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探趣
-
2 # 分分鐘快樂看歷史
一個昏庸的皇帝如果把國家治理的亂七八糟,他一個人還好,假如旁邊剛好有位美女的話,一般有些人就會把責任推到這個美女身上,稱之為"紅顏禍水"!她們基本上下會干預朝政,請問有什麼錯!如果你皇帝上班時間好好處理朝政,下了班再和美女歌舞玩樂,兩不耽誤,會荒廢朝政嘛?皇帝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請問你皇帝的把控力呢?所以說主要責任還是在帝王身上!
-
3 # 經典守望者
燕飛來啄皇孫,西漢滅亡,趙氏姐妹罪不可赦。如果說褒姒妲己只是魅惑君王,國家的敗亡不能算到她們的身上的話。那麼趙氏姐妹對於西漢王朝則是犯下了切實的罪行。
荼毒皇嗣,血脈斷絕自高祖以來,劉氏皇族經歷過兩次血統變換。第一次是呂后亂政後,由於當時的少帝不能確定是漢惠帝的兒子而被廢黜,大臣們擁立代王劉恆為皇帝,是為漢文帝。第二次是漢昭帝年少夭亡無後,霍光等臣子先擁立昌邑王劉賀,後劉賀因罪被廢,群臣擁戴漢武帝曾孫劉詢為皇帝是為漢宣帝。這兩次的皇統更換都是在無外力強行干擾破壞下的變更。但是,漢成帝時期無子嗣繼位,皇位傳給定陶王劉欣,是為漢哀帝的事件卻是有人在從中破壞,所以導致成帝絕嗣。據《漢書》記載;"(元延元年)是歲,昭儀趙氏害後宮皇子"這個趙昭儀就是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趙氏姐妹穢亂宮廷,更可惡的是殘害了漢成帝的所有子孫。皇統之間的繼承是帝國最為重要的事情,皇帝無子就會使得國家的權力結構出現動盪。外藩進京往往就會意味著權利重建,對於國家的穩定非常不利。
(漢成帝)
而漢成帝的無子還釀成了一股風波,民間開始有人假冒漢成帝兒子的名義出來魚目混珠禍亂天下。最著名的就是兩漢交替時期,相士王郎冒充稱帝的兒子劉子輿稱皇帝,在河北一帶漸成氣候,後來被劉秀誅滅。
《漢書·成帝紀》暗藏玄機《漢書》在歷史學界的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公正性和完整性都被世人所公認,在史學的內在評價中一直是司馬遷的《史記》不如班固的《漢書》也就是所謂的“馬不如班”。但是,《漢書》並非是由班固獨立完成,班固的父親和妹妹也參與到了撰寫當中。其中,記錄趙氏姐妹惡行的《漢書·成帝紀》就被認為是班固的父親班彪所作,因為最後的評論是班彪的口吻書寫的。當中明確寫到:
“成帝善修容議,升車正立,,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臨朝淵嘿,尊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覽古今,容受直辭。公卿稱職,奏議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耽)於酒色,趙氏亂內,外家擅朝。”其中的趙家亂內就指的是趙氏姐妹禍亂後宮。班彪為人極為剛正,而且精通儒家學說,以儒家的言行標準著史,一改司馬遷重黃老輕儒家的史學文風。這也大大影響了班固的記錄。范曄評價班彪為:
“班彪以通儒上才,傾側危亂之間,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進,貞不違人”這充分表明班彪的記錄並不受個人因素的影響。並不因為他是漢成帝失寵的班婕妤的侄子而對漢成帝以及趙氏姐妹有所妄言,所以,趙氏姐妹的罪行應該是可以坐實的。當中最重要的還有成帝的意外死亡,很多人說是因為趙昭儀暗害成帝,趙昭儀也隨即自殺,但真相如何最終不知。可是由於成帝沒有兒子,定陶王劉欣繼位為君,是為漢哀帝。從而引發了幾家外戚的鬥爭,甚至出現了四位皇太后並立爭權奪利的局面(成帝生母王氏稱太皇太后。哀帝祖母傅氏稱皇太太后。哀帝母親丁氏稱帝太后。趙飛燕稱皇太后),大漢的天下由此開始混亂。最終王莽篡漢,天下敗亡。
結語:古來女子魅惑君王,大多因君王無道,喪國亡家,責任不宜全部推給女子。況且妲己禍國,不殺武庚,商朝還有後人繼嗣。褒姒亡周,平王還可東遷洛邑。絕人後嗣,罪莫大焉。更何況成帝暴崩,民間議論紛紛,矛頭直指趙氏姐妹,足見這二人實為紅顏禍水。
回覆列表
趙飛燕“紅顏禍水”一說的來歷首先出自《飛燕外傳》中披香博士淖方成“此禍水也,必滅火矣!”一語。其實原文中這裡的“禍水”是指趙合德,形容其體態豐腴,點無瑕疵。而火是指漢朝,按五德始終之學說,漢朝是火德,趙合德是“禍水”,必然帶來漢朝滅亡的厄運。後來班固在《漢書》中所言:飛燕之妖,禍成厥妹,給趙飛燕下了“紅顏禍水”的定論。
但是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因為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受漢成帝專寵,宮中被冷落進而鬱鬱而終的班婕妤正是班固的姑奶奶。而班固續寫《漢書》時正值父喪,自己有為之年卻因為功名無成,迫於生計而從京城返回鄉下,心中鬱悶不言而喻。其後更因為私編國史而被人告發,深陷牢獄,幾乎受滅族之禍。這種情況下如果說《漢書》對於趙飛燕能夠公正評價的話,可信度幾乎為零。
趙飛燕被醜化詬病的罪狀在哀帝崩逝後,與哀帝不睦的王氏外戚集團東山再起,哀帝寵臣和外戚遭到了嚴厲的打擊,王莽挾太皇太后王政君下的詔書中列舉有“前皇太后與昭儀俱侍帷幄,姊弟專寵錮寢,執賊亂之謀,殘滅繼嗣以危宗廟,悖天犯祖,無為天下母之義。”主要還是指她蠱媚成帝,專寵宮闈,讓其他嬪妃沒有雨露共沾;另外羅織的就是沒有給皇帝留下子嗣。相對於當時傅太后、丁太后被挖墳,趙太后被廢,這麼嚴重的罪名卻僅僅貶皇太后為皇后,徙居北宮,處理結果可以說極不相稱。可見“紅顏”是真,禍國未必。只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罷了。
在任何權力鬥爭中,出於需要,總要給自己披上一件堂皇的外衣,同時也要想辦法千方百計的給對手抹點黑。況且趙飛燕姐妹專寵十多年,早已惹得別人眼饞不已,背地裡樹敵無數。當最大的依仗—皇帝去世後,留下的弱女子即為別人砧板上的魚肉是理想的上位祭品。何況在幾千年的封建道學裡,拿女人為皇帝治政的無能做“遮羞布”是一貫的傳統。
說到底,趙飛燕不過是因為當時太紅,招來人恨;再加上作為女人,失勢後被人當成了“獻祭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