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15111395883

    1、認知結構遷移理論,奧蘇貝爾於1963年在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這一理論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遷移是以認知結構為中介進行的,先前學習所獲得的新經驗,透過影響原有認知結構的有關特徵影響新學習。 2、所謂認知結構就是學生頭腦裡的知識結構,是學生頭腦中全部觀念的內容和組織,是影響學習和遷移的重要因素。個人認知結構在內容和組織方面的特徵,稱為認知結構變數,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和穩定性。原有的認知結構就是透過這三個變數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影響。 認知結構的可利用性:是指面對新知識的學習時,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是否具有用來同化新知識的適當觀念。這一特徵涉及學生面對新學習任務時,他頭腦中是否有與新的學習相關的概念或原理及其概括程度。原有相關概念或原理概括程度越高,包容範圍越大,遷移的能力就越強。認知結構的可辨別性:是指面對新知識的學習時,學習者能否清晰分辨新舊知識間的異同。這一特徵涉及新學習的知識與同化它的相關知識的可分辨度,兩者的可分辨程度越高,則越有助於遷移並避免因混淆而帶來的干擾。認知結構的穩定性:是指面對新知識的學習時,用來同化新知識的原有知識是否已被牢固掌握。這一特徵是指同化新知識的原有知識的鞏固程度。原有知識鞏固程度越高,則越有助於遷移。如果學生在某一領域的認知結構越具有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和穩定性,那麼就越容易導致正遷移。如果他的認知結構是不穩定的、含糊不清的、無組織的或組織混亂的,就會抑制新材料的學習和保持或導致負遷移。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代表了從認知觀點來解釋遷移的一種主流傾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卞姓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