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東俠客

    武王伐紂以後建立周,都鎬京。那個年代人煙稀少,交通不暢,資訊傳遞困難,如何管理空前遼闊的國土是個難題,於是周初統治者採用分封制。把宗室,功臣,先賢后代分封到各地建諸侯國。周初諸侯國按公,侯,伯,子,男分五個等級。西周封國有七十三個,其中宗室佔五十多個。各諸侯國擁有自已的軍隊和封地宣示向周王孝忠,定期朝貢,聽周王命令,率兵討伐不臣。這些諸侯和周天子有較近血緣關糸,或是天子的屬下,他們和周天子有很深的感情,比較容易聽從召喚。可是經過過若干代以後,血緣關糸漸遠,感情淡泊己不受周天子控制。互相兼併征伐。三家分晉以後,出現韓趙魏三家逼周威烈王封候事件。後來更有諸侯聯名稱王現象。這時周天子地位已名存實亡。周朝透過分封制不斷擴大期影響,使周朝成為疆域空前廣闊的國家。另一方面分封制埋下分爭的種子,使各諸侯王勢力變大,周王室漸衰無力控制局面。公元前二五六年秦昭襄王乾脆出兵滅東周,把九鼎運到秦國。周朝才徹底消失,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繞道 ̄,因此秦:才是大一統國家。

  • 2 # 福生無量彌陀佛

    西周興於歧山之下,滅商後定都鎬京,行分封制。且不論分封制,先說西周,如何能稱其不是大國?亦或“沒有崛起”?

    從橫向來看,西周滅商後,當時除周邊狄、戎、鬼方、百越等少數民族熱力,疆域“東自大海,西抵羌戎,北達鬼方,南至荊楚”,西周的疆域面積達 340萬平方公里之廣(先秦時期對於疆域的控制並不嚴格,只能採用史料綜合進行研究,故,此處採用社科院官網刊登的文章中的資料)。相比起商朝的面積並沒有增加太多,不過西周對今天的遼寧、四川、重慶一帶的控制有所加強。由此可知,在當時西周當得上大國之稱。

    從縱向來看,西周與後世之秦、漢、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相比,疆域面積肯定是少的,國力也肯定是弱的。尤其是與那個面積達到1400萬平方公里的相比,那簡直是小太多了。但在時間這個縱軸上,一個奴隸制朝代與後續的封建制朝代來比較是否強大、是否是大國,這個比較本身就不科學。

    再說說分封制。關於西周分封制的記載和研究很多,就不一一敘述了。但此處要說一下,認為西周沒有“崛起成為大國之一”,其原因之一,是否是把西周王室與諸侯國並列起來了?即把西周當成與齊、魯、燕、衛、宋、晉等諸侯一樣的性質,而忽視了周王室對諸侯國的統治地位?西周的分封制,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治理諸侯國,保衛國家。

    總的來說,透過分封制,西周的政權得以鞏固,同時也使得王室和諸侯國之間的政治聯絡得以加強。可以說,西周的分封制是分封制發展的頂峰時期,但是,西周的封國、與國太多了。

    《呂氏春秋·觀世》謂“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

    《荀子·儒效》謂“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謂西周分封“兄弟之國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

    分封制,在西周之初確實鞏固了統治,但到了後來,諸侯國日益強大而周王室羸弱,也就給後來的春秋戰國諸侯割據、戰亂留下了伏筆。

    至於西周的分封制是否完善,可以說是不完善的,因為後期秦的郡縣制對於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來說更為優越。但是分封制並沒有隨著秦的建立而消亡。後世很多朝代都延用了分封制,只是分封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直至明清依然有宗室成員就封藩王者,只是實際權力不如西周的諸侯了。直到清朝覆滅,分封制才消亡。

  • 3 # 大福讀史

    首先,西周的分封制並不完善,如果完善就沒有後來的郡縣制,它的截止日期就是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六國。其次西周在當時絕對是大國標配的存在,但是正是由於分封制使得西周再也沒能崛起!

    可以說西周興起於分封制,國家衰亡亦由分封制。從功利角度來說,分封制只是周天子用土地所附加的政治與軍事的所有權和諸侯國君做的一個換取忠誠的交易,即讓諸侯王永遠效忠周天子。西周初期,周朝自身擁有的土地空間範圍遠遠超過諸侯國,範圍廣大的王畿之地為周朝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與物力,諸侯王沒有實力與之抗衡,所以當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但是以轉移土地和人口為核心的分封制對於周天子來說每一次分封都是對自己實力的削弱!在周天子不斷削弱自己的同時,諸侯王的力量卻在透過兼併領國而增長。

    僅僅就分封制而言,對其起到支撐作用的是宗法制。雖然血濃於水是古今通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諸侯國君與周天子的血緣關係越來越遠!這樣的變化最明顯就是平王東遷之後!平王東遷,距離西周建立已經過去了275年!諸侯王以及貴族的子孫繁衍已經經歷了十世,諸侯國君與周天子彼此的關係可謂是熟悉的陌生人!此外,最重要的是周朝喪失了關中廣袤的土地,僅剩下洛陽所在的三川河谷之地,疆域範圍等同於中等諸侯國,周天子的實力被極大的削弱。而審視分封制下的諸侯國,這些有土之君們,他們的數量正經歷著由多變少的歷程,也就是土地向幾個實力強橫的強者集中。領土是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的載體,而國家力量的來源正是領土,以及根植在領土之上的資源與人口。這些指標,周朝與眾位諸侯國君比較起來絲毫不佔優勢!

    西周初年諸侯國分佈圖(公元前987年)

    此時,各個諸侯國的兼併戰一直沒有停歇。周朝初期記載的國家有1200餘個,進入春秋時代史書記載的大約有160餘國,到了春秋晚期只剩下晉、楚、中山、齊、魯、衛、曹、宋、陳、蔡、鄭、燕、吳、越、秦等十餘國。

    諸侯國兼併數量如下:

    魯兼十三國,齊並十四國,晉並二十五國,楚兼六十二國,宋兼十國,鄭並六國,衛兼八國,吳滅六國,越又從而有之。秦國不算西戎十餘國,滅國十四。”。

    春秋末期諸侯分佈圖(公元前406年)

    諸侯土地增加,實力當然隨之增強!反觀周天子經過不斷切蛋糕,到了最後連自己也喂不飽了,淪落為了一個小諸侯!從此春秋五霸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熟人反而見不得你好,能幫大忙的都是不認識的人”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