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
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較小物體(如人、房子、山脈和小行星)的形狀由它們的機械特性決定。你可以拿一塊石頭,把它切成特定的形狀,它會保持這種形狀。
然而,物體越大,引力場就越強。想象一下,你想建造一座真正的高樓。你必須確保它有一個非常堅固的地基,否則地基會被建築物的重量壓碎,建築物會倒塌。如果星球(行星或恆星)上有什麼非常大的東西豎起來,重力會把它拉下來。
如果一個行星像一個立方體,立方體的角會比行星的其他部分高。由於行星和恆星之大,你無法建立足夠堅固的“基礎”來支撐那些角落!你建造它的任何東西都太弱,支撐不住它們。重力最終會把它們拉下來。
即使是固體岩石也會像液體一樣流動,儘管速度非常慢,如果它被很強的重力拖很長時間的話。立方體行星或恆星上的角落最終會被壓扁。
因為重力會拉向行星或恆星的中心,所以一切都會被拉向球體。然而,行星和恆星並不是真正完美的球體。它們會旋轉,所以它們在赤道周圍凸出一點。
-
3 # 王曉強30
天文學家把宇宙中天體分為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等。其中小行星的外型就不是圓球狀的,他們形狀各異,千奇百怪。比小行星大的叫矮行星,其重要的區分點就是,矮行星是近球體,不是標準圓球,而是近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陽系的冥王星。在2013年後被開除出行星行列,成為已知最著名的矮行星。而使星體成為球型的原因是什麼呢?有一個名詞就是流體靜力平衡。以下內容來自百度。
流體靜力平衡是恆星不會向內坍縮(內爆)或爆炸的原因。在天文物理,在恆星內部給定的任何一層,都是在熱壓力(向外)和在其外物質的質量產生的壓力(向內)平衡的狀態,這種平衡稱為流體靜力平衡。恆星就像一顆氣球,在氣球中,氣球內部的氣體向外擠壓,大氣壓力和彈性材料提供足夠的向內的抵抗壓力,使氣球的內外壓力平衡。在恆星的情況下,恆星內部的質量提供向內的壓力,各向同性的重力場壓縮恆星使它成為最緊湊的形狀:球形。
但是請注意,一顆恆星只能成為理想的球體,原因只與自身的重力相關。在實際的情況下,所有其它的力都是改變像外的,最常被注意到的就是由恆星自轉產生的離心力。一顆自轉的恆星會依據其角速度成為在流體靜力平衡下的橢球體;在此點上,它將成為雅可比(不規則)橢圓,更高的旋轉速度就會形成梨形 [1]。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織女星,它的自轉週期是12.5小時,因此它的赤道比兩極胖了約20%。
如果一顆恆星的附近有大質量的伴星,就會產生潮汐力的作用,使它的球形在朝向伴星的方向上扭曲成為扁球體,漸臺二(天琴座β)就是一個例子。
在星系團介質中它也是重要的,它限制了存在星系團核心部分的氣體總量。
此外,有足夠的質量,能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剛體力,以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也是太陽系中行星或矮行星的定義。
-
4 # 冬哥譜科
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些懶漢,不喜歡呆在高能量狀態,於是藉助引力把自己弄成了圓球。
中國有句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站著不如躺著。宇宙裡的星體也是這樣,不過他們不是因為懶,而是總想保持一種穩定狀態。假如一個星體是方的,那麼它的頂點的勢能就會比面上的勢能大,於是在旋轉過程中,方形的面就會慢慢凸起,而頂點的物質就會慢慢向中心移動。這樣就會逐漸變成了圓形,一個圓球的各個部分勢能就會基本相等,於是就會安穩下來。在萬有引力的手裡,岩石等等物質就像麵糰一樣任它揉捏。
在宇宙中不光是星球,還有很多自然形成的東西都會青睞圓形,比如肥皂泡,比如水滴,比如雞蛋,比如元宵(這個不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圓球對封閉的體積來說,具有最小的表面積。如果把包裝箱都做成圓球狀,可以節約10億美元的包裝成本。如果在空間站失重環境下,輕輕噴出一定量熔融金屬,然後你就不用管它,它自己就會硬化為一個完美的球,那是表面張力幫你做這些工作。
我們銀河系是一個扁平的,巨大的盤狀星系,它的直徑和厚度相比是1000:1,如果有一個這麼大的煎餅絕對是平坦的。但科學家認為,最初銀河系可能也是球形的它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氣體球,因為旋轉越來越快,結果就攤成了一個大煎餅。
在宇宙太空中,表面張力會使一小團液體物質形成球形。如果一團物質的質量非常大,那麼不管它是什麼樣的物質,引力都會把它們塑造成球形。因為球形穩定,省力,轉著舒服。
回覆列表
這個是受到沒完全掌握星球資訊的干擾產生的,其實,宇宙中的星球形狀屬於規範意義上的圓幾乎沒有,但如果近似的去看,多數星球的形狀可以看作近似圓的。
首先從宇宙中發光發熱的恆星說起,恆星雖然體積、質量上差距太大,但恆星可以說是宇宙中最高階的個體了,同樣恆星也是星球中最接近圓形的,之所以恆星有這樣的形狀,因為恆星是高溫離子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理論上應該是最完美的圓球體。
但是,恆星也有生命,裡面的物質也在時刻運動著,所以當恆星內部物質運動方向大部分一致時,那麼運動方向的部分就會凸起,從而嚴重破壞了恆星的圓球形,當然,恆星本身的自轉和運動,也讓恆星的形體趨向扁平化。
氣體行星雖然和恆星一樣,但是內部物質運動沒有恆星那樣劇烈,但自轉和公轉對氣體行星形體的傷害也是很明顯,比如木星,也是扁平的。
類地行星沒有一個純圓球形的,就如地球,赤道半徑最多,南極半徑最短,北極半徑處在中間,而且珠峰高達接近9千米,而洋底最深數十千米。其他類地行星也都是如此,比如火星雖然比地球小的多,卻有太陽系裡最大的峽谷。
至於小行星的形體,更是千奇百怪,最近造訪太陽內部的小行星奧陌陌,就是一個橄欖球,火衛一更是像塊紅芋塊,冥王星的伴星就像是兩個連體。
所以宇宙中的星球,沒有規範意義上形狀,所以星球形體,還是按傳統叫法繼續稱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