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越低道越平的王老師

    首先要從自己審題入手,很多學生想不出來受了先入為主的思想,一開始怎樣審的題,就一直按這些條件去找答案,其實有時候是因為題中的條件沒有審清,有的沒有看到,或者沒有聯絡起來,所以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方向有目的,時刻以問題的最後結果為導向,或者最近這段時間在學什麼知識、定理、公式……,還有這些東西有沒有變形或者逆用,很多時候同樣的公式並不是考A+B=C,而是C-B=A,別看這樣一個小小的變形,很多學生喜歡直來直往,就給難住了。

    如果這樣還不會,那就抓緊時間問老師,因為這時候你是真的不會,有的知識點不熟或者不知道,但也不能上來就讓老師給你從頭到尾的講一遍,讓老師沿著你的思路給你講下去,如果你的思路對了,那麼老師給你突破的就是你的薄弱點,也是你思維上的難點,因為你也容易這麼想,也願意用這樣的方法,所以一定要突破,否則今後再用這樣的知識你還會被它絆住,;如果你錯了,那就得讓老師給你找出錯誤的原因,以防你以後還在同樣的知識和方法上犯錯誤。有時候知道一個題為什麼錯,比知道它怎麼對還要重要。也可能老師直接告訴你他的方法,這時候,同樣讓老師檢查你的方法,你問的不僅僅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種思想一種方法,所以那些經常問問題的同學對知識的把握非常的準確,老師也願意為這些同學解答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成績越來越好,師生關係也越來越融洽,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優秀的學生老師也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光這樣還不行,回去自己還得離開答案自己完整的算一遍,直到和正確答案一致為止,如果還想加深印象,那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別人講,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充當老師的角色,會把知識牢牢把握在你自己手中,那些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特別喜歡給別人講題,能從講題中汲取百家之長,能發現自己不會的,有的學生光靠給別人講題就能保持很高的成績。

    總之要先思考再詢問自己在親力親為,有能力在互相幫助,這樣你會越來越好。

  • 2 #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在做數學題目時,大部分的同學都會遇到一些比較有難度的題目,那麼在遇到一些比較有難度的題目時該如何正確地去處理呢?是應該一直想還是像一段時間想不出來時就去問老師?個人認為第二種處理方式比較適合大部分的學生。

    我們都知道解決數學題目的關鍵在思路和方法,在數學中有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解題過程比較複雜,有時還需要運用到一些方法和技巧,思路也不是那麼容易去尋找。有很多同學在見到一些題目時題目都讀了幾遍了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和思路,對於很多學生來說,繼續獨自思考的意義也不是很大,還容易陷入思維誤區,鑽進牛角尖,對題目的正確解答沒有多少幫助和作用。

    在做一些綜合性的題目時,我一般要求學生先去讀題、審題、獨立思考和尋找解題思路和方法,如果學生透過獨立思考能正確解答題目固然是好,即便是最終不能將題目正確解答,這也沒有什麼。這時,再給學生一些解題思路,給點提示,幫學生去尋找突破口,對於一些基礎比較好,反應快的學生在老師的指點下,經過提示和點撥,解決了疑惑點,就基本上能將題目正確解答了;當然肯定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即便是給瞭解題思路和方法,還是不能將題目條件有效運用,自然也就很難將題目正確解答了。這個時候,肯定就得老師去整體給分析題目已知條件,帶著學生去尋找解題思路和突破口,把先把整體的思路和流程給整理好,給出完整的解題思路和過程。

    雖然得到了最終的結果,但到了這一步,對於一道數學題目還沒有完全解決,我們解題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正確解答出某道題目,需要透過對題目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加深對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掌握這類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在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時能快速尋找到解題思路和突破口,最終的目的是學會思考和分析,能獨立解決問題。

    為什麼不能一直埋頭去思考呢?在平時是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去獨立思考和分析,但到了考試時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在平時的學習中就應該養成一些比較好的做題的習慣和方法,儘量不要在一道題目上糾纏太久。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一道題目如果思考五分鐘還沒有找到解題思路和突破口,那就先放棄吧,這其中肯定是有些知識點、條件、方法、思路和技巧被自己給忽視了或理解錯誤了,如果繼續堅持就有可能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在做題中,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很正常,正確地面對和處理即可,畢竟每個人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有限,不可能把任何題目都能正確解答,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能產生價值和意義的事情上。

    在學習中經常會發現,一道題目自己苦思冥想了很久也找不到方法和思路,經過老師的指點或提升,甚至是對某個條件的一個提示就能很快找到方法和思路了,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在某一個關鍵點處理的不夠好,存在疑惑點,只要能將疑惑點解決了,之後的問題就好辦了。

    為什麼要在問老師前一定要獨立思考呢?老師講題畢竟是老師的思路和方法,學生要獨立的分析和解答題目,必須要養成獨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很多同學在課堂上能聽懂,可是在課後完成作業時,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課堂上是老師帶著學生學,很多的重難點和疑惑點老師已經幫助學生解決了,但在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時,沒了老師的幫助,需要自己獨立去分析和思考,這種能力需要鍛鍊和提升。不管一道題目最終能不能獨立完成和解答,最起碼要先去思考,這不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態度,現在很多的學生都有畏難心理和依賴思想,遇到稍微有難度的題目連題目都沒看完就放棄了,這對學習能力的提升是沒有幫助的,在平時有老師的幫助,可是在考試中咋辦呢?遇到問題獨立思考,最起碼要弄明白,自己的問題出現在哪?疑惑點是什麼?在聽老師講解的時候就更加具有目標和方向性,能比較容易跟得上思維,否則很多同學在聽老師講解的時候還是一臉懵,聽課也沒有什麼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筆的構造由什麼組成說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