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看我獨角獸嗎
-
2 # 守拙的胖子
毋庸置疑的是,印度及東南亞地區是未來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就整體經濟總量的發展情況來看,印度經濟總量排名由1991年開啟經濟改革開放時的世界第16位,上升為2017年的第7位。就印度國內經濟發展階段情況來看,目前印度仍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處於工業化發展初期的國家最為典型的標誌之一就是用於城市化發展的工業原材料產能持續擴張。以重要的工業糧食鋼鐵為例,英國,美國及中國其粗鋼產量曾先後佔據世界總量的一半,世界鋼鐵工業重心轉移從西歐到北美,從北美到東亞。鋼鐵產能重心的轉移是國家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的結果。目前中國已進入工業化後期,對於製造業發展的要求不再僅僅是滿足國內需求,而是向高階製造業轉型升級。而現階段印度城市化率僅有30%,目前經濟發展依賴於基礎工業的支撐,近年來印度粗鋼產能也出現了持續的增長。
在發展國內製造業的過程中,製造業成本則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其中人工成本是製造業成本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各國製造業完全成本的調研測算可知,中國製造業人工成本是印度的2倍左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度的人口優勢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將能發揮一定程度的優勢效能。【在不考慮自然地理條件,政策環境等軟條件】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口數量上的優勢並不代表著人口的素質。與中國的教育制度相比,印度素來注重高等教育而忽視基礎教育,因此印度文盲率高達四成,中國僅有7%。與此同時印度的醫療基礎設施和體系以及公共衛生意識也十分薄弱。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印度每千人僅擁有0.7個床位,在全球217個國家中排行第177位,僅是中國的1/6,比伊朗還少。而在每千人擁有的內科醫生人數中,印度是0.8個,全球排行第131位,處於墊底水平。 印度和中國兩國醫療系統的明顯不同,中國是嚴格監督,印度是放任自流,印度的公立醫院很少,僅佔比21%,中國是96%,中國的醫療保險主要是國家的醫保,而印度主要靠私人保險公司,由此導致兩國個人醫療支出比例的不同,中國個人支出僅佔56%,而印度是73%。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衛生意識很低,獲得清潔水,手套和口罩的機會也有限。印度人生活在充滿汙染和垃圾的環境中,他們對清潔的冷漠態度使整個國家成為細菌的理想繁殖地。印度是世界上兒童死亡人數最高的國家,每年估計有120萬兒童夭折,佔全球每年590萬死亡兒童的20%。下圖拍攝的是印度首都德里,首都德里是地球上汙染最嚴重的城市,就連市長都稱自己的城市為毒氣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測算,印度至少有1.4億人呼吸的空氣超過了世衛組織的安全限值10倍甚至更高。
-
3 # 咚咚咚Ddd
簡單的說吧,人口多帶來的好處,是有上限的,而且這個好處和人口素質有非常大的關係。
科技的進步,可以成百上千倍抵消單純的數量優勢。
比如一臺一方斗的挖機,大致相當於兩百人挖土,一架直升機運輸效率相當於一萬人。
所以只增加數量,不提高素質,是遠遠跟不上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的。
-
4 # 偉心透明20轉好
會帶來什麼優勢呢,除非多個機機發種,多一個人,多一個命,自己養活自己,舍意義都沒有。本著這次肢體戰,人多的確也是一種氣魄。假若疫情殘酷的泛懶於印度,而中國疫情經常性清0,印度會組成潮流般的擁向中國嗎,人多成王啊,人多形成潮湧,衝破邊境。還有一個問題,他與中中國人多,意義不一樣,具有中中國人的智慧嗎,具有中中國人的拼搏精神嗎?都沒有。我還說,印度人多,千萬不要仗勢人多,寄人籬下,聽人遊樂。其實,比較之下,中中國人也蠻喜歡印度小三的,只要他不惹事生非。
-
5 # 青山不掩
誰都知道,任何一個國家,人口多了,不一定是好事,最發達國家,都不是靠人口數量取勝的。
日本侵華,人口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具體戰場,兩百日軍,居然追趕著幾千國民黨軍,拚刺刀的時候,一個日寇對抗三個國民黨軍,國軍不一定佔上風,因為日兵的體力,刺刀熟練程度,槍擊的命中率非常高,居說,三發必中,首先是立式,行進間,站著射擊;首發不中,改成跪式,穩定性大增;再不中,則取臥式,全身著地,穩定性最高,必中無疑。
話說回來,印度也知道,人口多了,實行計劃生育,但政府執行力弱不禁風,民間不認同,不賣賬,不配合,我行我素,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致使人口計劃消泯於無形。
所以,說印度任由人口增長,這個話題的前提不存在,所以特地爭辯幾句,以下就不必再說了。
-
6 # 陳健4396
人口瘋狂增長不一定是好事,人口眾多如果都是受過良好的,那麼對經濟很好。如果都是文盲,那麼對經濟是一種拖累。
印度人口也有十三億多,很快就能追上中國。
西方社會一直在大肆吹捧印度人口年輕化,有人口紅利。
但是印度的人口文盲率極高,有40%,而且脫盲標準也很低,會寫名字就不算文盲!
這樣的文盲,能做工廠的熟練工人嗎?這樣劣質的人口素質,能夠從事大工業生產嗎?
-
7 # Mr蜀北一
問題五花八門,原因錯綜複雜,但每個問題,“Mr這史香”都有自己的觀點,請允許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出於某些原因,印度愛上了與其北部鄰國較勁,但近年來兩國間差距越來越大,印度想從經濟上,軍事上超越鄰國的可能性不大,為此,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使印度終於有能夠超越鄰國的地方,這樣一想,印度挺開心!
這就使印度成為當今世界上,勞動力最充足的國家,而印度廉價的勞動力,吸引了眾多勞動密集型產業落戶印度!
基於眾多廉價勞動力,印度開始了其工業大國之路,以後,印度將成為生產大國,同時也會成為消費大國,這就是勞動力多的好處!
-
8 # 閩藉寫作
印象國土面積利用率高,面向大洋天時地利魚米都有,而且長年四季都能生長種植莊稼,沒有多少空間在浪費土地的形成,所以不但糧食可以自給還有出口。這就給印度國家有很大的空間在養人和發展人方面留下了空間。人力的充足人材就不缺,物價就會穩定,消費方面就會平衡,不會出現什麼物質在那裡滯銷,社會發展就會平衡在順的發展,也不會出現有物價漲跌的出現,大家生活都用的起,沒有什麼高貴之分的物價出現,還會出現物質豐富的供應,養人方面還是養的起人的。所以本國度沒有出現擔心有什麼會多餘人的出現在胡說,只有那些專管閒事的外中國人在那裡胡扯假擔心印度的未來在替印度去考慮他們的人生人口歪正的走向,其實印度國自己不擔心多漲人的出現,反而管閒事的人又把手伸進印度去管閒事了,在替別國去管閒事謀計暗算,不能不說知識飽在算計也會脹害死人的,還是要裝傻一些做人方面的人日子要好過的,結果會有好的出現。
回覆列表
自2018年以來,印度的工作年齡人口(15至64歲之間的人口)的增長超過了受撫養人口,即14歲或以下的兒童以及65歲以上的人口。適齡工作人口的這種膨脹將持續到2055年,即距開始的37年。
印度的“人口紅利”許多亞洲經濟體(中國日本、南韓)都能夠使用這種“人口紅利”,這是聯合中國人口基金(UNFPA)定義為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帶來的增長潛力。之所以發生這種轉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預期壽命的增長趨於穩定之後,總生育率(TFR,即每名婦女的出生人數)下降了。
中國於1994年進入這一階段,這是1978年12月開始經濟改革16年之後的一年。儘管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增長迅速加快,但多年的人口紅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維持了這一速度。
在1978年至1994年的16年間,中國經歷了八年的兩位數增長。自1994年以來的18年中,只有兩年時間,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無法超過8%,但是中國的人口紅利還是非常顯著且有效的。
健康和教育是增長的關鍵在新加坡,分紅開始於1979年,在接下來的10年中,只有兩年時間其經濟增長率不到7%。在這10年中的四年中,這個島國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南韓於1987年進入這一階段,在接下來的10年中,只有兩年時間其增長率降至7%以下。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分紅開始的年份是1979年,在接下來的10年中,增長率僅下降到8%以下。但是,需要重要注意的是,僅人口結構的這種變化並不能推動增長。還有許多其他因素。20世紀末,亞洲的人口紅利使許多國家的GDP增長了7倍。人口基金在其關於人口紅利的解釋性說明中指出,拉丁美洲的增長僅為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