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lalhj

    黃照青(1887年—1962),私立海門中學創世人之一,於1913年至1925年期間任海門中學校長,(並在能仁、錫類中學任過職,為私立海門中學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農家子,讀書難  照青出生於1887年。住搭連鎮,世代務農,在舊社會,即使有十餘畝耕地的五口之家,做父母的也是無力培養子女上中學、大學的。他的父親本想給他謀個職業,但照青求學心切,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先後讀完上海南洋中學、南洋公學(交大前身)。因得不到家庭接濟,除半工半讀外,曾兩次“做會” (一種發動親友籌款的方式),解決部分學習費用。據說,有一次同鄉殷某有事去滬,順道探望,談話之間,照青要把舊毯一條賣給他,殷問:“怎麼禦寒?”便慨借幾元給他.  回家鄉,辦教育  黃照青南洋公學畢業後,滿懷教育救國的意願,毅然回鄉,接受私立海中校董趙師鼎的邀請,擔任校長,利用孔廟後院部分房屋為校舍。在裝置簡陋,基金不足和校舍不敷應用的情況下,他經常攜帶雨具,腳穿草鞋,徒步外出,遠至“下沙”一帶募集辦學經費。他逐年為私海中建造樓房兩幢,平房三埭,並增闢圖書室、閱報室,會議室,大操場(八畝左右)等。照青晚年在海門,仍舊關心家鄉的學校建設。1937年,當他見到搭連小學校舍年久失修時,就四出奔波,組成建校委員會,動員各界人士慷慨解囊,量力而助,終於在很短時間內把學校修葺一新,還親購風琴一架贈校。  同期,還將勸募所得,捐贈私立能仁初中。任該校校長後,又繼續募款興修,使該校復具規模。  當時,募捐辦學者,不乏其人。唯他能不中飽私囊,不沽名釣譽,始終具有強烈的事業心。  聘名師,重質量  “名師出高徒”,黃照青對此深有體味。他就任私立海中校長後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聘請好教師。當時大學畢業生鳳毛麟角,他到處打聽,先拉住才華橫溢的南洋公學高材生錢介夫任教務主任,繼請作風嚴肅認真的徐丕揚當學監,再聘文武雙全的季方教體育,上海教會大學畢業生沈思義教外語,清朝秀才袁秉奎教國文。此外,耿澹如,錢恭甫,湯範第、孫仰夫、黃子敬,施惠周等教師均是大學畢業生。  黃聘請教師的條件:一是學識淵博,學有專長;二是道德高尚,能為人師表。凡被任用的教師都發給聘請書,初聘,訂期一年;續聘,訂期三年。待遇從優,一般教師每月薪金50—70銀元不等。根據能力、工齡、學歷而定。伙食由學校供給,六人一桌,中.晚三葷兩素。教職員不犯大錯誤,不輕易辭退。他對教師,十分尊重,疑者不用,用則不疑。1947年,他離開能仁到上海交大工作,臨行前,到教師寢室內告辭,拜託大家關心學生,教好學生,言畢,行跪拜禮而別(陳文剛老師受過他的跪拜)。在用人唯親的舊社會里,他用人唯賢,是難能可貴的。  學校課程設定,課本的採用,均參照上海南洋模範中學。南模是南洋大學的預備學校,課程銜接。所以私海中除語文、公民外,從二年級起,教材全是英文原本。高考錄取比例常達98%,大江南北聞風而來投考者,頗不乏人。  嚴教管,出人材  黃照青還認為名師還須同時是嚴師。他管理學生,一是紀律制度嚴明。規定寄宿生平時不準出校門,只能在孔林裡散步,即使星期日,上街也要請假。早晚自習課點名,遲到要罰。寄宿生回家每兩週一次。曠課者記過,超過一定課時或留級或開除。他為了防止學生外出閒蕩,在操場四周圍以竹籬,學生從學校到操場,透過一座“木天橋”,橋門定時啟閉。二是考試嚴格。每逢考試,採取各種措施防止作弊;小測驗命題用A、B卷,交頭接耳者警告扣分,警告不聽者撕卷。期末考試,把全體學生集中於‘明倫堂”,一人一桌。到時,他親坐中堂高凳上監考,並分配四位教師在四角巡迴,學生見他目光炯炯,無敢抬頭者。堂前放置便桶,不準學生上廁所所,絕作弊漏洞。  黃照青從民元起長校十四竿,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不少合格人材,有名的水利專家施孔懷,國內外鍋爐專家沈三多,著名工程建築專家戴居正,僑美法學家董霖,僑美著MISTRA書評論家劉善鄉等,都是私立海中畢業生。施孔懷和著名經濟學家耿澹如等一批窮苦學生,從中學到大學,或是免費上學,或是由黃設法資助而後成材的。  當時,私人辦學,風靡一時。有的以辦學為斂錢手毀,對學生放任自流。唯照青獨樹一幟,以嚴為主,不計個人得失,雖然有封建家長式作風,失之過嚴,但與放任、斂錢者相比,則可貴多了。  辦貧院,教無類  黃照青除辦好私立海中外,還辦了海門“貧兒院”。孤苦貧兒由鄉里推薦入院,供給衣服、食宿、日用必需品。他陳親自教課外,還聘請藝人教以編織、刺繡、樂工.耕樸等各種技藝,當時共收貧兒四十多名。此外,他還辦過“民眾夜校”,凡縣市商家,手工業戶的徒工以及貧苦子女無力讀書者,均可免費入學,聘有專職教師任課,期末舉行考試。重視教學質量。辦學開支,由他從南洋等地募捐而來。民國十四年(1925年),他因海中發生學潮,便離開海門,去南洋檳榔嶼華僑創辦的鎮靈中學任校長,上述院校,即告停辦。  路坎坷,遁空門  黃照青辦學以“嚴”聞名,以“質”取勝。但卻遭受過兩次學潮的挫折。民國十四年,革命形勢發展很快,民主自由思想在學生中也廣為傳播。他對不守校規的學生,缺少耐心教育,動輒厲聲呵斥,強迫命令,加之其他原因,終於引起部分學生的不滿,發生了學潮,使他憤離海中,去南洋辦學。七年後他回到海門,大部分師生及校董仍要照青擔任校長,無奈兩派意見互不相讓,於是學校又發生驅逐黃旦聲代校長離校的風潮,照青為人忠厚,不善周旋,卻被誣為煽動學潮,不得已,即去交通大學圖書館雜誌室工作。中間長時間被“官司”糾纏不休,他感到為好反成怨,深受刺激。  為了尋找精神上的寄託,晚年開始信佛,並參加了上海市佛教協會。  抗戰勝利,他由滬回海,一度在錫類任教務主任,旋又任能仁校長,1947年再去交大圖書館。上海解放,調華東教育部.最後又凋仁濟醫院圖書館。1960年退休,1962年病逝上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入手不久的一盆鐵線蓮,一茬花落後沒有新的花苞了,請問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