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境界的畢方

    一般說的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雖然是兩個政權,但因為都是趙宋王朝,有很多相似之處。

    由於宋朝統治不抑制土地兼併,甚至認為大地主兼併土地剝削佃農是為國守財,所以宋朝農民處境是很困難的。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設立禁軍和廂軍,按照“守內虛外”的政策部署,在內地駐紮重兵。由於政府機構權力分散,形成了疊床架屋的官僚機構,官吏眾多。發展科舉制,大量錄取士人,而且“釋褐即授官”,以及以蔭補官,形成了冗兵、冗官、冗費。北宋前期社會矛盾就很尖銳了。有王小波李順起義,王倫起義,邊境少數民族起義等,南宋雖然偏居一隅,但農民起義也不少,如方臘起義,宋江的梁山泊起義。433起是有據可考的農民起義,實際上應該更多,甚至遠大於此。但為什麼都沒有形成氣候,這裡面的因素很複雜。下面是個人見解。

    宋朝的冗兵很大一部分就是災荒時期政府收納流民當兵造成的,身強力壯的流民招去當兵,再以兵制民,從開始就削弱了流民起義的力量。

    宋朝的軍事部署,“守內虛外”,宋朝統治者認為農民起義和大臣篡權的威脅比外敵嚴重的多,所以戰鬥力最強的禁軍在內地,對遼和西夏只採取被動的守勢,直到對外戰事吃緊後才有所變化。此外,宋朝軍事力量的發展,如火藥武器的應用,神臂弓的裝備等等,都極大的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內地的精兵強將有效的鎮壓了倉促起事的農民起義。

    宋太祖趙匡胤在立國之初便立下不殺文人士大夫和言事者的國策。建國後發展科舉制度,透過科舉進入仕途計程車人大量增加,又創殿前唱名賜及第之制,徹底收回取士大權。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支援。有宋一朝,士大夫始終是支援政府的,在中國的古代社會,鄉村一般是士紳掌權,農民起義少了士紳的參與,農民階級自身的侷限性,是成不了氣候的。

    宋朝高度的中央集權對農民起義也有極大影響,在地方削減州郡長官的權力,設通判牽制州郡長官,另設四司:轉運司、提點邢獄司、安撫司和提舉綱平司,官職差遣,極大的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農民起義爆發後,政府可以從容的調遣全國之力鎮壓。

    宋朝雖然剝削嚴重,貧富差距大,以至於王小波起義打出“均貧富”的口號,但宋朝佃客對地主的人事依附關係是朝緩慢減弱的方向發展的。佃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離開原地主去佃種別的地主土地,甚至可以透過購買少量土地成為自耕農。這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和廣大農民長期鬥爭的結果,在商品經濟發展的條件下,封建隸屬關係比較鬆弛了。加上農業生產的發展,比如占城稻的引入,新型農具的使用等,宋朝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比前朝有了很大的進步,就像番薯的引入形成了康乾盛世,農民有了一定的迴旋空間,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拋棄一切跟隨起義的。

    其次是宋朝統治階級的自救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階級矛盾。如范仲淹的“慶曆新政”,王安石的新法,部分緩解了階級矛盾。

    最後,從南宋歷次民變來看,農民起義次數雖然多,但是力量分散,規模一般不大,很少有建立政權的情況出現。農民起義的地區多發生在遠離抗金抗蒙前線的地區,既反映了宋朝階級矛盾的尖銳化,也與宋朝民族矛盾尖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階級矛盾的發展有關。

  • 2 # 木小實

    第一個原因,宋朝的特殊性。宋朝是各朝代中唯一國土不完整的,周圍的異族單論戰力甚至比宋朝還強大。宋朝常年受到異族侵略,年年納貢,這時候的民族矛盾大於國內的階級矛盾。舉個例子,《水滸傳》中梁山泊的出路就是很多農民義軍的選擇,雖然歷史上的梁山泊和小說中的有很大差別,但是這是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有志之士的選擇,而且是必須的選擇。不管願意不願意,在對抗異族入侵的這個大環境下,起義集團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順應潮流,順應民心,就必須抗遼抗金抗元。山西山東河北等地,更是狼煙遍地,既不滿大宋朝廷的不作為,也不願意順從異族的統治,很多義軍揭竿而起。而這些義軍,沒有朝廷和地方上的後勤支援,沒有糧餉裝備,缺少訓練,只憑借一腔熱血,很難在成建制的鐵蹄下全身而退。面對異族入侵,怎麼能據險而守,放任韃虜燒殺搶掠?只能在平原上與騎兵爭衡,難,難,難!而且不管是遼,金還是元,在入侵時都是鼎盛時期,上有英主,下有良將,起義軍實在是難有作為。

    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內的形勢。宋朝講究與士大夫共天下,讀書人的地位真的很高。“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是讀書人的追求。如果帝王不識,也不會貨與識者。讀書人真是迎來了人生的春天,寧願在京都閒著無聊抨擊時政,也不願意外放做點兒實事,所以大宋對人才的吸引力遠遠大於起義軍。而比較勇猛的人才,要出頭也會去邊軍,各路府軍,至少比起義要有前途。而且,宋朝的天子也許在對外能力不足,但是在治民上很下功夫,很重視老百姓,雖然不像秦皇漢武那麼雄烈,但是也不全是昏庸,還算是仁政愛民。宋朝的幾次變法,雖然都失敗了,但是這也是大宋自救的體現。所以,國內的大形勢,民心依然向宋。

    第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民起義軍的問題。自古至今,少有農民起義成功的。多少次農民起義,能登上皇帝寶座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其他人,要麼世代公卿,要麼軍閥自立,要麼政治宮變。劉邦能成功,也是受了大環境的影響。秦出函谷關吞併六國,征服了六國的土地,並沒有征服六國的人心,而且還留下了六國遺民的仇恨,所以始皇一歿,六國爭相復國,大秦瞬間土崩瓦解。項羽只號西楚霸王,顯然並沒有爭雄天下之心,對各國又寡德無恩,所以劉邦能合諸侯之力,使項王烏江自刎。隨後又剷除異姓王,立白馬之盟,才是真正的劉氏天下。朱元璋也差不多。元朝民分四等,對漢族的欺壓遠勝於秦對六國,朱元璋的在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之後,與元朝的鬥爭就變成了民族之間的存亡。朱元璋推翻蒙元統治,恢復民族平等,這彙集了幾乎全國的人心,焉能不勝!人心所向,眾志成城!

    所以,宋朝的起義軍,沒有天時,沒有地利,沒有人和,存活都很困難,何況要成氣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F1尺寸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