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3872892397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 第一部分稻田 一、選點要求 1、地形部位:位於河流階地、溝谷盆地、窪地和平壩,以及中低山丘陵緩坡旁、溝壟或衝壟,地勢平緩,適於作物生長。 2、自然條件:水源、光照條件較好,存在的中低產田能夠進行改造,集中連片,規模在3公頃以上。 二、工程技術要求 1、充分開發河流與地下水資源及天然降雨,具有完善的動力提灌或塘、庫蓄水設施,配置完善的主、幹、支渠,提高水源保證率。修建農、毛、斗渠,完善田間灌水設施,實行節水灌溉,充分利用水資源。 2、地面排水工程設計為二十年一遇,三日暴雨不淹田,二日內排除積水。配置三種功能的排水溝,都是石砌明、暗溝,即深度大於100cm的攔山溝和中心主排水溝(排洪溝),以及深度60-80cm的排漬支溝和導泉溝。能夠滿足大、小季作物生長的排水要求,水稻淹水期間Eh為-100mv至100mv。 3、田間溝渠、田埂做到穩、固、牢,合理佈局。 4、根據實際需要,合理配備田間機耕道、生產便道,滿足生產要求。 三、耕作培肥技術要求 1、建立合理的水旱輪作制度,實行稻—萍—油或稻—肥輪作,冬種作物生長良好,一年二至三熟制。 2、秸杆還田和種植利用綠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油菜、小麥和部分水稻等作物收穫後,秸杆用於歸還稻田,冬季種植利用綠肥或其它豆科作物,一般連續3—5年。 3、增施有機肥料1500—2000公斤/畝以上,連續3—5年,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容重。 4、校正施肥,每畝施磷肥100公斤(p20515公斤)和鉀肥30公斤(k2015公斤),連續3—5年,補充並校正土壤缺素。 四、高標準基本農田必需達到的指標 1、土壤理化性狀指標 有機質:25-45g/kg 速效磷:≥15mg/kg 速效鉀:≥100mg/kg PH:6.0—7.5 耕層厚度:≥18—20cm 耕層質地:壤土至粘土 2、土體厚度60—80cm以上。土體構型為A—P—W—C(G)或A—P—Bw—C,無障礙層次。 3、抗旱能力達到60天以上的保證灌溉,能夠滿足大、小季作物生長的灌排水要求。 4、無明顯的農業生產障礙因素,耕地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5、按照DB52/T435—2002《貴州省耕地力等級劃分標準》,耕地地力等級達到四等地以上。 第二部分旱耕地 一、選點要求 1、地形部位:村寨附近的臺地,中低山及丘陵緩坡地段和臺地,河流階地及溪溝兩側,槽谷壩地及丘陵盆地、坡旁,岩溶沖溝及窪地,山原壩地。地面坡度小於150,地形坡度小於250。 2、自然條件:光照條件較好,自然植被良好,土層深厚(60cm以上),中低產土能夠進行改造,相對集中連片,要求規模在2公頃以上。 二、工程技術要求 1、旱耕地的地面坡度5—150時,修築石硬或土埂的水平梯土。(1)梯埂的走向平行等高線,築埂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土埂角度以65—850為宜,石埂銳角大於土埂。(2)修築梯埂,必須清基;土埂夯實,埂砌牢。(3)梯土外高內低,內邊靠近上坎腳下10cm處,修建寬30cm,深20-25cm的蓄水、排水、灌水溝,以利蓄水抗旱、排洪,防止水土流失。(4)平整土地時,不打亂土層,保護耕層。(5)梯土的梯面寬度要求在3米以上。 2、合理佈局和修建灌排水溝、攔山溝,並按畝均8立方米的蓄水量修建蓄水池、窖,做到溝池(窖)相連,蓄集、利用天然降雨。 3、田間溝渠、田埂做到穩、固、牢,合理佈局,土塊達到厚、平、肥。 4、連續3—5年,採用聚土壟作,每年深耕一次以上,每年每畝摻油砂或粘土5噸,增厚活土層,改善土壤質地狀況。 5、建立水保林帶。相隔30—50米,沿等高線種植5—10米寬的草被、樹或其它多年生植物帶,截留水土。在土埂上種植草木、樹或多年生豆科綠肥,固坡護坎。 三、耕作培肥技術要求 1、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採用旱地分帶輪作制。普通作物與豆科作物輪作,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增加植被覆蓋土壤的時間。一年二至三熟制。 2、秸杆還土和種植利用綠肥。連續3—5年,玉米、花生等作物收穫後,秸杆用於歸還土壤;冬季種植綠肥或其它豆科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3、增施有機肥料,連續5年,每年每畝1500—2000公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4、校正施肥,連續3—5年,每畝增施磷肥100公斤(P20515至20公斤)和鉀肥30公斤(K2015公斤),校正和補充土壤缺素。 四、高標準基本農田必需具備的指標 1、土壤理化性狀指標: 有機質:20-40g/kg 速效磷:≥10mg/kg 速效鉀:≥100mg/kg PH:5.5—7.5 耕層厚度:≥18—20cm 耕層質地:壤土至粘土 2、土壤侵蝕強度為微度至輕度,地表的植被覆蓋率常年保持在40—60%。 3、耕地連續抗旱能力大於15天,保灌兩次以上,達到水澆地標準。 4、土體厚度大於60—80cm,土體構型為A—P—B或A—B—C。 5、無明顯的農業生產障礙因素,耕地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6、按照DB52/T435—2002《貴州省耕地力等級劃分標準》,耕地地力等級達到五等地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石潭記原文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