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sunny80424

    《洛麗塔》是作者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箇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畸戀故事。

    小說最初未獲準在美國發行,於 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

    故事講述了一箇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姦情。在大學裡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年過中年,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衝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洛麗塔》最令人歎服的成就這一就是,作為一個移民作家的納博科夫比絕大多數土生土長的美國作家更逼真地創造了美國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但這種“逼真感”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背景,並沒有給亨伯特的慾望世界賦予任何社會學意義上的現實感。納博科夫始終是一個醉心於操縱幻覺的魔術師。

    和納博科夫筆下的許多人物一樣,亨伯特是一個化了裝的極端個人主義的藝術家。他稟然敏感,想象力豐富,但近於偏執。他在小說中曾引用一位詩人的話說,“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種義務,而我們則必須賦予靈魂以美感。”當然,在《洛麗塔》中,這種所謂的“ 美感”既有藝術華麗的詩意,也充滿了情墮落者陰惡的罪惡感。作為他的慾望物件,洛麗塔只不過是亨伯特意識的產物,是他異想天開地企圖從外部的現實和時間中搶奪出來的一個幻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隆鑫無極650適合摩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