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葛大小姐
-
2 # 淦昌隆10
孫權一生立嗣三次,發生在孫權晚年的後兩次立嗣都出現嚴重的政治失誤,導致孫吳統治階級內部不同利益集團的矛盾激化。在此關健時刻,孫權卻溺愛幼子,剷除賢臣,小人得志。使得東吳政權由盛轉衰,直接導致後來孫吳政權的衰落,也為後來孫吳政權的覆滅墊典墊定了基礎,可以這麼說,孫權是孫吳政權的掘墳者。
-
3 # 無慾金剛
他的能力就是守成有於,創業不足,他的哥哥是非常瞭解他的,沒有他的哥哥,他也成不了什麼事情,這一點,和劉秀,司馬昭倒差不多,都是繼承哥哥的局面的,最後的結局就是他們每個人的性格使然
孫權作為東吳的第一任皇帝,在年輕的時候,領導才能還是非常線上的。
在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的基礎上,200年,孫權繼位,成為一方諸侯,208年,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局勢。219年,派呂蒙襲取荊州,殺死關羽,在夷陵之戰大敗劉備,222年,被冊封為吳王,229年,在武昌稱帝,後遷都建業,設定農官、郡縣,實施屯田,經濟得到發展,還派大將衛溫,出海抵達夷州。他愣是把一個羸弱的地方政權建成了一個王國。
到了晚年,在處理繼承人問題上,孫權昏招頻出,反覆無常,導致朋黨紛爭,政局不穩,權臣坐大,在他死後29年,東吳就亡國了。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由孫權一手炮製的,把東吳政權拖入泥淖的“二宮之爭”。
這一切都要從太子孫登的死開始說起。
公元241年,33歲的太子孫登病逝了,這一下子,徹底把孫權整蒙了。
他從13歲就把孫登立為太子,整整培養了21年,在孫登的身上是下了血本的。
他選擇兩次受託孤重任的張昭當太子的老師,讓孫登跟著張昭學如何治理天下。
遷都建業後,他把孫登留在武昌,跟著大將軍陸遜學習軍事。
過了幾年才讓孫登回到建業,協助自己處理朝政。
經過多年的培養,孫登既有地方軍事行政經歷,又有朝廷逐步代行君權的經驗,無論是朝廷大臣還是地方長官,以及江南士族都已經接受了孫登這個太子,朝野歸心,其他的兄弟們基本也沒有什麼想法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誰知道,等來的卻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孫登的死,讓孫權對未來太子的選擇上手足無措。
孫權有7個兒子,應該說孫權不應當出現選擇困難症,但是,孫登的死,直接造成兩個後果:大臣們對皇子缺乏瞭解,皇子們對政務一竅不通,並且缺乏威信。孫登去世一年後,孫權把次子孫和立為太子,按照立長的傳統,孫權做的一點都沒有錯,但是問題就出在和孫和一母所生的弟弟魯王孫霸身上。
按照常規操作,既然孫和被立為太子,那麼,孫權就應該對其他皇子進行約束,削弱他們的權力,防止他們坐大,但是,不知道孫權哪根筋出了問題,或許是偏愛孫霸,他竟賦予孫和、孫霸同樣的權力,孫霸和太子孫和一樣,都能設立官署,委派官員,這就相當於一個單位出現了兩個正職領導,別人看不出究竟誰才是一把手,太子孫和感到非常緊張。有志之士看出了問題,積極建言獻策,魯王孫霸的太傅就上書孫權,這種局面是逼著兩個人內鬥,既然太子確定了,就應該讓魯王離開建業,鎮守地方。
孫權置若罔聞。
很快,內鬥爆發了,精明的大臣們開始選邊站隊,孫權也看到這這種現象,就禁止孫和、孫霸與賓客往來,但是這種聯絡根本無法斷絕,私下裡聯絡更加頻繁。
這時候,孫權的女兒,全公主孫魯班出來攪局了。
按照慣例,孫和立為太子,他的母親王夫人要立為皇后,孫魯班與王夫人不對付,暗地裡用陰招,攪黃了封后的事兒。
既然得罪了王夫人,也就得罪了太子,一不做二不休,孫魯班直接和孫和槓上了。
有一次,孫和奉命到長沙的孫策廟裡祈禱,順便到附近的老丈人家裡坐坐。
孫魯班把這個事情進行加工創作,在孫權面前說,太子明面上是去祈禱你身體健康,其實是和老丈人商量等你駕崩後他如何繼位的問題,你看看,你生病後王夫人多開心。
孫權最忌諱說他要死的事兒,聽後大怒,也不調查,就對孫和和王夫人冷淡了,王夫人從此一病不起,最終病死。
魯王孫霸一看這形勢,孫魯班簡直是神助攻呀,立即四處散播哥哥孫和的謠言。
大將軍陸遜聽說此事,勸孫權處理好二王之爭,孫權以為陸遜是為孫和求情,非常生氣,下詔責問陸遜,陸遜受此窩囊氣,從此一病不起,最終病逝,一代名將,令人惋惜!
孫和與孫霸的爭鬥越來越明顯,很多國家大事因此陷入停滯,讓孫權不厭其煩,始終無法抉擇。
這時候,那個閒不住的全公主孫魯班替孫權做出了決定。
全公主認為自己設計害死了王夫人,孫和、孫霸都是她的親兒子,這兩個人無論誰上臺對自己不利,所以,她開始支援孫權最小的兒子潘夫人所生的孫亮。只要孫亮登上王位,自己不但是有功之臣,年幼的孫亮還更容易控制。
孫權鬼迷心竅,完全接受了全公主的建議,將孫和軟禁,將孫霸賜死,立孫亮為太子,而孫亮才10歲,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權臣輪番上臺,孫權死後,孫亮即位,在位6年,16歲的時候,被權臣孫琳廢除,貶為會稽王,在前去封地的途中自殺,還有一種說法是被毒殺。
孫權的第六個兒子孫休被扶上帝位,同年,殺了權臣孫琳,在位6年,30歲病死。
孫和的兒子孫皓即位,他荒淫殘暴,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公元280年,被晉武帝司馬炎滅掉了,三年後孫皓也死了。
晚年的孫權決策不當,為東吳埋下了極大的隱患,在他死後29年,東吳就亡國了。其實,晚年昏庸的皇帝不少,例如李淵,一邊立李建成為太子,一邊依仗李世民,讓他掌管兵權,最終造成了玄武門政變。李世民選擇了柔弱的李治當皇帝,最終被武則天掌權,幾乎把李姓皇族屠殺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