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湖邊的耕田人
-
2 # 文化領域學習愛好人員
清!人關統治是明的衰敗腐爛造成的。
縱觀橫看清統治的這段歷史,就是控固了基本的疆域沒有被大量分割和自治。
對於整個中華民族而言清的統治是停滯不發展,原因是打壓防漢在各個方面實行消積。中華民族善於外交的民族,但清封關閉國不交往怎能發展?兩百多年在封閉中渡過錯失了於世俱進的最佳時期實在惋惜!清的所做所為對中華民族的情感榮辱損失多貢獻少。
但從疆域方面看盡力保住了大片國土是有貢獻的!
-
3 #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西方殖民者經過大航海時代,經過工業革命,全世界基本都淪為西方的殖民地,大清帝國沒有像印度,伊朗,伊拉克,埃及,奧斯曼帝國等地區那樣被西方殖民者統治,同比已經是很高大上了,鴉片戰爭後清朝與時俱進,同光中興,基本實現了四個現代化,大清帝國的軍艦橫跨大洋遊弋世界,為海外華僑撐腰壯膽,爭取利益。為帝國開拓海疆,才有了南海主權,請問歷史上有過嗎?這些歷史事實不是我叫號任何人也否定不了!在邏輯面前所有的謊言就是說上一萬遍也成不了真理!
-
4 # 北洋水兵
開頭不感謝邀請了。這個問題要問我的話,我給的答案是這樣: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大清功遠大於過。或者用日本話說,就是功勞大大滴,過錯小小滴,過錯屬於無限小的那種。而且在我看來,大清唯一的過錯就是自乾隆以後就喪失了初期的進取精神和開拓精神,徹底被漢化,喪失了活力。
但是這又怎麼能怪大清呢?中國農業文明的趨勢就是思想上越來越封閉僵化,往往依賴於少數民族輸血,以清朝為例,用內藤湖南的話說就是滿洲是17世紀具有樸素主義精神的民族,給(古典)中國注入了樸素主義精神。但是也沒什麼用,因為在內藤湖南看來,清朝後來的衰落就是因為滿洲喪失了樸素主義精神,個漢人一樣得了文明病。真是正應了柏楊先生說的醬缸
關於清朝的歷史貢獻以前說過很多次了,俗話說,話說三遍淡如水,說的次數多了我自己都覺得煩。我就簡單說一下吧,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大清奠定了中國領土主權的法理依據。這是最重要的了,大清前期透過持續一百多年開疆拓土的戰爭奠定了現代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雛形,又在近代及時調整政策,把帝國疆域升級為主權領土,並透過《大清皇帝退位詔書》將帝國主權以及法統以法律的形式移交給接替他的民國政府。這是清朝最大的歷史貢獻。在文化方面,清朝堪稱中國的文藝復興。當然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梁啟超先生在《清代學術概論》當中說的;胡適先生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古籍經過清代漢學的整理、發掘、搶救之後才方便人們閱讀,此舉相當於歐洲文藝復興。
如果換一個角度,高翔先生在《近代的初曙》當中也對清代學術發展做了很高的評價,高翔先生認為,清代學術求實不浮誇,主張經世致用,多了許多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雖然沒有建立新的道德體系,但是對舊禮教的批判依然是巨大的進步。在我看來,清朝堪稱思想解放的前夜。
在保護華僑方面,清朝也可圈可點。開頭先說明一下,清朝了沒說過華僑是天朝棄民,那是明朝說的。清朝進入近代之後,大量的華人去海外謀生,清朝在洋務運動之後就沒少在護僑方面花心思,北洋海軍成立後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下南洋宣示護僑,一直派軍艦下南洋,甚至其倒臺之前還一直念著護僑。效果也不錯,新加坡華僑就熱情稱讚清政府的護僑行動。
其實最重要的的是,改善民生。清朝人口突破四億,如果說民生不行的話是根本不可能的,清朝透過攤丁入畝、永不加賦、官紳一體納糧等政策對稅收制度進行改良,同時又促進了工商業發展,使得老百姓收入增加,極大緩解了社會矛盾,還促使清朝國庫存銀長期維持在六千萬兩的規模。如果不是建立在民生改善的基礎上,清朝根本不可能開疆拓土,康熙和乾隆也不可能蠲免至少四億兩白銀。實際上,這都是清朝把傳統小農經濟得生產力發揮到最大的結果,也因此成就了康乾盛世這個中國古典時代得巔峰。
與此同時,由於清朝的鼎盛,列強入侵的時間被延後了兩百年。其實明朝來華的洋人對明朝評價不僅非常低,甚至還說幾千名歐洲軍人就可以征服明朝或者是他們想要征服的省份。而清朝入關後,對內革除弊政,對外開疆拓土,將古典中國推向全盛,因此洋人很長時間一直以清朝作為貿易物件而不是侵略目標。如果清朝不入關的話,那麼古典中國必然會在列強的衝擊下分崩離析。
如果沒有康雍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更就談不上現在的統一。而且那時候不統一,中國將是一盤散沙,在近現代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後勢必分崩離析。當然,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清史權威戴逸先生說的。
也許這正應了一句調侃,天不生大清,萬古如長夜難明。說真的,我現在越來越覺得沒有大清就沒有現代中國。
全文完
回覆列表
馬戛爾尼對清朝的評價:“這個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狀況,嚴格地說是一小撮韃靼人對億萬漢人的專制統治。”這種專制統治有著災難性的影響。“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的一百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成為半野蠻人。”英國馬嘎尼使節團總管約翰·巴羅看到,中國老百姓的貧困程度讓人瞠目結舌,大多數百姓穿的破爛不堪,房舍十分骯髒,有的是泥牆,有的是蘆葦、高粱杆搭蓋的茅屋,在狹小的空間裡,還餵養著牛、豬、雞和其他家禽。
乾隆皇帝為了招待英華人,曾下令各地進貢大量的雞鴨鵝等生禽,然而在運送途中,由於碰撞擠壓,大量的生禽死亡,英華人不屑於食用,便將大量的死禽扔入海中,每當此時,中國老百姓總是划船而至,興高采烈的撿起這些死禽,回家醃好食用,英華人常把一些殘羹剩飯送給當地老百姓,他們千恩萬謝,連英華人喝剩下的茶葉,他們都要乞討過來,接著沖泡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