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我們知道,中華民族的“軸心時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這個血與火的時代之所以被我們推崇,不是因為那些殘忍嗜血的諸侯,而是因為以下一些在歷史的星空中永恆地熠熠閃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
但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這些人為什麼會在那個時代出現?是什麼力量催生了這些偉大的哲人?
當然,我們可以說,是政治、經濟等等“物”的因素。
但是,“人”的因素我們不能抹殺。否則,我們的歷史就不是人的歷史,而是物質史了。
說到“人”的因素,有一個“人”,就凸顯出來。這個人,就是孔子。
他說他自己“十有五而志於學”。“志於學”就是立志於終生追求學問和道義。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志於學”的人。
孔子之前,沒有這樣的人,孔子之後,很多這樣的人。
孔子之前,只有“學而優則仕”的人和“仕而優則學”的人。
他們確也偶或學問,甚至有大學問,比如老子、子產、晏嬰。但是,他們終生的事業,並不在此。
“志於學”的孔子,又創辦了“有教無類”私學,培養更多的像他一樣“志於學”的人,這是中華文明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
所以,孔子之後,很多這樣的人: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
他們確也偶或做官,但是,他們終生“志於學”,以倡導思想學術為終生的事業。
有了這樣的人,人類的人口結構就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群中,出現了專門的關注形而上問題,關注彼岸,承擔價值的人。
人類出現了質的飛躍——精神問題和道德問題開始成為人類的首要問題。並且,有了專門的精神家園打理者和看護者。
所以,孔子是中國文明史的分水嶺,甚至是中華人類史的分水嶺。
孔子去世後,“儒分為八”。不同利益訴求的人,對人生有不同感覺的人,開始了百家爭鳴!
是的,沒有孔子,就沒有百家爭鳴。
這樣的人,無異是偉大的,是神聖的,是不容褻瀆的。
現在,有一種聲音,以“還原孔子”為幌子,動輒聲稱“孔子也不過是個普通人”,這是不對的。簡單地說,普通人中,有幾個終生“志於學”?孔子十五歲的境界,我們幾人能達到?孔子 “三十而立”,有多少人一輩子還沒“立”起來?孔子“四十不惑”,有著超常的價值判斷力,又有幾人能擁有?孔子“五十知天命”,芸芸眾生中,有幾人意識到自己的天命並無怨無悔地履行它?生活中,幾人能“耳順”、幾人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在追求真理和理想時,有幾個普通人能夠做到“知其不可而為之”?
被後世稱為“文史之祖”的司馬遷,當他面對孔子的時候,都不免戰戰兢兢,他說他對孔子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今天一些缺乏常識和敬畏心的人,在麻將桌、酒肉場、名利場中廝混,然後一句輕飄飄的“孔子不過如此”,是輕賤。
孔子是人,但是,孔子不是一個普通人,他早已“優入聖域”。
還有人說,孔子是個失敗者。他當過官,且還很大,但是,後來丟了。他當大官的時候,俸祿也很高,不過後來也丟了。但是,這樣就算失敗嗎?那茫茫人海,誰不是失敗者?
孔子很討厭那種患得患失的人:一門心思往上爬,爬上去以後,又憂心忡忡怕掉下來。一開始憂患於不成功,成功後又憂患於不能保持成功。孔子說,人一旦到了這種境地,就完了。那才算失敗呀!
而孔子呢?孔子是古往今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成功者!
第一,他做人,更成功。
一句話,他由一個社會下層的普通人,做成了“萬世師表”的“聖人”,這是古往今來恆河沙數的人群之中,獨他一人達到的境界!
第二,他做事,很成功。
他做老師,很成功。古往今來,還有哪一位老師,像他那樣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培養出那麼多頂級的人才,在整體上極大地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還有哪一位老師,被學生看成父親,死後學生為他服心喪守墓三年,子貢更是守墓六年?
他做學者,很成功。他整理六經,傳播文化,中國學術,就是在他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就是以他為起點的。
他做政治家,他很成功。他不僅在現實政治裡也曾經大顯身手,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思想,政治理念,政治理想,成為“道統”,一直約束著、引領著後世的政治和政治家。他的“仁政”理念,他的一句“苛政猛於虎”,一直是後世反抗暴政起訴暴政的道德依據。
他做思想家,很成功。別的思想家,只能說是對後世產生影響。孔子呢?後世就是他塑造出來的。中華民族的民族道德,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氣質,就是孔子塑造出來的。以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保證了一個民族在2000多年裡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歷史,並一直領先世界。
答:我們知道,中華民族的“軸心時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這個血與火的時代之所以被我們推崇,不是因為那些殘忍嗜血的諸侯,而是因為以下一些在歷史的星空中永恆地熠熠閃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
但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這些人為什麼會在那個時代出現?是什麼力量催生了這些偉大的哲人?
當然,我們可以說,是政治、經濟等等“物”的因素。
但是,“人”的因素我們不能抹殺。否則,我們的歷史就不是人的歷史,而是物質史了。
說到“人”的因素,有一個“人”,就凸顯出來。這個人,就是孔子。
他說他自己“十有五而志於學”。“志於學”就是立志於終生追求學問和道義。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志於學”的人。
孔子之前,沒有這樣的人,孔子之後,很多這樣的人。
孔子之前,只有“學而優則仕”的人和“仕而優則學”的人。
他們確也偶或學問,甚至有大學問,比如老子、子產、晏嬰。但是,他們終生的事業,並不在此。
“志於學”的孔子,又創辦了“有教無類”私學,培養更多的像他一樣“志於學”的人,這是中華文明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
所以,孔子之後,很多這樣的人: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
他們確也偶或做官,但是,他們終生“志於學”,以倡導思想學術為終生的事業。
有了這樣的人,人類的人口結構就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人群中,出現了專門的關注形而上問題,關注彼岸,承擔價值的人。
人類出現了質的飛躍——精神問題和道德問題開始成為人類的首要問題。並且,有了專門的精神家園打理者和看護者。
所以,孔子是中國文明史的分水嶺,甚至是中華人類史的分水嶺。
孔子去世後,“儒分為八”。不同利益訴求的人,對人生有不同感覺的人,開始了百家爭鳴!
是的,沒有孔子,就沒有百家爭鳴。
這樣的人,無異是偉大的,是神聖的,是不容褻瀆的。
現在,有一種聲音,以“還原孔子”為幌子,動輒聲稱“孔子也不過是個普通人”,這是不對的。簡單地說,普通人中,有幾個終生“志於學”?孔子十五歲的境界,我們幾人能達到?孔子 “三十而立”,有多少人一輩子還沒“立”起來?孔子“四十不惑”,有著超常的價值判斷力,又有幾人能擁有?孔子“五十知天命”,芸芸眾生中,有幾人意識到自己的天命並無怨無悔地履行它?生活中,幾人能“耳順”、幾人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在追求真理和理想時,有幾個普通人能夠做到“知其不可而為之”?
被後世稱為“文史之祖”的司馬遷,當他面對孔子的時候,都不免戰戰兢兢,他說他對孔子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今天一些缺乏常識和敬畏心的人,在麻將桌、酒肉場、名利場中廝混,然後一句輕飄飄的“孔子不過如此”,是輕賤。
孔子是人,但是,孔子不是一個普通人,他早已“優入聖域”。
還有人說,孔子是個失敗者。他當過官,且還很大,但是,後來丟了。他當大官的時候,俸祿也很高,不過後來也丟了。但是,這樣就算失敗嗎?那茫茫人海,誰不是失敗者?
孔子很討厭那種患得患失的人:一門心思往上爬,爬上去以後,又憂心忡忡怕掉下來。一開始憂患於不成功,成功後又憂患於不能保持成功。孔子說,人一旦到了這種境地,就完了。那才算失敗呀!
而孔子呢?孔子是古往今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成功者!
第一,他做人,更成功。
一句話,他由一個社會下層的普通人,做成了“萬世師表”的“聖人”,這是古往今來恆河沙數的人群之中,獨他一人達到的境界!
第二,他做事,很成功。
他做老師,很成功。古往今來,還有哪一位老師,像他那樣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培養出那麼多頂級的人才,在整體上極大地提高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還有哪一位老師,被學生看成父親,死後學生為他服心喪守墓三年,子貢更是守墓六年?
他做學者,很成功。他整理六經,傳播文化,中國學術,就是在他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就是以他為起點的。
他做政治家,他很成功。他不僅在現實政治裡也曾經大顯身手,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思想,政治理念,政治理想,成為“道統”,一直約束著、引領著後世的政治和政治家。他的“仁政”理念,他的一句“苛政猛於虎”,一直是後世反抗暴政起訴暴政的道德依據。
他做思想家,很成功。別的思想家,只能說是對後世產生影響。孔子呢?後世就是他塑造出來的。中華民族的民族道德,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氣質,就是孔子塑造出來的。以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保證了一個民族在2000多年裡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歷史,並一直領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