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雪丶

    城市裡過年是沒有鄉村那麼有年味,首先大部分城市不讓放鞭炮,這個我很贊同,減少環境汙染,其次,不貼對聯,有個別的家裡還是有貼的,不過極少,再就是現在人們很少像小時候那樣去拜年的。很多隔壁鄰居是誰也不知道。小孩子們到了過年也是呆在自己家裡玩電子產品,除了收紅包,吃美食,就不知道玩什麼了,既不放鞭炮也不會串門去各家拜年了,但是作為家長還是要給孩子傳授一些過年的來歷和過年需要注意的講究,這些傳統的,老輩人留著來的知識,也是我們的一些傳統美德,不能流失了,應該繼續流傳下去。

  • 2 # 真誠地看著你

    再怎麼淡,門上的對聯、門神要貼吧?福字、紅燈籠屋裡頭也可以有吧?帶著孩子一起裝飾,順便講一講你小時候過年的趣事。

  • 3 # 莫頭緒

    城市年味越來越淡我想有幾個原因:

    1,80後的人經歷這樣的變遷應該感觸最深,以前奶奶和爺爺輩的人還健在,一到過年全家人會從各方聚到老人家,父母輩的兄弟姊妹也多,加上我們孫輩,過年就一大家人,這樣傳統隨著老人的相繼去世,父母輩兄弟姊妹的交往也隨之疏離,過年也不再會聚到一起,唯一剩下一家三口人象徵性地過。有句話說很好:老人是福。現在才深有感觸。

    2,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對儀式感的態度也變得淡薄,很多時候都應付了事,甚至有太多的人會因為不同的原因無法回家與家人過年。就這樣很多的事被眼前的現實所替代。

    3,高科技的發展讓物理距離變很短,以前沒有那麼發達的通訊,只有見到人,才知道家人兒女是否安好,回家過年不僅意味著團聚,還是報平安。現在可以透過影片隨時隨地傳遞更真實生動的資訊,沒有太大的事也就不需要長途跋涉,團聚的意義開始減弱,還有變化最大就是年貨街,以前年貨街規模都較大,人頭躥動甚是熱鬧,各家人都為了過年置辦年貨,現在這樣的景象一去不復返,網路代替了這一切,年貨規模變小,依稀就那麼幾個人。

  • 4 # 揍孟婆只為再續前緣

    時代在進步,年味兒也會因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演變。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文化符號正在消失。然而,網際網路也給春節帶來了新的“料”,把喜慶和年味兒搬到網上,打造出另一種形式的全民同歡。比如,近年來支付寶推出的“掃五福”活動持續火熱,人們拿著手機不停地“掃福”的情景隨處可見。再比如,央視網聯合百度人工智慧嘗試推出了“智慧春聯”,透過人工智慧技術,讓“智慧春聯”擁有創作春聯的能力,這也讓傳統的春聯文化迸發出新的活力。

    從這個意義上看,過去的“濃”也好,現在的“淡”也罷,都是時代演進的必然。與其說是年味兒變了,不如說是我們過年的方式變了。曾有漢學家感慨,華人只要還在意過春節和家庭團聚,中國文化就依然根基牢固。的確,值得感懷的春節,早已化為一種文化基因融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經緯裡。縱有艱辛、有勞頓,但每到此時,都會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催促著人們收拾行囊、踏上歸途;縱有煩惱、有抱怨,但每到此時,人們都會丟下平日裡的庸常,去共赴一場團圓的盛宴。這個節日,凝結著親情和鄉情,寄託著慰藉和希望,是高速流動、飛速變化的時代最深的鄉愁。這樣的精神核心,賦予了春節“扛得住那些變”的價值依歸,也推動著其與時代一道前行。

    新的“年味兒”要跟上時代前行的腳步

    現今,文化知識界的努力還應一如既往,保護和支援廣大民間還保持活態的各類年俗。在節日裡弘揚節日。尤其是重視在學校教育中增加傳統節日文化的內容。讓傳統進入教育,進入孩子的情感與心靈,進入孩子們的記憶,讓美好的傳統喚發生機。傳統節日的傳承人是全民。讓孩子們傳承傳統決不是乾巴巴的書本學習,而是讓孩子在節目裡體驗傳統文化。只有在活生生的美好的參與和體驗中,春節才永遠是我們民族活著的財富,人民才永遠享有它。

    網際網路上興起的年文化與線下的傳統年文化並不衝突,也不可能形成替代關係。網際網路作為人們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孕育出春節文化新的表現形式實屬必然。但人們也不可能永遠生活在網際網路中。街道上的燈籠,面對面的祝福,給長輩們拜年,全家人吃一頓年夜飯……這些積累了幾千年的傳統年文化,是“年味兒”的源頭所在,也是不可動搖的文化根基。因此,只要能堅持春節文化的“初心”,無論線上線下,任何形式的活動都是辭舊迎新的儀式,都有賀歲祈福的年味兒。兩者互相補充,完美結合,年味兒就會被賦予新的時代活力,持久彌新。

  • 5 # 範正偉

    城市人水泥森林為伴,春節放假了。可以以青山綠水美麗鄉村走一走看一看,呼吸清新空氣。小橋流水田園風光原汁原味原風景,推薦古代遊聖徐霞客旅遊線路目的地。美麗浙江台州市天台山,神奇的地方。大小景點星羅棋佈數不清,國清寺赤城山新春祈福最美的風景……

  • 6 # 瀟泗兒

    高科技帶來的生活便與科技引導的動畫產業越來越成為孩子的最愛。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長年工作不在家可能對孩子來說過年只要親人都陪伴著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會開心了

  • 7 # 蟲蟲與蘋果

    任何文化需要都是跟生活密切相關的。如果日常生活中不再需要,只有被束之高閣。就像書法,如果不是教育要求,可能大家也不再投入那麼多讓孩子們去練習書法。可真正正練習書法的意義在於,不僅讓傳統文化形式恢復,更是讓孩子們認識到,就像一首歌裡所唱‘

    最愛吃的菜是那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摻假,最愛穿的鞋是媽媽那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最愛說的說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更多是精神意義的表達。

    就像現在我們的農曆節氣歌,數九歌,其實生活還是很需要的,只不過沒有一種形式讓小朋友們記住並參與,然後根據這些來生活中做出判斷。

    所以,如何解釋傳統,不防從生活需要開始解釋,如果現在生活中已經不需要的,就從精神意義上去解釋,如果看圖自己不明白的,可以趕緊先百度一下,自己也長了見識,也能給孩子們說個大概,最好能實操一遍,不過這個條件太有限了,要是能結合當今生活說說演變過程,到如今變成了什麼樣,這樣最好,我們繼承的是文化中的精華,而不僅僅是形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訓團團長在部隊裡一般是什麼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