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80710603270

    魯迅先生曾多次把自己比作蝙蝠。1919年時,傅斯年曾寫信給魯迅稱讚《狂人日記》寫得好,魯迅卻這樣說道:《狂人日記》恨幼稚……來信說好,大約是夜間飛禽都歸巢睡覺,單見蝙蝠能幹了。到了30年代初,魯迅還寫了一篇《談蝙蝠》,文中這樣寫道:

    人們對於夜裡出來的動物,總不免有些討厭他,大約因為他偏不睡覺,和自己的習慣不同,而且在昏夜的沉睡或 “微行” 中,怕他會窺見什麼秘密罷。蝙蝠雖然也是夜飛的動物,但在中國的名譽卻還算好的……

    不難看出,魯迅先生之所以把自己比作蝙蝠,是因為蝙蝠慣常在夜間出動,而自己生活的時代如夜晚一般黑暗。魯迅以積極的態度應對黑暗,他寫作、他批判、他希望打破黑暗,因而他說“夜間飛禽都歸巢睡覺,單見蝙蝠能幹了”。但身邊的人卻是沉睡著的,或是在黑暗中行苟且之事,於是他說人們“在昏夜的沉睡或 ‘微行”’中”。

    到了1934年,魯迅又再次寫到了蝙蝠,不過這一次並不是自比,而是別人說他是蝙蝠。他在《門外文談》中這樣寫道:

    他們裡面,有的是因為我看過幾本古書,所以相信我的,有的是因為我看過一點洋書,有的又因為我看古書也看洋書;但有幾位卻因此反不相信我,說我是蝙蝠。我說到古文,他就笑道,你不是唐宋八大家,能信麼?我談到大眾語,他又笑道:你又不是勞苦大眾,講什麼海話呢?

    不難看出,此處的蝙蝠是略帶貶義的,說的是不合群的魯迅難以歸類,在人群之中實屬異類。事實上,魯迅總是一個不合時宜者,一個發出異聲者,絕不止於“看古書也看洋書”。

    魯迅對傳統文化和對西方文化都持著極為審慎的態度,於是他一方面孜孜不倦地梳理傳統文學史,寫《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及《古小說鉤沉》;另一方面又積極譯介西方文學,推介西方的摩羅詩人,批判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同時,魯迅又提出“拿來主義”,告誡人們西方文明並不一定都是好的。

    魯迅是多疑的,且這種多疑並不僅僅表現在對東西文化的態度上,還表現在他的種種立場上(本文不便展開論述)。這和魯迅從小的創傷經歷有關,也和他所看到的黑暗現實有關。

    但生活在黑暗中的魯迅,卻不像他人一樣沉睡或行苟且之事,而是如同蝙蝠一般勤勞地在黑夜裡勞作著。魯迅“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為的是讓把人們“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讓人們可以“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盧指導怒摔本子,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