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行者

    與之前出現過的一系列創新突破一樣,區塊鏈技術也正在經歷節奏驚人的原型設計與採用階段。目前,全球超大型企業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在著手開展各類實驗,雖然規模有大有小,但誰也不敢在這波浪潮當中袖手旁觀。事實上,正是區塊鏈技術的吸引力如此強大,針對它的批評之聲才會這樣刺耳。此前摩根大通公司CEO Jamie Dimon就曾在比特幣最熱之時對加密貨幣大潑冷水。然而如今,摩根大通的JPM幣即將出爐,也標誌著這家銀行業巨頭正擁抱區塊鏈的變革潛力,並計劃與微軟建立起新的合作伙伴關係。而在這波熱潮之下,存在著的是一個尚未言明的事實——即雖然市場上還存在不少噪音、靠“世界變了!”吸引眼球的相關新聞稿亦層出不窮,但必須承認區塊鏈技術雖然承諾為一切帶來新的實現方式,但其中大部分承諾並未能踐行自己的目標。沒錯,任何一種新興技術在實驗層面都可能存在較高的失敗率,但對於區塊鏈而言,失敗的來源似乎層次更深——包括技術、組織,或話是更為重要的社會學層面。

    與數字化轉型時代下其它新興技術進行比較,我們會發現區塊鏈在早期階段所表現出的高失敗率尚處於合理範圍內。這種高失敗率(有人估計高達92%)直接說明技術驅動型變革存在著更為廣泛的複雜性因素。相較於加密貨幣ICO時熱火朝天的情景,如今投資者們普遍損失數十億美元,這再次證明市場只能支援真正成熟的技術成果,額外的泡沫最終總會轉化為懲罰。而著眼於區塊鏈自身,其中似乎存在一些更為基礎的因素,即如何建立一套真正去中心化的民主型經濟體系——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區塊鏈目前也正是代表高度集中的傳統企業的主要工具之一。如果相關組織與專案負責人能夠在設計階段之初就接受以下重要原則,那麼他們原本很可能有機會改善自己的採用效果。

    首先,人們往往並不清楚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區塊鏈專案的發展願景與理解方式。與其它技術一樣,區塊鏈並非存在於真空當中,而是與組織、社會規範、設計、功能障礙以及目的間保持著緊密的關聯。面對組織及市場當中經年累月積壓下來的慣性與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新興技術雖然有能力引起積極的變化,卻不一定代表它就會帶來積極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首先建立起明確的組織願景,並對區塊鏈的合理目標做出深入的技術及戰略性理解——相信我,這本身就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更遺憾的是,很多專案領導者自身就不太熟悉區塊鏈,更不用說他們必須與之接觸的其它一系列能夠實現最大價值與自主性的新興技術。根據實際經驗,眾多早期區塊鏈專案的核心失敗點,甚至在於普遍缺乏良好的網路清潔習慣。

    第二個主要失敗點,可能也是最難以克服的問題所在,就是區塊鏈要如何與社會、組織以及市場進行協調。要真正發揮區塊鏈的潛能,我們需要閱讀最新及質量最可靠的區塊鏈新聞,思考如何對專案進行精心設計,同時權衡利益相關方的態度、立場與行為。這種社會協調性挑戰在諸多方面都天然與人類行為及規範存在衝突。為此,我們應該將區塊鏈專案視為一種增強型技術,只利用它放大或者簡化我們已經實現的任務;而非將區塊鏈當成在習慣、行為以及市場活動等層面帶來重大變化的顛覆性技術。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私鑰正是區塊鏈當中加密資產的真正守護者;然而由於故意、無意或者欺詐性活動造成的私鑰丟失已經給加密貨幣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這本身就很好地證明人們在心態上其實還沒有真正做好接納區塊鏈的準備。簡而言之,技術本身必須逐漸退居幕後,而非直接成為舞臺上的主角。目前,眾多希望改變遊戲規則的專案與初創企業都在自己的專案當中大肆鼓吹“如何以及什麼”;但要想真正讓區塊鏈以及他們總掛在嘴邊的其它技術詞彙發揮作用,最重要的應該是“為什麼”以及實際結果。

    當人們不再單純談論區塊鏈及其一切特性與好處時,改變世界的旅程才算真正邁出第一步——其中的前提,在於對接下來要闡述的第三個失敗點表現出應有的尊重。為了實現區塊鏈部署並在企業環境中實現價值,我們必須將區塊鏈與遺留系統、操作及行為對接起來。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往往會帶來巨大的運營與技術障礙;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區塊鏈網路帶來的彈性收益有可能因與之匹配的遺留系統存在安全漏洞而被抵消殆盡。此外,區塊鏈會帶來極高的計算負擔,特別是信任或者真實性驗證演算法(例如工作證明或權益證明),這也會極大消耗掉區塊鏈實現的效率提升。這種反直覺性問題給我們的傳統數字化轉型工作帶來新的挑戰,並讓我們意識到新時代下的技術投資回報可能不會再以相對成本為零的產品或服務形式實現。

    至於由證明機制所帶來的演算法或者計算密集型需求,區塊鏈專案還沒有拿出理想的解決方案——至少當前的技術世代還沒有。正在進行的研究工作一直在努力提高交易速度,使得後續區塊鏈變體能夠真正在處理量與速度上與現有信用卡機制看齊。一旦達到這一標準,我們將能夠真正利用大量加密貨幣作為交易手段。其中利用的正是區塊鍕的易審計屬性——憑藉著豐富的記錄累積與時間戳,每一筆小額支付都能夠進行回溯。出於這個原因,也有一種新興思路認為區塊鏈可能更像是一種機器到機器的分類賬系統,而非點對點的“無信任”交易引擎。隨著聯網裝置與物聯網的興起,未來與利用率、位置、通道以及消費相關的小額支付可能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正如使用NFC技術實現汽車的自動收費一樣,物聯網與數字支付之間的聯絡,也許將由區塊鏈所提到的易審計分類賬與結算系統實現。

    針對以上圍繞數字轉型與企業區塊鏈出現的失敗點,也許最重要的一句總結,就是區塊鏈本身是一種增強性技術,應該始終以保持簡單為第一要務。簡單是複雜的天敵,堅守簡單將幫助人們從浩如煙海的區塊鏈或者加密貨幣白皮書當中解放出來。而且幸運的是,區塊鏈技術本身以及相關技術人員正在逐步找到理想的平衡點,一個個專案的失敗與修正也讓整個生態系統走向成熟的快車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獨行俠119:100勝奇才,怎麼評價兩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