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98896138607

      Lolita是一種靈魂形式,

      無視一切約束,自成一格,追求美好,

      但也因此而迷路,身處危境。

      當你看到有人渺視生命的短暫,當你看到那一轉身的絢麗,當你看到甜美笑容中的那份憂傷,當你震驚於那些限制住你一生的規則被如此優雅地踏在腳下,當你感嘆這樣短暫的人生是如此輕靈而優美,是的,就算你從未見過,就算面容陌生,你要相信,那就是我們,一個有著Lolita精神的靈魂。

      《Lolita》也是一部影響巨大的小說,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戰後的繁榮時期,它開始在歐美展現了它那巨大的影響力,儘管世俗世界理解偏淺,但仍從此影響了人們對少女世界的解讀,因為文學與精神上的雙重成就,進而成為性解放風潮的始源。

      這是一部用需要用餘光看的小說,因為,它並不是一部小說。

      書中這靈魂從洛麗塔開始,至亨伯特選擇毀滅結束。

      “我的慾念之火”,全書的開頭,也是宿命的詛咒,人在靈與肉之間無盡的掙扎,它挑中了最漂亮的視角,無比晦澀地寫下了這樣反思,它第一次明確地描寫了這樣的靈魂,並在文體上完美地融合了美與反美的意像。

      〔洛麗塔不是開始〕

      完美,它超越一切界限,已盡極致。

      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甚至於是現代中國,都有無數的作品以模仿向洛麗塔致敬。

      洛麗塔並不是石頭裡生長出來的,它源於歐洲文化。

      歐美都是宗教文化,二戰後自由主義抬頭,開始反思世俗。

      它以一個病人角度來影射人類的病態。

      它人類的最形美形態來影射希望之美。

      淪落的結局展示了世俗對靈魂的扼殺。

      它的完美之處,也在於第一次文學作品如此整體性地使用自反代入概念。角色、文字、段落都存在著變形、相似、相同、影射的雙關,這也是絕大多數閱讀不適症狀的來源,有如中學孩子第一次接觸代數時的不適。但它形成的美感,也是讓看譯本的東方人完全暈了的地方,這怎麼形容呢,如同拉丁語系的人很難理解並欣賞中國的律詩之美差不多,有點牽強,但大體類似吧。如果不借助於那些大段的註釋,東方讀者怕是不暈也難。

      洛麗塔不是開始,它只是記錄,而這靈魂,一直存在。

      正如這書說自己只不過是一份精神病病歷一樣,我們,也只不過是你眼中的異類,當然,有如村上春樹所寫:我們最大的不同是,我們知道自己是病人。

      洛麗塔也並不是結束,它只是眾多記號中的一個,或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它太隱晦難懂。

      如果不能聽懂。

      就只有聽下去。

      這是,我們的故事。

      一會之後,她沒有任何留戀,起身,離開。

      ——我們心中的,多洛雷斯。

      PS:一言以蔽之,我覺得洛是一個哀豔不羈的追求自由的很任性的很真實的小妖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工程來說,機器學習的數學基礎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