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時樓臺月

    宋朝,在眾多史學家眼裡,它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為富庶的一個朝代,經濟高度發展,商品經濟在那個時期發展到了頂峰。其實除了經濟方面,宋朝的政治風氣也是有別於其它朝代的,之所以宋朝的政治能夠那麼清明和自由,主要是得益於當時士大夫階層的崛起對皇權起到了限制作用,那麼宋朝的文人士大夫是如何限制皇權的呢?

    士大夫:指古代社會對士人和官吏的統稱。

    《周禮 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重文輕武的國策背景

    宋太祖透過南征北戰統一中原建立宋朝政權之後,他深刻體會到了“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的道理。透過“杯酒釋兵權”的高超政治削弱了武將兵權,不久又推出了一系列的尊崇文人的政策措施,例如完善發展科舉制度,給予了文人步入仕途的機會。這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還是宋朝的君主對文人非常尊重,很少殺害上書言事的文人士大夫。

    《宋史》記載: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詳。

    正是因為有一個這樣的政治環境,文人士大夫才能在朝堂上大書己見,即使在皇帝面前,他們也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並且據理力爭,這可是明、清兩朝時期計程車大夫不敢想象的事情。

    宋代《神童書》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抵制皇帝命令

    抵制皇帝的旨意是宋朝文人士大夫們限制皇權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之所以士大夫能有這種勇氣抵抗天威,除了宋朝“重文輕武”的政治背景之外,還和一種名為“封駁制”的政治制度有關。

    “封駁”即不起草、不頒行皇帝的旨意。最早出現於西漢時期,至唐宋時期發展到了頂峰。在宋朝時期,封駁司、給事中、中書舍人等文人士大夫能夠行使封駁詔命之職權。

    如《宋史 李沆傳》記載,宋真宗曾派特使持親筆詔書見宰相李沆,詔書中言明要封劉氏為貴妃,但李沆認為這有背法禮,就在使者面前將宋真宗的詔書燒燬了,並且讓使者傳話給宋真宗:“但道臣沆以為不可!”此事便不了了之,宋真宗碰了釘子,李沆也沒受到處罰。

    如此看來,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封駁職權實施,能夠有效的制止皇帝草率的決定,同時對限制皇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抨擊、勸諫皇帝

    “封駁”有著歷代傳統和制度的保障。而當面抨擊、勸諫皇帝則體現了宋朝士大夫為官的精神氣質,同時能夠給皇帝施加輿論上的壓力。

    如宋太祖曾迷惑一女色,在受到百官的批評後為尋解脫便將該女子殺害。韓琦在審閱《三朝聖政錄》時發現此事,不滿,言道:“此豈可為後世法!己溺之,乃惡其溺而殺之,彼何罪?使其復有嬖,將不勝其殺已。”非常直接了當的指責宋太祖不自律且濫殺無辜的做法。

    在如宋理宗時期,樞密副都承旨王伯大曾對皇帝說:“陛下親政,五年於茲,盛德大業未能著見於天下,而招天下之謗議者,何其籍籍而未已也?議逸欲之害德,則天下將以陛下為商紂、周幽之主”。當面指責宋理宗在位時期毫無政績,並將他比作商紂王、周幽王這種亡國之君,可謂是絲毫不留情面。

    “教育”皇帝

    無論古今,“教育”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皇帝也是如此,尤其是年幼的皇帝,教育關乎著一個君主的養成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也正是如此,古代才會有“帝師”,皇帝也要士大夫的儒學教育。加強對皇帝的教育也會是限制皇權的一種未雨綢繆的方法。能夠有效的塑造君主的價值觀、樹立明君形象。

    如王巖叟曾問宋哲宗:“陛下宮中何以消日?”。宋哲宗答到:“並無所好,惟是觀書”。王巖叟又補充道:“大抵聖學要在專勤,屏去他事則可以謂之專,久而不倦則可謂之勤,如此,天下幸甚!”意在敦促皇帝多讀書少管他事。

    利用神權限制皇權

    中國封建社會自古就有“天子受命於天”的說法。西漢著名思想家董仲舒曾提出“天人感應”論。認為君主為政應“法天”行“德政”,否則,“天”就會降下種種災異譴責君主,如果君主不悔改,“天”就會使人君失去天下。

    董仲舒的這種“天人感應”理念也收到了歷朝歷代沿襲,成為了制約皇權的一種理論依據。

    如宋真宗時期遭遇蝗災,皇帝問翰林學士李迪如何治理,李迪說:“陛下東封時,伐木除道,大興土木建造皇宮,這比以前伐木規模多了十幾倍,所以今年的蝗災是天意啊。”透過將蝗災和皇帝大興土木興造皇宮聯絡起來,指責皇帝的行為觸犯天意,宋真宗渾然明瞭便認罪。

  • 2 # 閒雲去處

    簡單點說,沒有所謂的誰限制誰,宋代皇權和文人士大夫(大地主、大官僚)之間是相互依附的利益關係。僅以結果來看,宋代是華夏文明第一個被異族征服的朝代。

    權力本質上是對人的支配,是對人身直接的依附關係,宋代的農民需要完全依附地主,因為地主掌更多握資源,但是宋代的這些文人士大夫是這樣完全依附於皇帝的嗎?

    宋太祖黃袍加身處

    本來趙宋在對於國家的控制力度遠不如漢初或者唐初,一方面沒有足夠的資源(資源在大地主),另一方面又要大規模財政支出維持,那麼自然就得依附於這些大地主進行統治,而且自認為開國得位不正,怕人效仿,整出了重文輕武的把戲,然後在軍事上的失敗又使本來就日漸窘迫的軍方更加沒有了話語權,士大夫更加迅速填補了權力空間。

    靖康之恥的宋徽宗、宋欽宗父子

    所以,北宋名臣文彥博那句“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就赤裸裸的把宋朝的核心問題說透了,那就是大地主大官僚才是你大宋官家統治的基礎。

    宋代皇帝怎麼會甘心?無不想要集權,無奈要依靠文人士大夫管理,所以皇帝集權的結果,事實上就是大地主大官僚的集權。而後歷史所有的鍋都是由皇帝背……北宋的無奈,南宋的不幸,亡了就亡了吧,文人士大夫照樣是既得利益者,反正又不姓趙。

  • 3 # 人物時光機

    我們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之初“杯酒釋兵權”,重文抑武。雖間接導致了後來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但我們無法否認,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文人士大夫發展最好的時代,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統治者的重視、開明,“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成為一個共識,對文人士子的限制較少,他們可以較為自由的表達思想,建言獻策。即使犯了錯,宋朝皇帝一般也不會施以重刑,更加註重仁孝治國。二是科舉制度在宋代的發展,門第、出身等在宋代進一步弱化,因為重視文官,科舉制度成為選拔人才的重要平臺,給許多有真才實學計程車子提供了入仕的機會。文官隊伍的龐大,對政治的影響力自然與日俱增。當然,因此說文人士大夫限制皇權也是有些偏頗。

  • 4 # 二哥聊歷史

    說宋朝文人士大夫限制皇權是瞎扯

    1、太祖黃袍加身稱帝,為了限制武將,杯酒釋兵權,然而文臣權利未嘗不限制

    2、古代皇權和相權經常此消彼長。宋朝對相權進行了限制,宰相不兼任三省首長,而且還有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

    3、宋朝對士大夫階層比較寬容,而且進士錄取率也高,這其實也是為了籠絡士大夫階層,讓他們乖乖聽話

    4、宋朝皇權很厲害,士大夫階層雖然沒有被殺頭的,流放的也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片區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