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觀

    嘗試回答,

    不同於今天,那個年代交通、資訊等極度緩慢,稍微做一次跨省旅行動輒要幾個月。

    所以來說,皇帝出一趟遠門是非常不容易的。

    另一方面,皇帝如果總是呆在北京城裡,那他再容易被下面的官員矇蔽。

    只有親自走出去,瞭解官場、民生,特別是最重要的三農問題,這樣才能確保對國家的掌握。

    康熙南巡的意義:

    1、瞭解真實的民生情況。

    老百姓是一個國家的主要基礎,老百姓生活的怎麼樣?有沒有飯吃?這些東西看地方官員的報告是看不明白的。

    這種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資訊,一般人可能覺得很普通,但對皇帝來說太珍貴了

    試想想,我們今天寫一個報告給到老闆之前是不是要反覆思量?

    這還只是打工的老闆,而皇帝是擁有生殺予奪大權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這就是古代社會沒寫好報告的嚴重後果

    而且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更有些一不小心會掉腦袋的。

    所以皇帝老兒看到的資訊都是經過各級官員一層又一層加工過的,

    等到最後傳到皇帝手中的時候,十之八九距離事實已經相去甚遠了。

    2、瞭解真實的官場。

    一個人長期在高位,長期在一個角度,看問題的話,難免有失偏薄。

    但是換一個身份,比如微服私訪,能夠得到的資訊肯定是絕對不一樣的。

    這個無需贅言。

    3、驗證自己的施政措施。

    每個皇帝都希望自己英明神武,但是長期處在權力的金字塔頂尖,他是很難對自己的方法、策略進行客觀評估的。

    人們不管出於對王權的畏懼,還是出於對皇帝的真心崇拜,都不大可能對皇帝的做法提出誠懇的意見。

    對於下面的臣子而言,皇帝老子的話那叫聖旨,所謂金口玉言。像唐太宗與魏徵那樣的君臣畢竟是少數。

    皇帝畢竟也是人,沒有人喜歡別人對自己的行為指指點點,即便是太宗皇帝不是也有幾次叫囂要殺掉魏徵嗎?

    小結,

    康熙南行說白了就是想得到大量的一線資料,而這個對於古代皇帝來說實在太寶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蘭特復出後還會有以前的狀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