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鍾崇,男,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 。
膽管結石是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指肝內外膽管內有結石形成,可分為肝內膽管結石、肝外膽管結石。以肝外膽管結石最為常見。發病因素主要有遺傳、肥胖、膽道蛔蟲、飲食不規律等。肝外膽管結石危害較為嚴重,可導致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急性胰腺炎、肝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肝外膽管結石傳統多采取外科開腹手術治療,存在手術創傷大、術後恢復慢、結石殘餘或復發難處理等問題。目前,較好的用於膽管取石的方法有ERCP取石與腹腔鏡膽管取石等微創方法,那麼,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更好呢?
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是指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部,找到十二指腸乳頭(膽管胰管共同開口於腸道的位置),由活檢管道內插入造影導管至十二指腸乳頭開口部,注入造影劑後進行X線攝片,從而逆行顯示胰膽管的造影技術。不僅用來診斷十二指腸、膽管和胰腺疾病,而且作為微創手段,還可以用來治療膽胰管良惡性病變。透過ERCP技術,醫生不用開腹,只用幾毫米粗的內窺鏡,透過十二指腸乳頭小切口,即可對肝外膽管結石進行碎石、取石、清理等操作。在ERCP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內鏡下鼻膽汁引流術(ENBD)、內鏡下膽汁內引流術(ERBD)、膽道結石碎石取石術等一系列介入治療。此項技術具有不用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併發症較外科手術少、住院時間大大縮短、治療風險低等優點,更有利於患者的恢復,深受患者歡迎。ERCP是目前公認的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臨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已經成為當今胰膽疾病重要的治療手段。ERCP技術己基本替代了傳統外科手術,成為當前肝外膽管結石治療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ERCP並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需知道在正常解剖結構中,膽總管的末端開口於十二指腸,有一類似“單向閥門”的括約肌控制著膽總管的末端開口,使得在正常情況下膽汁可以進入腸道,但腸道內容物卻不能進入膽道,這對避免膽道感染、內容物反流是十分重要的。這一“單向閥門”也成了限制內鏡膽總管取石的“瓶頸”。行ERCP手術進行膽管取石時,要麼破壞該括約肌,要麼先透過各種物理能量將結石粉碎,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單向閥門”產生損傷,永久性破壞了膽管下段括約肌(奧狄氏括約肌)的功能,這一膽管的天然屏障功能喪失,術後可能出現食物及胃腸液返流進入肝內外膽管,使膽管內細菌數量增加,一旦食物殘渣堵塞膽管,那麼膽管炎及菌血症的風險會明顯增加,患者會出現高熱、寒戰和黃疸,嚴重者危機生命。此外。ERCP的其他併發症還有:術後膽道或切開的括約肌出血,十二指腸或胰管穿孔,急性胰腺炎等,一旦發生,治療起來十分棘手。而且內鏡下取石適合於相對較小的膽總管下端結石,並不能解決膽囊結石的問題,如果合併膽囊結石,或者結石體積較大,則更適合行腹腔鏡手術膽管取石。
腹腔鏡治療膽結石,顧名思義,醫生不是用肉眼觀察腹腔,而是透過1cm粗的腹腔鏡將影象轉移到電視螢幕上看著電視手術,這樣一來,醫生只要在腹壁上打3個小孔(一般在0.5-1cm),透過插入相應器械將膽囊完整切下,並和膽管結石一塊後從腹壁小孔取出。腹腔鏡治療膽結石的優點很多,如腹腔鏡手術與ERCP取石相比,保留了奧狄氏括約肌的結構完整,避免了奧狄氏括約肌切開可能併發返流性膽管炎、胰腺炎、十二指腸漏、消化道出血以及可能帶來的其它併發症。而且,由於腹腔鏡切口小,所以患者損傷也較輕、術後恢復快,一般第二天可以下床活動,恢復飲食,3天可以出院,7天可以恢復日常活動;術後不留明顯的疤痕,不影響外觀,美容效果好;另外由於切除了膽囊,這種結石不會再復發。
當然,同ERCP一樣,腹腔鏡治療膽結石也有其對應的禁忌症:全身狀態極差如患有嚴重的心肺疾病、凝血機制障礙時,不宜行腹腔鏡手術;或既往上腹部手術病史、感染合併腹腔內廣泛粘連等情況時也不適宜行腹腔鏡手術。
在瞭解了ERCP或腹腔鏡手術膽管取石的各自優點與侷限後,我們應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比如說合並膽囊結石的膽總管結石患者,只要全身狀況允許,能耐受全身麻醉,應首選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在切除膽囊的同時取淨膽總管結石。不合並膽囊結石或肝內膽管結石的單純膽總管結石患者,如年齡不大,仍建議行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對於高齡患者,建議ERCP治療。高齡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全身麻醉風險較大的患者,建議行ERCP取石。另外,ERCP聯合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伴有膽道病變正在成為大多數良性膽道疾病微創治療的發展趨勢,它被發現是安全有效的,拓展了微創技術在膽道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範圍。
專家介紹
鍾崇,男,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 。
國家公派美國哈佛醫學院訪問學者 / 歸華人才 現任廣東省抗癌協會肝癌專業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肝癌及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肝臟病學會膽胰疾病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肝膽胰外科分會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普通外科委員會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科技專案評審專家 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專家庫成員 《腫瘤研究與臨床》《臨床肝臟病雜誌》等雜誌審稿專家 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 醫院“杏林英才” 學術活動。
主要從事肝膽胰外科和微創外科臨床與基礎研究 研究方向:肝膽胰腫瘤外科治療和中藥抗癌機制研究;膽石病微創治療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課題3項 參與科技支撐計劃專案等重大課題研究 已發表 SCI收錄論文8篇,核心期刊文章 20餘篇。
專家簡介:鍾崇,男,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 。
膽管結石是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指肝內外膽管內有結石形成,可分為肝內膽管結石、肝外膽管結石。以肝外膽管結石最為常見。發病因素主要有遺傳、肥胖、膽道蛔蟲、飲食不規律等。肝外膽管結石危害較為嚴重,可導致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急性胰腺炎、肝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肝外膽管結石傳統多采取外科開腹手術治療,存在手術創傷大、術後恢復慢、結石殘餘或復發難處理等問題。目前,較好的用於膽管取石的方法有ERCP取石與腹腔鏡膽管取石等微創方法,那麼,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更好呢?
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是指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部,找到十二指腸乳頭(膽管胰管共同開口於腸道的位置),由活檢管道內插入造影導管至十二指腸乳頭開口部,注入造影劑後進行X線攝片,從而逆行顯示胰膽管的造影技術。不僅用來診斷十二指腸、膽管和胰腺疾病,而且作為微創手段,還可以用來治療膽胰管良惡性病變。透過ERCP技術,醫生不用開腹,只用幾毫米粗的內窺鏡,透過十二指腸乳頭小切口,即可對肝外膽管結石進行碎石、取石、清理等操作。在ERCP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內鏡下鼻膽汁引流術(ENBD)、內鏡下膽汁內引流術(ERBD)、膽道結石碎石取石術等一系列介入治療。此項技術具有不用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併發症較外科手術少、住院時間大大縮短、治療風險低等優點,更有利於患者的恢復,深受患者歡迎。ERCP是目前公認的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臨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已經成為當今胰膽疾病重要的治療手段。ERCP技術己基本替代了傳統外科手術,成為當前肝外膽管結石治療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ERCP並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需知道在正常解剖結構中,膽總管的末端開口於十二指腸,有一類似“單向閥門”的括約肌控制著膽總管的末端開口,使得在正常情況下膽汁可以進入腸道,但腸道內容物卻不能進入膽道,這對避免膽道感染、內容物反流是十分重要的。這一“單向閥門”也成了限制內鏡膽總管取石的“瓶頸”。行ERCP手術進行膽管取石時,要麼破壞該括約肌,要麼先透過各種物理能量將結石粉碎,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單向閥門”產生損傷,永久性破壞了膽管下段括約肌(奧狄氏括約肌)的功能,這一膽管的天然屏障功能喪失,術後可能出現食物及胃腸液返流進入肝內外膽管,使膽管內細菌數量增加,一旦食物殘渣堵塞膽管,那麼膽管炎及菌血症的風險會明顯增加,患者會出現高熱、寒戰和黃疸,嚴重者危機生命。此外。ERCP的其他併發症還有:術後膽道或切開的括約肌出血,十二指腸或胰管穿孔,急性胰腺炎等,一旦發生,治療起來十分棘手。而且內鏡下取石適合於相對較小的膽總管下端結石,並不能解決膽囊結石的問題,如果合併膽囊結石,或者結石體積較大,則更適合行腹腔鏡手術膽管取石。
腹腔鏡治療膽結石,顧名思義,醫生不是用肉眼觀察腹腔,而是透過1cm粗的腹腔鏡將影象轉移到電視螢幕上看著電視手術,這樣一來,醫生只要在腹壁上打3個小孔(一般在0.5-1cm),透過插入相應器械將膽囊完整切下,並和膽管結石一塊後從腹壁小孔取出。腹腔鏡治療膽結石的優點很多,如腹腔鏡手術與ERCP取石相比,保留了奧狄氏括約肌的結構完整,避免了奧狄氏括約肌切開可能併發返流性膽管炎、胰腺炎、十二指腸漏、消化道出血以及可能帶來的其它併發症。而且,由於腹腔鏡切口小,所以患者損傷也較輕、術後恢復快,一般第二天可以下床活動,恢復飲食,3天可以出院,7天可以恢復日常活動;術後不留明顯的疤痕,不影響外觀,美容效果好;另外由於切除了膽囊,這種結石不會再復發。
當然,同ERCP一樣,腹腔鏡治療膽結石也有其對應的禁忌症:全身狀態極差如患有嚴重的心肺疾病、凝血機制障礙時,不宜行腹腔鏡手術;或既往上腹部手術病史、感染合併腹腔內廣泛粘連等情況時也不適宜行腹腔鏡手術。
在瞭解了ERCP或腹腔鏡手術膽管取石的各自優點與侷限後,我們應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比如說合並膽囊結石的膽總管結石患者,只要全身狀況允許,能耐受全身麻醉,應首選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在切除膽囊的同時取淨膽總管結石。不合並膽囊結石或肝內膽管結石的單純膽總管結石患者,如年齡不大,仍建議行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對於高齡患者,建議ERCP治療。高齡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全身麻醉風險較大的患者,建議行ERCP取石。另外,ERCP聯合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伴有膽道病變正在成為大多數良性膽道疾病微創治療的發展趨勢,它被發現是安全有效的,拓展了微創技術在膽道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範圍。
專家介紹
鍾崇,男,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 。
國家公派美國哈佛醫學院訪問學者 / 歸華人才 現任廣東省抗癌協會肝癌專業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肝癌及膽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肝臟病學會膽胰疾病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肝膽胰外科分會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普通外科委員會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科技專案評審專家 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專家庫成員 《腫瘤研究與臨床》《臨床肝臟病雜誌》等雜誌審稿專家 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 醫院“杏林英才” 學術活動。
主要從事肝膽胰外科和微創外科臨床與基礎研究 研究方向:肝膽胰腫瘤外科治療和中藥抗癌機制研究;膽石病微創治療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課題3項 參與科技支撐計劃專案等重大課題研究 已發表 SCI收錄論文8篇,核心期刊文章 2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