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銀河流嵐

    蘇軾的烏臺詩案,純屬文字獄。是被國子博士李宜子,御史中丞李定告發,李定列舉了四項罪名應當處蘇軾極刑,在王安石的保舉下,皇帝對他寬容,被押至烏臺受審,烏臺詩案的結局以蘇軾再次被貶告終。

  • 2 # 微微大青山

    東坡是個大才子,要命的是個體制內的才子。恃才傲物不好講,但是他的縱性達情、了無城府是有的。這一點不用跟別人比,就是其弟蘇轍也比他強。沒有他的縱性達情不會成就他的詩詞書畫,但是與體制內的人相處,就不合時宜了。他說黃庭堅的字是樹上掛蛇,黃反唇相譏東坡的字是石頭壓蛤蟆,然後兩人哈哈一笑了之。黃庭堅可以,你說說二程和沈括試一試。東坡的被動,大部分是因為他的口無遮攔造成的,包括差點要了他命的烏臺詩案。北宋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文功、事功、軍功璨若北斗。夢溪筆談流傳千古,沈括也是多能之人,他要想活得好不一定憑藉告發蘇軾,義氣之爭還是多一些。古人的糾葛飄飄渺渺,當事者不一定能說的清楚。但是,東坡的豁達值得所有人效法,包括沈括。

  • 3 # 帝國的臉譜

    大家知道,沈括是北宋的科學家,他的《夢溪筆談》是中國古代一部自然科學的筆記體著作,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不過,沈括這個人還是個官員,亦可稱政治家,他科舉出身,任過地方小吏,州郡長官,在京做過皇帝秘書,在外任過守邊將帥。在政治上,他參與了王安石變法,並在一定範圍推動改革措施的實施,就這些方面來說,他還是一個政治家。

    從政治上來說,沈括是王安石的堅定支持者。而蘇東坡呢?大家也知道,蘇東坡是對王安石變法頗有微詞的,他尤其反對變法中的青苗法,認為那是傷農的舉措,為此,王安石在這一點上很是光火,後來為此貶過蘇東坡的官。那麼,可以想見,沈括和蘇東坡在政治主張上是有對立的一面的,那麼,蘇東坡後來被人誣陷而致烏臺詩案,是沈括告發的嗎?

    關於沈括告發蘇東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引王銍《元祐補錄》一書內容說:“《沈括集》雲:‘(沈)括素與蘇軾同在館閣,軾論事與時異,補外。括察訪兩浙,陛辭,神宗語括曰:‘蘇軾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括至杭,與軾論舊,求手錄近詩一通,歸則籤帖以進,雲詞皆訕懟。軾聞之,復寄詩。劉恕戲曰:‘不憂進了也?’其後,李定、舒亶論軾詩置獄,實本於括雲……”

    意思是說,沈括和蘇東坡曾在館閣同事,因政治主張不同而關係不睦,後蘇東坡調江浙任職。不久,沈括代表朝廷察訪兩浙,蘇東坡正任杭州通判,兩人相見時,沈括向蘇東坡求最近所作的詩稿一通,回來後就將詩稿上報朝廷,說詩中有誹謗朝廷之語,後來,李定、舒亶等人狀告蘇東坡的證據,便是沈括所獻之詩。

    其實,關於沈括告密的事情,大都依據這一條記載。不過,經過很多的論證,證明了這條記載是一則謊言和謠言。一方面,李燾在《續資治通鑑長編》一書中引《元祐補錄》時,本身就認為不可信,並在附註中表示存疑;另一方面,蘇東坡烏臺詩案發生在1079年,而沈括察訪兩浙是在1073和1074年之間,時隔五年之久,沈括五年前把詩已呈皇帝宋神宗看了,過了五年後卻作為了誹謗朝廷的證據?如果是真的,無異於宋神宗自認是個昏君。

    我們再來看看李定他們是如何告蘇東坡的。元豐二年(1079),御史李定、舒亶順從王安石的改革意志,認真研究東坡的文字,從《元豐續添蘇子瞻學士錢塘集》中找到詩歌,說《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中有誹謗皇帝、攻擊新法之語,以此彈劾蘇東坡,蘇東坡因此入獄103天,史稱“烏臺詩案”。

    而據查證,《元豐續添蘇子瞻學士錢塘集》這本詩集,是在1078年印行的,沈括察訪兩浙是在1073至1074年,沈括不能之前就讀到之後出版的詩集,這證明,所謂誹謗詩,與沈括實在是沒一毛錢關係,而所謂烏臺詩案是沈括告發的一說,則可以說是一則無中生有的誤記或謊言。

  • 4 # 看遍山川

    我們的這位宋代大科學家沈括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型官員,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文藝理工外交軍事無所不包。學問再大和混跡官場是兩回事,他正趕上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冒著天怨人怒搞變法的時候,既然頭戴烏沙那就得有個政治立場,論誰也跑不掉。像司馬光和蘇東坡就認死理,不贊成就是不贊成,沈括就順風倒,上頭風吹哪邊他就向哪邊劃拉。

    在歷史上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也難免做人做事有點瑕疵,比如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說是他拍馬屁的研究成果,後來人就不大願意提及,習慣替他們隱惡揚善。何必呢,他們又不是秦檜似的大奸大惡,在封建官場混日子求生存,朝不保夕是常事,政治觀點不同也很正常,誰都難保自己一貫堅持的是高大上正確無誤的。

    說是沈括告發了蘇東坡引起了“烏臺詩案”,沈括還沒有那麼高的能量,他頂多是這次案發的一個神助攻而已。那時候王安石和宋神宗變法正在興頭上,誰反對就會遭到變法派爪牙的打擊報復。蘇東坡因為反對變法被貶謫湖州,沈括被皇帝指派去湖州考察變法,順路探望蘇東坡,兩人本來就是詩友,長久不見蘇東坡詩興一發,贈別一首詩裡有“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

    沈括回京,正好御史李定、何正臣打算在王安石面前好好表現,合計著再次打擊蘇軾。知道沈括從蘇軾那裡回來,還帶來了蘇軾新的詩作,那就準備從文字裡入手找到證據。他們的動向給沈括傳遞了反對變法派和蘇軾還得倒黴的訊號,沈括自然也不甘落後了的。

    沈括的文學功底顯然比那些看臉色做事的御史們強很多,居然從蘇軾在湖州寫給他的詩裡琢磨出對皇帝大不敬的意思。御史們又抬出蘇軾的《杭州紀事詩》,大夥群策群力從詩裡發掘出蘇軾指責皇帝沒有能力,批評朝廷的水利建設和諷刺鹽政措施。至於具體怎麼玩的文字遊戲,似乎也沒有必要羅列,反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最後大家一致認為蘇軾無時不刻在譏諷皇帝,眾口鑠金,神宗只能下令將蘇軾免職逮捕入獄,送交另稱“烏臺”的御史臺審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布裡選擇在一中學當教練,不在乎薪水,未來有可能執教男籃嗎,這件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