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海41906254
-
2 # 可愛的石榴娘
你知道你在問一個與什麼相關的問題嗎?往我的名字下面看,看到了沒我是一個“學道德哲學的文藝老女人”。好吧,你問的這個問題,和道德哲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說,這是“人性論”的基礎問題,古往今來,太多思想家都在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而今,你問了,那我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吧。
人性論是什麼,是研究人區別人動物性的獨特性情特質,是關於人的思維與情感的總結,也是關於人面向社會與自我發展的社會屬性中最本質的東西。
我沒有給你背長篇大論的倫理學觀點,只不過是一個引子罷了。人性,就是“我們憑什麼說自己是人”這個問題最基礎的特點。
那麼,古代和現代,人性論觀點太多了。非常多的哲學家想要立論自己的哲學觀點,都免不了先從人性開始探討。因為研究人性的目的,是探討後天的教化與人性改變之間的關聯。所以想要研究人能不能在道德約束的條件下進行改變,就必然先對人性進行定義。
人性論的主要問題在於,人性是善還是惡?
但關於道德哲學的前身,宗教早已經對於人性進行了千年的思考。人性是什麼?人性是惡——伊甸園時期,亞當夏娃所揹負的一種罪惡。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太多的神學家、哲學家,都是人性本惡的擁護者。那麼我們中國呢,又怎麼樣看待人性呢?
商周時期,對人本身的善惡屬性,還沒有太多的專業探討,真正開始研究人性問題的,約在東周時期。
人性最開始的起點,是嬰兒。所以我們會看到先秦時期太多的思想家用嬰兒舉例子,說明人性的特點。
小孩子背的《三字經》,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並不是孔夫子的觀點。孔子可從來沒說過人性善的理論,他說的是三字經後面的兩句話“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所以,《三字經》裡的這第一句話是誰說的呢?是亞聖孟子說的人性論觀點。
但是,孟子沒孔子厲害吧?所以你可以想到,他說的這句話是有爭議的。在當時就有著非常多的爭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荀子的“人性惡”與告子的“人性無善無惡論”。
那麼,人性真的善嗎?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各說各的。
後來怎麼又變惡了呢?四大原因:家教不教好;學校不教好;社會不教好;你自己不學好。
古代思想家覺得,人性到了後來之所以變壞,與道德教化有著必然的關係。因為怎麼樣做人,嬰兒期是不知道的;只有後來大人一點點教你,你才知道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
家庭教育,是教化的起點。目的是什麼呢?是培養孩子對於道德(也就是啥是對,啥是錯,啥是應該做的,啥是不應該做的)的基本認知。如果用點粗獷的理念進行理解,就是“你要當個乖寶寶”“乖,聽媽媽的話!”“你怎麼能這樣做呢?”熟悉吧?我們從小聽到爹孃的這樣那樣的嘮叨,都是家庭教育的各種方式。
學校教育,是進一步對道德進行教育。所以我們看現在的語文歷史政治課,是在幹什麼?是在教你怎麼樣看待這個社會、看待你自己、應該怎麼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此強調,其實學校教育背後是國家教育,也就是國家的政府職能之中,有一種叫作社會教化功能的任務。
還有社會教育,就是你能不能變得市儈、圓滑、變通,讓人認可你的名利與言行……這些都是社會引導你改變你的道德觀價值觀,讓你用更加定勢的方式遵守社會契約。
你自己不學好就沒辦法了,別人讓你向東,你非得向西;別人讓你當個守法的公民,你堅決不當!
目的,就是讓你瞭解社會基本規則,瞭解道德意識,培養你最基礎的道德情感,讓你對道德要求有基礎的瞭解與認同,最後實現“道德自律 ”——也就是不用大人管,你也能自覺按照道德要求去做人。
但是,達到道德自律實在是太難了,做個乖孩子也實在是太難了。由人性論引申出來的,是義利觀,也就是人性在義與利之間應該如何抉擇的問題。
道德——義,利便是道德一直以來的死對頭!但這是一種觀點,有些人覺得有義無利,必須要放棄一點。所以那些重利輕義的,自然被人唾棄……
但是,人性是善惡,又跟人性中的趨利性有著直接的關係,這難道就意味著一定要利義分離,甚至是死對頭嗎?
介紹董仲舒,沒錯,就是那個歷史課本里被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老頭。
董仲舒有著不一樣的人性論,比孟子要更加好,他說:“人性是向善的。”也就是說,人有做好人的“可能”!
並且,他在這個基礎之上,竟然獨創性地把人性分成了三個品種(我太愛董仲舒了,所以我碩士畢業論文寫的他):聖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他覺得,像那種超級能夠做到道德自律的人,是聖人之性,普通人全部是具有“性向善”的中民,可以通過後天教化進行改造。
董仲舒覺得,或許有天然的聖人,也有天然的惡人,但多數人都是中民之性,是後天教化的物件。你要是想變成惡人,不用接受教育就行了,一意孤行就行了。但你要是想“放下屠刀”,想當佛是夠嗆,但仍然有變成好人的可能。
人性變惡,無非與利有著直接關係。當人成為一個自利之人,必然會無視社會教化,成為眾人的敵人。所以,眾人說你是惡的,是危害社會的。因為你無法用眾人所制定的道德律令去融入到他們之中,所以他們認為你自絕於人民。要從社會輿論層面攻擊你,用唾沫淹死你,天天鄙視你,讓你覺得自己不好意思——這是道德情感……
反正,人會變惡人是挺複雜的哲學問題……我估計我能給你講十二節課!不講了,得忙活正事了。
回覆列表
《人之初,性本善》多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是對的,其實不然。人之初就已經有了善與惡之分,這樣的事例在育嬰室與幼兒園裡可以去證實。無需多言。同一父母所生五孑,六子,七子,從出生以來性格不同,對外界的反饋不同,表現出了善與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