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隋煬帝的形象塑造很大程度上是由稗官野史一手包辦的,他的風流故事廣為流傳,被大大地醜化了。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無論生前他做過什麼,後人向來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他。

    而唐朝統治者主導的隋朝正史,也以苛刻的標準要求他,給他一個不公道的評價。

    於是,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誤認為是一個終日花天酒地、荒淫尋樂的無道昏君,由於他的政績工程拖垮了隋朝,導致衰亡。

    當然,這不是事實。真實的原因是:隋煬帝即位後,三徵高句麗,疲累天下,引發了農民起義,給了既得利益集團可乘之機。

    首先,征討高句麗,點燃了隋朝滅亡的導火索。

    高句麗,是當年平叛後的殘餘分子,建立起來的國家。

    常年盤踞在遼東地區,其野心不斷膨脹,逐漸蠶食了北韓半島漢四郡,而漢四郡從漢朝開始就是漢土。

    因此,作為後繼統一王朝的隋唐都沒有放棄過收回四郡的打算。

    隋朝時的高句麗,統治著今天的北韓北部和中國遼寧東部、吉林中部地區,沿著鴨綠江兩岸分佈。

    今天的吉林中部、遼寧東部,在當時被稱為遼東,很早就已經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中,但高句麗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對中原擾襲,破壞中原統一程序,搞火中取栗。

    在隋朝統一北方後,他就聯合陳朝和北方突厥,攻擊大隋,還趁機攻打遼東地區。

    因此,對於新統一的大一統王朝後,不把他消滅,他會時長上竄下跳,會搞的邊疆不穩,國無寧日。

    隋煬帝即位後,分別於大業八年(公元612年)派30萬大軍進行第一次遠征。

    雖然大戰就沒打起來,但由於士兵不適應高寒氣候,傷病嚴重,已經導致國內形勢嚴重不穩。

    就是在這種情勢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仍堅持第二次和第三次遠征。

    最後,高句麗不戰而降,但大隋帝國也風雨飄搖、行將末路了。

    其次,征討高句麗,勞民傷財,引發了農民起義。

    高句麗遠離中原,遠徙征伐,地處苦寒之地,十分不易。

    為了進攻高句麗,先後募集士兵,徵發人力達數百萬之多,徵調物資更是難以計數,結果卻是大量士兵、壯丁枉死,大量財富“打了水漂”,給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大量群眾的生活因此陷入困頓。

    尤其是山東、河北地區,遭到的破壞更為嚴重。“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加上水旱災荒,導致民不聊生,引發了隋末民變,農民起義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可見,為了攻打高句麗,社會民生受到了多大的侵害,不少民眾家破人亡,只能落草為寇,做起土匪、強盜的勾當。

    再次,征討高句麗,給了既得利益集團可乘之機。

    隋煬帝改革,招致利益集團一直對他不滿,尋找機會進行反撲。

    征討高句麗,弄得山東地區和河北地區民怨沸騰,引發了局部農民起義,這樣難得的機會,早有不滿的貴族集團當然不會錯過。

    第一個起兵反叛的貴族是禮部尚書楊玄感。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春天,第二次東征高麗,命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督運糧草。

    當時,山東地區、河北地區已發生了局部農民起義。楊玄感於是與武賁郎將王仲伯、趙懷義等謀議,起兵謀反。

    楊玄感起兵後,對隋統治集團造成了大分裂。對於區域性農民起義,隋煬帝不以為慮,深知不足為患。

    但當他聽到楊玄感起兵的訊息後,立刻大驚失色,因為楊玄感是關隴貴族集團的重要代表。

    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貴族集團成員各懷鬼胎,要麼直接起兵,要麼利用農民起義,讓隋朝分崩離析、土崩瓦解。

    隋朝的國勢急轉直下,從繁盛迅速轉向衰敗,他的改革也在一著不慎中,功敗垂成。

    最後,隋煬帝背井離鄉,被逼自縊。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他眼看無力迴天,極度挫敗之中,只好下令修建丹陽宮(今南京),準備暫時偏安東南,再作打算。

    可他帶領的禁衛軍絕大多數是關中衛士,背井離鄉多年,而且十分不習慣南方生活,都盼望早日北還。

    在北還無望的情況下,他身邊的人相互勾結勾結,推舉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逼迫50歲的隋煬帝自縊,就此一命嗚呼。

    隋煬帝,怎麼也算是一代梟雄,死後卻無處容身,僅由蕭皇后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

    後來,江南人士感念他以往的善待之舉,集資給他補辦了個還算像樣的葬禮。

    結語

    在中國的帝王中,他絕不是最壞的,從他當時的背景看,他並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

    比如,民間傳說將隋煬帝描繪成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聲色,荒淫無度。

    實際上,他在這一點上,比絕大多數帝王做得都要好,他的嬪妃並不是特別多,而且他的正妻蕭皇后從未遭到冷落,始終被尊重,後宮一直安寧有序。

    再比如,在中國社會轉化的歷史關頭,宇文泰、宇文邕、楊堅、楊廣、李世民、武則天都做出了偉大的、歷史性的貢獻。

    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遠的是隋煬帝和武則天。可後面這兩位在歷史上卻是髒水被潑得最多的。

    世界就這麼殘酷,歷史就這麼任性。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就會比白痴皇帝更臭名昭著。

    後人其實應該客觀的去看待這個事情,但是我想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鐵律,紂王帝辛,始皇嬴政,不都是一樣嗎?

    我們有資格去修改歷史的權利嗎? 只是要心中有桿秤,我們沒辦法改變太多,留待後人解決吧。可嘆隋煬帝:罪或在當代,功澤被千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的多吃吃辣椒有什麼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