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安平頭哥
-
2 # 於笑天2
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正是因為子欲養而親不待,感覺心情很沉重。再來看這個題目時,發展回答得太少,還是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吧。
孝文化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核心。自古以來,人們對孝就很重視,在我們最早發現的甲骨文裡就有這個孝字。直到孔子時,才被他從理論上豐富和完善了孝文化的體系。孔子對孝的解釋很多,在這裡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這個問題。孔子曾有句話,敬鬼神而遠之,這句話被很多人所誤解。前幾天看到一篇關於修仙的文章,文章裡就是拿這句話進行說明,認為孔子因為敬鬼神,所以說明孔子認為鬼神是真實存在的。之所以選擇這個角度,也是想順便把這個問題說明一下。
在遠古的時代,通訊及不發達。最能有影響力的活動就是大型的祭祀,由此逐漸形成了對祖先崇拜的觀念。而孝文化體系的源頭就是祖先崇拜,如果沒有這個源頭,孝文化這個體系就不成立。那麼孝文化就是無源之水,恐難長久。孔子很清楚對祖先祭祀和崇拜的無可替代的重要性,本來應該重視鬼神才對,可為什麼他會敬而遠之呢?那就只有一個可能,孔子是個現實主義者,他不相信鬼神這一說,但鬼神的作用卻又很大,因此他不得告誡弟子,敬鬼神而遠之。就是儘量避免談論鬼神。
孔子令後世敬仰的,也有他嚴謹的現實主義態度的一面。在這裡稍微囉嗦一點,用以說明孔子的偉大。大家知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都是不完整的,即使有的也都是神話故事,根本不是歷史。而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夠有著不間斷的真實的歷史傳承,孔子功不可沒。他在整理《春秋》時,把神話的部分,也就說他認為不合乎實際的傳說通通去掉,只記錄真實的部分。其中有一段是關於遠古的音樂之神的描寫。古典裡記載的音樂之神叫夔(kui),原文是,夔一足也。顯然是說這個神是一條腿的,因為是神,各種法相都是成立的。但孔子認為,一條腿怎麼走路?顯然不實。於是他改成了,夔一,足也。就是說音樂之神有夔這一個,就足夠了。後世的史學家尤其司馬遷等,受到孔子的影響,才造就了我們國家不間斷的歷史文明。
還回到孝文化上來,孝文化體系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是家,家庭的穩定,社會才能穩定。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家庭,人們就會心無所屬,心有不安也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因此孔子在對葉公問政時,說過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這樣的話。可見孔子對家庭穩定的看重,已經超出了法律的範疇。而維護家庭的主要因素就是孝,孝不僅僅是道德的規範,也是一種秩序。
到了漢朝,自漢武帝始,又把孝文化推向了一個頂峰。就是設立了舉孝廉的制度。那時沒有科舉制度,普通人想要為官,就只有舉孝廉這個唯一的方式。因此,這時的孝,人們無所不用其極,可以說已經到了今人髮指的地步。從後來元朝的郭居敬輯錄的二十四孝可以看出,這時的孝,已經偏離了孝的實際意義。像郭巨埋子,郭巨因為家裡窮,為了省下點口糧孝敬父母,竟把自己的兒子活埋。這的確到了極端殘忍的地步。一個小孩子能吃多少飯,省下這點就能解決問題嗎?再比如,臥冰求鯉。王祥在河面結冰的冬天,為了能讓後母能夠吃上魚,便脫下衣服,躺在冰上,用身體的熱量去把冰融化,再到冰下取魚。這簡直就是蠢到家的所謂的孝,要破冰的方式很多,用身體能夠把冰融化嗎?只能把自己和冰凍在一起。這種畸形的孝,不應該是我們要提倡的孝。
但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孝文化的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古時的經濟條件不夠發達,國家本身沒有能力像現在這樣解決養老的問題,而孝文化卻從根本上不僅解決了養老問題,也鞏固了社會的穩定。
到了今天,應該說,文化大革命,的確把傳統文化革得一點不剩。人們對孝的概念,也就基本淡化了。有專門啃老的,更有打父母的,這些現象很多。父母不但享受不了孝,反而成了子女終身的奴隸。比方像農村的父母,辛辛苦苦供子女唸書,直到考上大學,念大學的負擔也不輕,累得筋疲力盡,總算唸完了大學,然後就是在城市工作。那就必然要在城裡買樓,這時大多數父母只能背上一身的債,有些甚至到老都還不完。接著就是結婚生孩子,父母又得看孩子,直到能上學才能告一段落。可以說大多數的父母,一生就是在為子女活著。到了老了,不能動了,子女是否能照顧到父母,是否能真正用心照顧到父母,那都是很難說的事了。
當然,不是說真正孝的沒有。真正的不孝子也只是少數。為什麼要說真正的孝呢?這就涉及到了怎樣才算孝的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孝這個字,上半部分是老字的上部,下面是個小字,也就說,老和小結合在一起,才算孝。有些人以工作忙為藉口,常年不回家,或許能捎點錢給父母,可是父母真正需要的是能經常回到父母身邊,在家裡吃頓飯,嘮嘮家常,這才是孝。也有些人經常在別人面前說,給了父母多少多少錢,可是如果只是給錢就能叫孝嗎?真正對父母的孝,是用心去孝,即使沒有太多的錢給父母,只要心裡有父母,經常回去看看,只要有這份心就行。當然,孝的含義,必須是結合孝順和孝敬去理解才能算是孝。有些人,給父母錢倒是不少,就是沒有個好臉色,這就不能叫孝。只有能順著父母,從心裡尊重父母,才能算是真正的孝。
我記得前幾年,有一次在醫院住過幾天。我看到了一對父子,讓我很感動。說起來也就是很平常的事,老人在住院治療,他的兒子一天三頓去送飯給老人。只是我發現,每次兒子來送飯,都是和老人一起吃飯,每回都是這樣,從來沒有自己在家吃完飯再送給老人的情況。看起來這件事也算很平常,但能夠堅持做到這樣的,我感覺,這就算是真正的孝吧。
回覆列表
1、幼年時,勤奮刻苦求學,謹記諄諄之教誨;
2、青年時,聽其勸早成家立業續家族之香火;
3、中年時,尊老,不遠行,聽其嘮叨不反駁;
4、壯年時,傳承祖上之願,繼承門庭之家風;
5、暮年時,無愧於列祖列宗,歸尊族之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