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92865153102

    第一點,從胎體厚度和瓷器重量來區分。

    宋代汝窯瓷器的胎體要比宋代鈞窯瓷器的胎體薄很多,差不多大小的瓷器,汝窯瓷器的胎體厚度約略只相當於鈞窯瓷器胎體厚度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整件瓷器的手感重量,汝窯只有鈞窯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差別巨大,很容易區分開來。

    第二點,從成型工藝和裝飾風格來區分。

    從成型工藝的角度來看,汝窯追求工藝極致,不但要長寬高厚等的黃金比例分割,而且各種環節和細節都要求絲毫不差、毫釐不爽、無可挑剔;而相比較而言,鈞窯的成型工藝就要粗糙隨意得多,對各個環節和細節的處理也有很多不盡人意、有待完善之處。

    從裝飾風格的角度來看,汝窯崇尚大道至簡,主張返璞歸真,追求那種型至簡而功甚繁、寓繁於簡以簡御繁的最高工藝境界;而鈞窯則崇尚中庸平和,主張穩重端莊,追求那種樸素自然、表裡如一、自然天成。

    第三點,從釉色來區分。

    從釉色來看,汝窯是對釉色的要求和追求都極其苛刻的瓷器品種,為了實現釉色的飽滿度、濃厚度和醇厚度的極限化,為了達到釉面“玉質感”、“玉石感”的協調、和諧、統一與純粹,汝窯對“泥的藝術”、“火的藝術”以及“泥與火的綜合藝術”的各個環節和細節都進行了絲絲入扣、精細入微、精準無誤的除錯、調整和調理,最終實現了釉色最純粹、最純淨、最飽滿、最醇厚的青瓷魁首之目標。

    而鈞窯則是對釉色的要求最寬泛、最包容、最縱容因而釉色也最豐富、最駁雜、最多樣的瓷器品種,鈞窯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渾然天成,所以,鈞窯基本放棄了對“火的藝術”的各個環節和細節人為精準控制,而是讓處在陰陽向背各不相同爐窯位置的鈞瓷“各安天命”、“本色出演”、“擅自發揮”,從而實現了“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而且“鈞瓷無對、鈞瓷無雙”的半天然壯舉。

    第四點,從釉質來區分。

    汝窯為了釉色的醇厚完美,對釉質進行了精細調整和精準控制。“乳濁釉”是實現釉色、釉面觀感最佳化的關鍵,汝窯透過一系列的摸索和探索,最終總結出來一整套精準控制“乳濁釉”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濁而不汙”、“濁而不髒”、“濁而不混”和“濁而不渾”,實現了“乳濁渾厚”、“乳濁濃豔”、“乳濁厚重”和“乳濁醇厚”。

    鈞窯也用“乳濁釉”,但為了釉色的豐富性、多樣性、複合性和複雜性,鈞窯則徹底放棄了對“乳濁釉”釉料構成成分、比例以及溫度氛圍的精準控制,所以鈞窯的“乳濁釉”跟汝窯的“乳濁釉”幾乎沒有任何可比性,往往看起來是“濁而且汙”、“濁而且髒”、“濁而且混”和“濁而且渾”的,其純粹性、純淨度不可同日而語。

    第五點,從釉面來區分。

    汝窯瓷器的釉面全部都是純粹、純淨而統一一致的單一純色,絕對不容忍、不容許、不容讓任何其他色彩的摻雜與駁雜,純淨、純粹而醇厚,寧靜、恬淡而高雅,欺冰賽玉,靜若處子,緲若天仙,令人賞心悅目、神清氣爽、心生崇敬與憧憬。

    鈞窯瓷器的釉面則如“百變神君”和“萬花筒”,通體一色者很少,即使是這種通體一色者跟汝窯也相差很遠,釉色釉面差距明顯,胎體形制差距更大,一眼可辨,一掂可分;鈞窯一體雙色、一體多色者最多,基本佔了鈞窯瓷器總量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因而從釉面色彩的“駁雜性”來區分宋代汝窯和鈞窯也極其簡單、直觀、有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咖啡廳設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