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02601758324

    我是個外行,但是我喜歡觀看和思考這種事。

    水泥路有個缺點,地基(不知道是不是該這麼叫)弄好後,地基裡面還要再弄一層鋼筋網格,和蓋樓時鋼筋混凝土一個原理。

    弄好這些以後,要在道路兩邊放模板,防止澆好的水泥未凝固時流竄。

    這期間,水泥需要預先攪拌吧,以前90年代經常看見路邊有那種小型攪拌機,整體和今天一個小型廂貨車差不多,不時需要人工看守和操作。

    水泥倒出來後需要用小車裝好,然後靠人力一車一車運到地方。

    一段路澆好後,還要人拿攪拌棒(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叫這個名字)在路面上把這種儀器插在水泥裡繼續震動攪拌。

    然後用一種圓形的工具把整體路面搞平。

    完成以上程式,鋪稻草,塑膠膜什麼的等待水泥乾燥凝固。最後,再用切割機開槽(一般是路中間平行於整條路的一條,然後是每隔一段距離垂直於路邊很多條。),然後是每段路中還有淺淺的槽。我不知道幹什麼用的,我個人理解為防止熱脹冷縮和減噪。

    最後畫行車線。鋪路邊花壇條石。

    總結下來,過程繁瑣,勞動量大,耗時長,後期容易損毀,不易維修保養。

    水泥路現在有坑的話,幾乎都是拖很久,坑擴大了,然後一整塊路段剷掉,重新鋪路過程。施工時影響交通。

    瀝青就不同了。預熱瀝青和水泥路一樣,但是鋪澆瀝青是用機械的,必須溫度高的時候澆。澆完後,直接工人開車在路面上滾壓根。可以開小車也有大車。至於和路牙石之間的邊邊角角更是容易處理,不用像澆水泥那樣預先固定模板。

    多餘的地方能不能剷掉重新用我就不知道了。

    尤其是面對路面上的井蓋,水泥要多重工序,而瀝青,澆好後,壓路機壓過去,直到齊平。多省事。

    更為重要的幾點:

    瀝青鋪好冷卻後即可投入使用,如果高等級道路,可以等待畫線,但是等待時間絕對要比水泥短很多。冷卻後也不用切割器。城市道路畫線的話一般是先用,等夜深人少車少再畫線。節省時間。

    瀝青路面破損的話,只要清理殘渣,破損位置簡單休整一下,再次澆瀝青即可,澆完後壓平,即可使用,不用整段路面封閉施工,只要趁著車少的時候,比如深夜。

    而且人工勞動少,最少兩人即可完成。高速上修補的話,一人開車,兩人工作,大家輪流來,一天能修補不少位置。效率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另外說一個偏門的知識,

    2000年初的時候,全國大建設,我老家市中心最有名的主幹道拓寬,由原來雙向6車道變雙向10車道,在我們那就是北京長安街的級別。

    原來水泥路,改為瀝青。有一次我就在路邊施工介紹觀看,瀝青的介紹。

    說是國外先進的瀝青道路,主要是高速公路,澆築好後,石子之間會有間隙,遇到下雨情況不會積水,水會從間隙迅速流向路邊的排水溝,提高路面安全性。

    但是到了中國,可能灰塵太多,也可能因為排水設定的落後,新鋪道路沒有多長時間,路面間隙就被灰塵泥土填滿,遇到下雨,水滲不下去,只能從路面流走,在路面行程一層水膜,對行車造成危害。

    還有可能就是我們質量達不到,空隙過小。

    瀝青有個缺點,天氣炎熱,如果長時間背重型車輛壓過,那麼路面會變形。

    我們這邊(南方沿海),新鋪瀝青路,由於區域性因素,罐車,貨車,大巴車,特種作業車特多,不到一個月,紅綠燈路口的路面就變成泥濘路背大貨車壓過的那種溝壑。開轎車的話能明顯感覺到車輪不受控制。

    我理解的是,瀝青是用地基,是不是水泥的我就不知道了,裡面有沒有加鋼筋我也不知道。

    我能看到的就是大型機械駛過,原路面變成碎渣,漏出來的路面全是條條,應該是為了增加瀝青接觸面積更加穩固。

    但是請看我說的原文,水泥路壞了,需要整個一段路或者一大塊面積剷掉,就是先用鑽探機打孔,然後這一塊整體下挖至少20釐米,直至漏出路面最下方泥土地。然後重做鋼筋,在澆地基(拳頭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左右大的大石塊),最後再澆水泥。

    瀝青路面就不需要挖這麼深,把表層瀝青除掉重新澆這一塊和周圍壓平即可。即使整段路重鋪瀝青,也不需要再去動地基和鋼筋。除非是完全新建的路,地基肯定還是需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自創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