一,未來的安全環境和威脅感肯定會進一步強化。這對於自民黨完成國內動員,改變國民對“修法”的偏執情緒,是相對有利的外部條件。所以,我認為安倍還是在進一步整合國內的政治和輿論氛圍,最小化政治的變動和風險,不斷成熟“修法”的條件。

  • 2 # 律之大者為國為民

    日本自民黨在22日舉行的眾議院選舉中獲得“大勝”,人們將目光再一次轉向了連任的首相安倍晉三。修憲也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話題。

    一,最大的阻力:美國的阻止。

    美國阻止日本修憲的原因基本又有兩點:

    第一點,美國食言。我們在以前的多篇文章中曾經分析過,美國為了贏得日本對其圍堵中國的亞太戰略的最大支援,作為交換條件,默許日本修改這個套了日本幾十年的“和平憲法”。但是到今日,美國的這個戰略根本沒有實質性的達到美國的目的。原本當初美國想借用日本挑起“釣魚島爭端”,好好地讓中國頭疼一下,來從中漁利。誰知在中國的反制下,釣魚島從日本單獨管控變為了中日共管。這不得不說是美日輸了一把。不光這樣,中國還畫了一個防空識別區令美日頭疼。另外,日本利用歷史問題不斷挑釁中國,也收效甚微。反而被中國在國際輿論上窮追猛打,不光損失了日本自己的國家形象,也連帶美國形象受損。美國當然很惱火,沒有得到實質利益的美國,感到在與日本的這項利益交換中吃虧了。修改“和平憲法”這麼大一根骨頭,在美國沒有從日本得到等價利益交換之前,當然不能輕易丟出。所以有可能美國收回了默許而自食其言。

    第二點,“烏克蘭,伊拉克”問題。當初,“烏克蘭事件”外溢,導致中俄交好的時候。美國口口聲聲說,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並未受影響,其後,出訪亞太,還故意對中國過而不入。中俄加強各領域合作,提升軍事戰略合作級別,會對美國沒影響?美國向來挑撥中俄關系,怕雙方走在一起,採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手法。如今由於“烏克蘭事件”中俄交好,美國不後悔?另外,中俄數千億美元能源合同,美國不心酸?

    二,日本國內因素:

    雖然,在日本國內安倍右翼掌權,而且表現的很強勢。但是作為在野黨的民主黨,由於在野黨的本性,還是不斷地對安倍發難。尤其就這兩天,民主黨公開在國會指責安倍修憲,說安倍將把日本帶向國家危險。而作為執政聯盟的公民黨,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安倍修憲,最主要的原因是怕過度刺激中國,而引發中日兩國政治,外交上的對立,甚至公民黨一度還威脅退出執政聯盟。另外,最近日本國內反對修憲的聲音也開始越來越高。以上日本國內的反對聲音,雖然不是導致修憲推遲最主要的原因,但是,這些反對還是對安倍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三,中國的因素:

    很顯然,中國在日本修憲的立場上,持堅決反對態度。中國就日本修憲問題,以及歷史問題在對日的輿論戰上獲得了不錯的收穫。在對日輿論戰中,中國使日本的政治聲望和國家形象受到了嚴重的損毀。雖然,安倍多次出訪各國,企圖化解這些負面影響,但收穫卻是越描越黑。很明顯,在日本未放棄修憲之前,中國會對日本就輿論上一直這樣窮追猛打下去。使日本修憲付出更大的的政治成本。另外,中俄之間將實質性的戰略合作提升,無疑也給安倍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這對安倍的修憲心理也會帶來不小的影響。

    最後,幾句話做個總結:

    修改“和平憲法”,無疑是安倍執政任期內最主要的一個目標。雖然安倍可以頂住來自中國的壓力,和國內的反對,但是卻繞不開他背後的美國主子。“和平憲法”即是美國給日本套上的,當然,要想解開,必須的美國同意。而美國的利益性,決定日本須付出美國所出的價碼才能實現。由於日本在與中國的較量中,表現的不盡人意,沒達到美國價碼,當然令美國失望。而“烏克蘭事件”和“伊拉克問題”,已經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美國的全球戰略。日本的修憲機會基本一閃而逝。對於絕對主導日本的美國來說:“給則願意,不給拿回”,日本也只能接受。誰讓日本沒達到美國的滿意呢?推遲到三年之後?我看這個安倍是否能熬到三年之後都是個問題。當下如此費盡心機,付出巨大代價修憲都未獲成功。何況,三年之後,美國會開怎樣的日本完成不了的條件呢?我看日本的修憲將面臨失敗。

  • 3 # 稻門YAO

    不久之前,日本的參議院選舉剛剛結束,所謂的“修法勢力”(主要包括自民、公明和維新)失去了3分之2的多數議席(差了4席),這讓不少人想起來一個驚人的事實,原來安倍在參眾兩院長期擁有3分之2的多數,這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修法的門檻。也就是說,與其說存在政治阻力,不如說是安倍基於種種條件作出的“理性”判斷,推遲了修法進入正式程式。

    看了安倍自傳的人,都會記得他在一開始描述的故事,也就是他小時候目睹“安保運動”的情景,這和他的外祖父岸信介有關,也深深影響了安倍後來的信仰和價值觀。岸信介在那次運動之後黯然下臺,安倍自然也懂得“修法”茲事體大,他必須要做好準備,減少後續的政治震盪和風險。

    因此,雖然“修法”力量已經在國會擁有微弱的多數,但這還遠遠不夠。一方面,公明黨的態度並不算非常積極,一直表示,希望自民黨能夠和人民更多的溝通,不要過快啟動這一議題;另一方面,在野黨的反對力量還是很大,自民黨未能很好地整合和分化他們;最後,社會上反對立即修法的比率一直在半數左右,這部分民意很難完全忽視。因此,我們看到過去三年安倍並沒有迅速做出修法的決定。

    這一次安倍失去了參議院3分之2多數的席位,有人認為這是“反修法”力量的大勝,但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雖然失去多數,但也只有4席,搶回來並不困難,而且在野黨內部目前再次出現了分化,安倍很有可能與第二大在野黨“國民民主”合作,改變他們在“修法”上的反對態度。還有訊息說,安倍有可能幹第四次,直到2024年,也就是說,他有大把的時間繼續打擊在野黨,完成政治整合。

    另一方面,就國際環境來說,日本由東亞“一強”過渡為“眾強”之一,未來的安全環境和威脅感肯定會進一步強化。這對於自民黨完成國內動員,改變國民對“修法”的偏執情緒,是相對有利的外部條件。所以,我認為安倍還是在進一步整合國內的政治和輿論氛圍,最小化政治的變動和風險,不斷成熟“修法”的條件。

  • 4 # 律之大者為國為民

    日本自民黨在22日舉行的眾議院選舉中獲得“大勝”,人們將目光再一次轉向了連任的首相安倍晉三。修憲也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話題。

    一,最大的阻力:美國的阻止。

    美國阻止日本修憲的原因基本又有兩點:

    第一點,美國食言。我們在以前的多篇文章中曾經分析過,美國為了贏得日本對其圍堵中國的亞太戰略的最大支援,作為交換條件,默許日本修改這個套了日本幾十年的“和平憲法”。但是到今日,美國的這個戰略根本沒有實質性的達到美國的目的。原本當初美國想借用日本挑起“釣魚島爭端”,好好地讓中國頭疼一下,來從中漁利。誰知在中國的反制下,釣魚島從日本單獨管控變為了中日共管。這不得不說是美日輸了一把。不光這樣,中國還畫了一個防空識別區令美日頭疼。另外,日本利用歷史問題不斷挑釁中國,也收效甚微。反而被中國在國際輿論上窮追猛打,不光損失了日本自己的國家形象,也連帶美國形象受損。美國當然很惱火,沒有得到實質利益的美國,感到在與日本的這項利益交換中吃虧了。修改“和平憲法”這麼大一根骨頭,在美國沒有從日本得到等價利益交換之前,當然不能輕易丟出。所以有可能美國收回了默許而自食其言。

    第二點,“烏克蘭,伊拉克”問題。當初,“烏克蘭事件”外溢,導致中俄交好的時候。美國口口聲聲說,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並未受影響,其後,出訪亞太,還故意對中國過而不入。中俄加強各領域合作,提升軍事戰略合作級別,會對美國沒影響?美國向來挑撥中俄關系,怕雙方走在一起,採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手法。如今由於“烏克蘭事件”中俄交好,美國不後悔?另外,中俄數千億美元能源合同,美國不心酸?

    二,日本國內因素:

    雖然,在日本國內安倍右翼掌權,而且表現的很強勢。但是作為在野黨的民主黨,由於在野黨的本性,還是不斷地對安倍發難。尤其就這兩天,民主黨公開在國會指責安倍修憲,說安倍將把日本帶向國家危險。而作為執政聯盟的公民黨,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安倍修憲,最主要的原因是怕過度刺激中國,而引發中日兩國政治,外交上的對立,甚至公民黨一度還威脅退出執政聯盟。另外,最近日本國內反對修憲的聲音也開始越來越高。以上日本國內的反對聲音,雖然不是導致修憲推遲最主要的原因,但是,這些反對還是對安倍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三,中國的因素:

    很顯然,中國在日本修憲的立場上,持堅決反對態度。中國就日本修憲問題,以及歷史問題在對日的輿論戰上獲得了不錯的收穫。在對日輿論戰中,中國使日本的政治聲望和國家形象受到了嚴重的損毀。雖然,安倍多次出訪各國,企圖化解這些負面影響,但收穫卻是越描越黑。很明顯,在日本未放棄修憲之前,中國會對日本就輿論上一直這樣窮追猛打下去。使日本修憲付出更大的的政治成本。另外,中俄之間將實質性的戰略合作提升,無疑也給安倍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這對安倍的修憲心理也會帶來不小的影響。

    最後,幾句話做個總結:

    修改“和平憲法”,無疑是安倍執政任期內最主要的一個目標。雖然安倍可以頂住來自中國的壓力,和國內的反對,但是卻繞不開他背後的美國主子。“和平憲法”即是美國給日本套上的,當然,要想解開,必須的美國同意。而美國的利益性,決定日本須付出美國所出的價碼才能實現。由於日本在與中國的較量中,表現的不盡人意,沒達到美國價碼,當然令美國失望。而“烏克蘭事件”和“伊拉克問題”,已經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美國的全球戰略。日本的修憲機會基本一閃而逝。對於絕對主導日本的美國來說:“給則願意,不給拿回”,日本也只能接受。誰讓日本沒達到美國的滿意呢?推遲到三年之後?我看這個安倍是否能熬到三年之後都是個問題。當下如此費盡心機,付出巨大代價修憲都未獲成功。何況,三年之後,美國會開怎樣的日本完成不了的條件呢?我看日本的修憲將面臨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電腦答題診斷重度抑鬱焦慮症,是不是很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