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法雅園

    米芾曾經批判過唐代的幾個書法大家,像顏真卿,柳公權等人,說他們變亂了魏晉古法,推廣了結構嚴謹的法度。雖然在唐代,因為李世民的推崇,當時的文化氛圍濃厚,造就了書法盛世,可是從此以後書法藝術巔峰就似乎難以回到魏晉時期。當然米芾這人很有個性,也很矛盾,他說的話有些偏見,可是細想似乎也有這緣由,也是當代這麼多練書法的,卻難出書法大家提供了啟示。不得不說當代的書法家們讀了多少書?看了多少歷代碑帖,歷代大書法家都飽腹詩書和對前人墨跡反覆研究,才有了書法成就。其實在過去,書法藝術很難進入百姓家的,書法和知識是相輔相承,二者缺一不可,都合格那才能考取功名,王侯將相。現代不一樣了,可以說人人都可以練習了,水平那就參差不齊,可是真正懂這麼深奧文化的人又幾何呢?大家都隨便一本書,只管照著寫,而不去理解文章的含義,歷代碑帖都研究過了嗎?這些都是要花大量時間的,很多人練好了一本書就開始賣弄了,自稱書法家了,急功近利了。

    我們在網上也看到許多字寫得特別好的,確實很好,是下了功夫練習的,但是有一點看得出來,看不到靈動,變化,和氣韻,就差靈魂,肯定臨摹碑帖太少了。近現代有一個人就做得很好,我們有目共睹,這個人就是沈伊默,他很值得學習,他的書法就古樸,耐人尋味,這才是書法大家。環境的改變和當代人審美的變化,別人都在追求結構靈動飄逸和千變萬化的章法,當代人追求工整細緻。怪不得當時米芾要批判改變古法,禁錮個性。細想,連審美都出問題了,又怎麼來提高書藝呢,練得再多也沒有了。讀過書的都看得來字寫得好不好,可是書法的好不好,這可不是人人都看得出來的了,這需要經驗,需要閱歷,需要多看優秀作品,最好多走博物館,看石碑。當代人因為工整的字看得太多了,拿起筆首先就是把字寫正,也就寫不出靈氣了,老師也是這麼教的,其實這種社會現象也就制約的書法發展了。王羲之就說過,字寫得正那不是書法。書法的鼎盛時期不就是楷書出現時期嗎?後來楷書也就盛行了,不停地變,變的越來越正,那麼就永遠回不了自然之美了。王羲之楷書,顏真卿楷書,趙孟頫楷書,田英章楷書。一個比一個端正,不就反應了變化,筆者認為他們都寫得很好,功力深厚,只是時代變了而已。所以法度的把握才是書法的精髓,這一切都需要苦練的,想當年王獻之練了3缸水才一點寫得像王羲之,熟不知那一點也不是他寫的。虛心使人進步,這句話對當代很多人適用,書法家們用自然的無法之法去贏得後人的美譽吧。

  • 2 # 狂喜淡墨a

    當代練習者多,書法成就者也不少,其實當代人對書法理解要求高了。

    書法是發展還是退步了?近四十年來,書法進入了大變化,由七十年代,以前,滯後,僅停留在顏柳綜合體,並且書協組織也取消,書法雜誌沒有。書店書法工具書單一。到了八十年代,書法開始興起,八十年代未,書法進入高速路,迅猛之勢,九十年代,出現了異常活躍,派別於院校學者,書協派,民間,雜流江湖,延續至今的書法面貌紛呈。

    部分書法呈現出優秀者,也有徘徊在古典傳統中,也有出古法而創新,書界在短短的幾十年,可這樣認為,主流是進步發展了。看問題,不能僅從現象,而否定當今書法的發展。只所以存在分歧,都徵明瞭對書藝,有了很高的審美性與初入書法而幼稚性。語言因了網路,更加便捷的見多識廣。自然所言不同的聲音。

    話說一分為二,於我所經歷的三四十年來,書法蔚然,在書法發展的過程中亂象不免有之,但不代表主流。

  • 3 # 古靈精怪的熊

    就算有大家站在你面前,你能認出來嗎?不是沒有大家,是沒有發現大家的眼睛,甚至從心理上排斥大家的出現。

    在今人眼中,今人再好也算不了什麼,古人再差也是好的。

  • 4 # joker38361

    成為書法大家,除了需要下笨功夫苦功夫埋頭苦練,還需要有靈氣,也就是天賦。功夫誰都可以下,靈氣和天賦不是人人都有。練習書法越早越好,從小練起,臨池不斷,讓技藝成為本能,拿筆寫字像用筷子吃飯那麼自然,就離成功不遠了。這其中還少不得名師大家的指點。而當下來說,名師大家也是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的,別說遇不到,遇到了還不一定肯教你。

    但是不管怎麼說,練習書法的人越來越多,肯定是好事,量變肯定能引起質變。大家都練字,即便成不了大家,至少欣賞水平會提高很多,騙子的活動空間也會受擠壓。

    想練好書法,先不要考慮成名成家,功利思想最最誤事。找歷代名家的法貼,一旦遠好了,不要隨便換貼,一個字:“開練”!不臨上幾百遍都不要急著去問老師(當然老師水平越高越好)。不要試圖找什麼捷徑,也不必花好多錢去跟著一些走紅的所謂名師一個字一個字的學,白耽誤事,你練到死,也很難超過他。書法界早有定論“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沒時間了,先寫這麼多,改天再補充。

  • 5 # 翰墨書道

    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大家本來就不會多,也不可能多。說現代研習書法的人比以往多,似乎言過其實。在無硬筆工具時代,幾乎鬥在使用毛筆,兒童啟蒙階段多學習毛筆書法,而現代自硬筆工具進入中國,特別是是現代無紙化書寫越來越普遍 ,學習毛筆書法的不可能多於以往。

    書法大家歷代都有,只不過需要歷史的沉澱和篩選。我們考察中國的書法歷史,不能發現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會有幾位書法大家成為書法歷史上光耀百代的書法大家,可以說沒有斷代的情況,這是一件令人感動欣慰的事,說明我們的書法的生命力不斷被注入新的時代的因素。而不像世界上有不少的書寫文化,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現代書法的發展較以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有著與時俱進的發展,每一個階段都有書法大家的不斷的持續的湧現,就拿近代以來吧,如吳昌碩、康有為,于右任、沙孟海、趙樸初等書法家,可以說沒有一位不夠書法大家稱號的。現代書法的發展,不及僅僅在民間也有更多的專業的機構進行專門的自成系統體系的書法研究,大家不可能沒有的,只不過需要歷史的未來的定位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麩戰和餌料的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