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海一聲笑254829182
-
2 # 知史明智養慧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儒家文化精神核心: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
詳細解釋如下: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即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博施濟眾。
義: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遵守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
智:指知道、瞭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
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寬恕容人之意。
忠:與人交往中要忠誠老實。
孝:對父母的贍養,對長輩的尊重。
悌:指對兄長的敬愛之情。
就是這種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在孔子首次打破了以往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後,得以在整個民族傳播。漢武帝時期,採納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儒家學說成為國家信仰,東漢時儒家學說深入人心,進入“風化最美,儒學最盛”時期。
-
3 # 一夫82
所謂東漢,是劉秀從王莽篡漢建立的新朝,再光復之後建立的漢王朝。時間在公元25年劉秀稱帝到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歷時十一個皇帝共195年。
東漢王朝的195年間,最輝煌的時期是光武帝劉秀在位的大約30多年,其後的兩代皇帝漢明帝劉莊和漢章帝劉炟歷時30多年,也還算過得去。再往後的八位皇帝,多數都是兒皇帝,要麼短命,要麼昏庸,要麼中途被宦官或外戚謀殺。正如魯迅先生借九斤老太的說法:"一代不如一代。"
因此,東漢王朝的後期,實際上就是一個外戚勢力和宦官集團,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政治混亂局面,到了東漢末期,三國稱雄,實際上已名存實亡。
在這樣一種混亂的政治局面中,處於下層計程車族知識分子十分活躍。他們之中的大部份人,以道德相標榜,以天下為己任,捧著西漢武帝劉徹以來奉行的"獨尊儒術"的儒家思想,奔走遊說,以求復興漢室,實現個人的政治理想,或者求取個人功名。另一方面,統治者也將儒家思想視為圭皋,用以證明自己的正統,用以約束民眾的精神。這就是為什麼在那樣一種混亂的社會歷史時期,儒家思想興盛的原因。
與此同時,另一部份士族知識分子,則對亂世失去信心,或許不願抱殘守缺,或許仕途不暢,產生消極避世的思想。他們自視清高,以清流自居,常表現出風流倜儻的高雅,不恥汙濁。於是,這些人行則舉止飄逸,言則清談無稽,以玄談為智,以行乖為美。當然,這些人裡面,也有人出身於名門望族,因亂世而家道中落的紈絝子弟。
此風到了魏晉時期尤盛,成一代清流之風。
-
4 # 變革新力量
很多回答者答非所問,甚至純屬湊字數,肚子裡沒點乾貨就想著到處亂說,亂噴口水;沒有知識卻還打腫臉充胖子,不懂裝懂,誤導群眾。幸還有少數幾個厚道靠譜的人承認了自己對這方面的無知,能權當學習,還感謝題主。
這個問題三年前我在知乎上也提過,至今也沒有一個人回答,但我之後漸漸自己找出了答案。可見這是個很生僻的問題,能看到“東漢風化最美,儒學最盛”這個觀點並提出問題的,想必都是專研史學之人。
這個觀點是漢後的儒家提出的,還有其他說法,如“東漢風俗之美,堪比三代”;堪比三代是個最高的評價,意思是可以比得上夏商周三代了,這三代也是儒家公認的最好時代,孔子一生都喊著復周禮。總之,歷朝儒家都認為東漢的文化、風俗、教育都是槓槓滴,是往後任何朝代都難以企及的,除了被理想化神聖化了的“三代”,東漢是他們心目中最好的時代了,但為什麼是東漢呢?
梁啟超在《新民說》中做了個《歷代民德升降表》,當中東漢被排到了第一位,排名第二的晚明,評價也只是“發揚尚名節,幾比東漢。”東漢已然成為了一個民德標杆。粱的評價是“東漢民德之美,冠絕萬代。崇尚義烈,視名利如糞土。烈士逸民,舉不勝舉。”、給出的原因是“儒家教育進入大規模的社會實踐,名家輩出,群星燦爛。東漢名儒,傲然千古。”。
但我從現代史觀、社會學角度出發,找到了更多更充實的答案。
首先,被統治階級利用了的儒學發展是一個由清至濁,由旺盛至腐朽,由剛正至迎媚的過程,即越來越迎合統治者的需要,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而東漢的儒學,是處在一個高峰,是最清澈、旺盛、剛正的時代,但也就是在這個高峰,開始下滑的時代。漢代儒學自董仲舒改造、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在王莽篡漢時達到了第一個高峰,作為儒生的王莽當上了皇帝,可見儒家在當時的興盛;但也正因王莽的失敗,結束了這個高峰。但取代王莽的劉秀繼續推崇儒家,經過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連續四代明君,近80年的治世)後達到了最高峰。
另外,東漢的政策制度,也是用儒學將社會風化推向最好的時代。光武、明、章,獎厲名節;用人制度採用“察舉制”,不同於科舉的唯才是舉,察舉制可謂“唯德是舉”,自然將民間道德推向了最高峰,當然,靠道德能獲得權力地位,自然也產生了很多偽飾誇張的道德模範,如二十四孝中那些極端行孝的孝子,就多出自東漢。
文化上,儒家可被分為漢學和宋學,漢學重事,更注重儒家官僚的實事求是精神;宋學重理,加深了思想上的禁錮,有利統治階級穩固秩序。但使得儒學漸漸喪失了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至於後世出了越來越多的腐儒。而漢學發展的高峰,也在東漢,對後世影響深遠,除了孔子的弟子,配享孔廟的大儒就數東漢最多了。
這些原因共同把東漢推向了“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回覆列表
教化向儒之心是中央政權的提倡與推崇,個人行為與修養附合儒家對人才標準的姣姣者,能得到認可並重用。舉孝廉制度,就是自上而下對儒生典範的提倡與標榜,自上而下形成任人以德,任人以賢的風俗,風氣,並在政治利益中是實實在在獲得者,上有所行,下有所效,所以形成良好的向儒和自我品行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