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22559952109

    在古代社會,“登科”簡直就是天下大事,因為封建王朝為了選拔治華人才,每兩年左右就會舉行一次科舉考試。

    學子在考試中一旦被錄取,就可以被稱作“登科”。對於古代讀書人來說,十年寒窗苦讀為的就是一舉“登科”。

    創作《遊子吟》的唐代詩人孟郊,曾參加過三次科舉考試,最後一次才被錄取。為此他高興至極,並寫下《登科後》一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從這首詩所表達的含義,就可以看出“登科” 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彷彿只有“春風得意”四個字,才能表達內心的激動之情。

    而“五子登科”的蘊意,則是說一門五子皆金榜題名,《三字經》中也有云:“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一、關於竇氏“五子登科”的故事

    《宋史·竇儀傳》記載了“五子登科”的故事,相傳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一個名叫竇禹鈞的人,他有五個品學兼優的兒子。

    在他精心教導之下,五子皆先後登科及第,人們為了表達對竇氏一門的歌頌之情,於是將其稱為“五子登科”

    這主要是因為在古代社會,一個家族如果有一個人進士及第,那麼就會光耀門楣。竇禹鈞也就是竇燕山,五個兒子都登科及第。

    這對於當時社會來說,是一個令人羨慕嫉妒恨的事情。而培養了五個進士兒子的竇燕山,本人在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

    這在當時傳為了一段佳話,當朝太師馮道聞知此事,為竇燕山賦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三字經》中也借用這個故事,告誡廣大為人父母者,只有教導有方,兒子才能登科及第,這就是五子登科”的典故。

    後來隨著社會發展“五子登科”,逐漸用來作結婚祝詞或吉祥語。這其實也充分說明了,古人對“五子登科”的歌頌和羨慕。

    實際上在現代社會中,一年一度的高考,就類似於科舉考試,每個家長也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他們就會用“五子登科”的故事,去教育孩子應該努力學習,將來考一個稱心如意的大學。

    第二、“五子登科”的歷史淵源

    關於“五子登科”的出處和故事,明天其實還有很多說法。比如,明朝時期打造的五子登科銅鏡,其實就是對“五子登科”典故的傳頌。

    五子登科麒麟送子銅鏡、大雁五子登科銅鏡等,繪聲繪色的描繪出了“五子登科”,在民間社會的積極影響。

    從明代“五子登科銅鏡”中,其實就可以體現出人們,對“五子登科”的喜愛和推崇,後來“五子登科”成為了傳統吉祥圖案。

    寄託了普通百姓之家,期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像竇燕山五子一樣登科及第。而對於現代人來說,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金榜題名。

    實際上竇燕山乃官僚子弟,他的祖輩皆世代為官。所以竇燕山的家庭非常殷實,但由於他的父親英年早逝,所以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

    但由於竇燕山自幼聰慧好學,並且在少年時便憑藉才學顯名,後來他走上了仕途併成家立業,但令人遺憾的是始終沒有孩子。

    後來在一天夜裡,他夢到了自己的祖父,他告訴竇燕山命中無子,並且還會成為一個早喪之人。

    要想破解這個魔咒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一定要積德行善,只有這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夢醒之後,竇燕山拿出家中錢財,助人葬父、娶妻、經商開源、開辦學堂。

    竇燕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善人,他的祖先再一次託夢給他,告訴他“因為善行,你被延長了三十年陽壽,還即將擁有五個兒子”。

    雖然這個故事充滿了迷信色彩,但是卻體現出了古人思想中,積德行善的重要性,以及人們對長壽的嚮往。

    《宋史·竇儀傳》中記載,竇儀年少便憑藉才華知名,後來考中進士進入官場,後周時竇儀官居翰林學士、兵部侍郎;

    北宋時期因得到宋太祖的賞識,歷任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成為了一代北宋名臣,去世後被追贈右僕射可謂功成名就。

    結 語

    “五子登科”是民間老百姓的美好願望,同時也是古人對科舉考試的希翼,所謂的“五子”,被孩子問到了可別懵圈。

    古代讀書人最大的希望就是進士及第,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登科”。從“竇燕山,教五子,名俱揚”中,就可以看出“登科”的重要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到西雙版納應該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