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最早的詩歌有以下幾首:
《斷竹》、《擊壤歌》、《南風歌》、《卿雲歌》。
看內容都早於詩經,一般認為《斷竹》最早。
一、《斷竹》黃歌 古代的孝子之歌
東漢學者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記載了勾踐暗中謀劃攻打吳國的故事,當時的大夫文種獻上了破吳 “九術”,其中第九種是“利甲兵以承其弊”。
勾踐當年請了兩個世外高人,一個是劍俠“越女”,金庸《越女劍》之名便出於此處。另一個是弓箭專家陳音,陳音給勾踐講了一個弓弩的故事:
音曰:“古者人民樸質,飢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之謂也。
於是神農皇帝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陳音說很久以前,孝子擔心父母死後被鳥獸吃掉,所以就“斷竹、續竹”做了彈弓,然後練習用彈丸驅逐鳥獸。後來有聰明人根據彈弓做了弓箭, 又有人改良做了威力更大的弩。
勾踐聽了大喜過望:
“乃使陳音教士習射於北郊之外,三月,軍士皆能用弓弩之巧。”
勾踐後來滅吳,據說陳音教授士兵使用弓弩令越國有了降維打擊的優勢。
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民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意思是:砍下竹子,做成了彈弓,射出土石彈丸,驅逐鳥和獸。宍通“肉”。 要注意的是,孝子做出的不是弓箭而是彈弓,放出的不是箭,而是彈丸,不是追逐鳥獸,而是逐走鳥獸。
《新鄭縣誌·藝文志》記載了清朝人的分析:
“歌曰:劉勰《文心雕龍》雲:黃歌《斷竹》,質之至也。又曰:《斷竹》黃歌乃二言之始。注:黃,黃帝也。”
古人認為這是黃帝時代的歌謠, 不知道哪裡來的確鑿證據, 從內容來看,應該是比較原始的獵歌。
二、《擊壤歌》
在我們看來,《擊壤歌》讚美了田園一般的美好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清朝的沈德潛在《古詩源》註釋說:
"帝堯以前,近於荒渺。雖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偽撰,其事近誣。故以《擊壤歌》為始。"
東漢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
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
這首《擊壤歌》也是遠古先民的歌謠,。
三、《南風歌》 歌唱勞動人民
《南風歌》 相傳出自虞舜時期,是一首歌唱運城鹽池和人民生活關係的民歌。
陟彼三山兮商嶽嵯峨, 天降五老兮迎我來歌。 有黃龍兮自出於河, 負書圖兮委蛇羅沙。南風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 ,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
據說虞舜看到了勞動者們工作室的場景,高興的唱了這首歌:南風清涼陣陣吹啊,可以解除萬民的愁苦啊。南風適時緩緩吹啊,可以豐富萬民的財物啊!
《禮記·樂記》記載:
“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
司馬遷《史記·樂書》記載:
“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從詩歌的內容來看,擊壤歌和南風歌裡的勞動人民似乎都生活在快樂美好的時代,就像老子所描述描述"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無爭無為的世界。
四、《卿雲歌》成為第一首國歌的歌謠
辛亥革命成功以後,有國會議員議決以《卿雲歌》作中華民國國歌。理由是:
“帝舜如於側陋(貧苦),終於揖讓,為平民政治之極則。”
又說:
“夫舜起匹夫,不私天下,為三千年前在東方之華盛頓。”
當時的議員們把清帝退位,比喻成了堯舜的禪讓 。 那麼《卿雲歌》為何有如此影響呢?西漢伏生的《尚書大傳》記載:
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禮,鍾石笙筦變聲。樂未罷,疾風發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見於鍾石!"即薦禹使行天子事,並與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雲》。
有點符合民國時的實際情況,但不是“鍾石笙筦變聲”,而是武昌起義敲響了大清的喪鐘,此時民智已經開啟,袁世凱陰奉陽違,清朝統治者無可奈何讓出了統治權。清隆裕太后下詔自比”堯舜禪讓之心“ 。遺老遺少們自然想起了《卿雲歌》:
卿雲爛兮 ,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於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與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聖賢,莫不鹹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菁華已竭,褰裳去之。
結束語
這幾首詩歌到底出自什麼時候很難說清楚,根據古籍來判斷,《斷竹》歌似乎是黃帝時期 ,《擊壤歌》傳說是帝堯時期,《南風歌》據傳是虞舜時期,《卿雲歌》說的是堯舜的禪讓 。似乎《斷竹》歌最早,但是這首詩歌的作者應該不是陳音。
另外:斷竹,續竹,飛土,逐宍’,韻腳都在宋朝平水韻的【入聲一屋】,。看來隋朝陸法言他們制訂《切韻》的時候,當年語音和遠古語音還是挺接近的
一般認為,最早的詩歌有以下幾首:
《斷竹》、《擊壤歌》、《南風歌》、《卿雲歌》。
看內容都早於詩經,一般認為《斷竹》最早。
一、《斷竹》黃歌 古代的孝子之歌
東漢學者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記載了勾踐暗中謀劃攻打吳國的故事,當時的大夫文種獻上了破吳 “九術”,其中第九種是“利甲兵以承其弊”。
勾踐當年請了兩個世外高人,一個是劍俠“越女”,金庸《越女劍》之名便出於此處。另一個是弓箭專家陳音,陳音給勾踐講了一個弓弩的故事:
音曰:“古者人民樸質,飢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之謂也。
於是神農皇帝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陳音說很久以前,孝子擔心父母死後被鳥獸吃掉,所以就“斷竹、續竹”做了彈弓,然後練習用彈丸驅逐鳥獸。後來有聰明人根據彈弓做了弓箭, 又有人改良做了威力更大的弩。
勾踐聽了大喜過望:
“乃使陳音教士習射於北郊之外,三月,軍士皆能用弓弩之巧。”
勾踐後來滅吳,據說陳音教授士兵使用弓弩令越國有了降維打擊的優勢。
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民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意思是:砍下竹子,做成了彈弓,射出土石彈丸,驅逐鳥和獸。宍通“肉”。 要注意的是,孝子做出的不是弓箭而是彈弓,放出的不是箭,而是彈丸,不是追逐鳥獸,而是逐走鳥獸。
《新鄭縣誌·藝文志》記載了清朝人的分析:
“歌曰:劉勰《文心雕龍》雲:黃歌《斷竹》,質之至也。又曰:《斷竹》黃歌乃二言之始。注:黃,黃帝也。”
古人認為這是黃帝時代的歌謠, 不知道哪裡來的確鑿證據, 從內容來看,應該是比較原始的獵歌。
二、《擊壤歌》
在我們看來,《擊壤歌》讚美了田園一般的美好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清朝的沈德潛在《古詩源》註釋說:
"帝堯以前,近於荒渺。雖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偽撰,其事近誣。故以《擊壤歌》為始。"
東漢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
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
這首《擊壤歌》也是遠古先民的歌謠,。
三、《南風歌》 歌唱勞動人民
《南風歌》 相傳出自虞舜時期,是一首歌唱運城鹽池和人民生活關係的民歌。
陟彼三山兮商嶽嵯峨, 天降五老兮迎我來歌。 有黃龍兮自出於河, 負書圖兮委蛇羅沙。南風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 ,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
據說虞舜看到了勞動者們工作室的場景,高興的唱了這首歌:南風清涼陣陣吹啊,可以解除萬民的愁苦啊。南風適時緩緩吹啊,可以豐富萬民的財物啊!
《禮記·樂記》記載:
“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
司馬遷《史記·樂書》記載:
“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從詩歌的內容來看,擊壤歌和南風歌裡的勞動人民似乎都生活在快樂美好的時代,就像老子所描述描述"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無爭無為的世界。
四、《卿雲歌》成為第一首國歌的歌謠
辛亥革命成功以後,有國會議員議決以《卿雲歌》作中華民國國歌。理由是:
“帝舜如於側陋(貧苦),終於揖讓,為平民政治之極則。”
又說:
“夫舜起匹夫,不私天下,為三千年前在東方之華盛頓。”
當時的議員們把清帝退位,比喻成了堯舜的禪讓 。 那麼《卿雲歌》為何有如此影響呢?西漢伏生的《尚書大傳》記載:
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禮,鍾石笙筦變聲。樂未罷,疾風發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見於鍾石!"即薦禹使行天子事,並與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雲》。
有點符合民國時的實際情況,但不是“鍾石笙筦變聲”,而是武昌起義敲響了大清的喪鐘,此時民智已經開啟,袁世凱陰奉陽違,清朝統治者無可奈何讓出了統治權。清隆裕太后下詔自比”堯舜禪讓之心“ 。遺老遺少們自然想起了《卿雲歌》:
卿雲爛兮 ,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於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與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聖賢,莫不鹹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菁華已竭,褰裳去之。
結束語
這幾首詩歌到底出自什麼時候很難說清楚,根據古籍來判斷,《斷竹》歌似乎是黃帝時期 ,《擊壤歌》傳說是帝堯時期,《南風歌》據傳是虞舜時期,《卿雲歌》說的是堯舜的禪讓 。似乎《斷竹》歌最早,但是這首詩歌的作者應該不是陳音。
另外:斷竹,續竹,飛土,逐宍’,韻腳都在宋朝平水韻的【入聲一屋】,。看來隋朝陸法言他們制訂《切韻》的時候,當年語音和遠古語音還是挺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