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昳萍文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大臣。于謙詩作歸隱情懷的表達與慷慨悲涼的風貌預示了詩壇風氣的轉向。在臺閣體流行的高峰期,文人們是忌諱表達激烈的情懷與悲傷的情感的,從而保持了其創作風格的雍容,以便發揮其鳴盛的政治作用。

    于謙評價

      于謙一生,可謂歷經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的磨難。先是參加科舉考試時,以狀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幾乎名落孫山。無它,就因為他不肯對主考官溜鬚拍馬招致妨恨而已。等到當上官,又因為敢於為民請命,嚴懲作奸犯科權貴,而受到排擠打擊。人家當官前呼後擁,盡顯官威;于謙當官便服一套 瘦馬一匹。同僚並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卻說他壞了官場規榘。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軍席捲南下,明英宗偏聽全無軍事常識的太監指劃,結果土木堡一戰,明朝最精銳的三大營,共約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做了階下囚。訊息傳到京城,有人主張南逃,有人主張投降。危急關頭,于謙挺身而出,痛斥種種逃跑主義投降主義,調集各路兵馬保衛京城。敵方以明英宗為人質,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則就殺掉英宗。有人又主張獻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謙卻義正詞嚴地質問:到底國家民族重要,還是英宗的個人生命重要?堅決拒絕敵軍最後通牒。于謙帶領22萬大軍,堅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敵人的進攻。侵略者見死傷慘重撈不到半點油水,又顧慮中原畢竟國大力大,正所謂爛船尚有三斤釘,一個不小心被于謙反攻過來恐怕後果堪虞。就賣個順水人情,在退軍之時將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謙抗敵之功,卻恨于謙不聽蒙古兵之勸,幾乎命喪刀下,就找個藉口把于謙下獄,隨即斬首,一洩私憤。一直到明英宗死後,明憲宗登位,才為了平息民憤收買人心,下令為于謙落實政策,平反昭雪。生衰死榮,令人握。怪不得民諺說:忠忠直直,終須乞食,奸奸狡狡,朝煎晚炒。

  • 2 # 奮鬥的陽光

    于謙一位相聲演員是很多人都認可的一位老師,他特別的有創意,總是和郭德綱一起配合出演相聲他的相聲非常走心,總是能夠感覺他內心的想法,而且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那種呼喊聲,他的相聲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事,對生活的渴望,對生活的理解,因為現在很多的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歷山大流浪狗什麼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