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你的周圍寶貝甜蜜餞兒

    初中階段吧!小學五六年級還是處在對大孩子的好奇和盲從上,到了初中,尤其初二初三,孩子有獨立的意識,但還沒有足夠的生活閱歷獲得父母的尊重和支援,叛逆由此而來。

    我從小是屬於乖乖女,好學生那一類的,學習好,在家聽話,初中想剪個頭髮因為沒出正月(我們那的習俗是不出正月不剃頭)被我爸說到哭,會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在一些小事上常被爸媽否定,我就覺得,那我不需要聽你們話了,反正我不管做什麼你們都覺得不好。青春期過了之後就性情大變了,變得很強勢、獨立(也可能是隨我爸,潛能逼發出來了),現在大四,屬於事業型女強人。

    另外,個人覺得孩子叛逆真的是希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像竇靖童就說家裡的氛圍一直很民主,自己沒必要叛逆,尤其是為了叛逆而叛逆更是沒有必要。透過叛逆的行為來向父母親人表達獨立的想法,這個時候父母最好是能夠做到不要把“否定性語言”掛在嘴邊,要學會聽孩子說,尊重孩子的想法甚至在安全的範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作為吧。

  • 2 # A卡斌引尖

    社會發展的已經不能用階段來概括了,現在的孩子對於社會的認知,很多都是從傳媒理解或是認知的,當他們認為懂了,也就開始有思維和認知了,叛逆和矛盾也就開始滋生了。

  • 3 # 陪你從6歲到長大

    我記得我的叛逆期是從高中開始的。

    初中畢業,我以全縣121名的成績進入了我們縣城的重點高中,我承認,我是一個愛玩的孩子,重點高中一個班有70多個人吧,老師是一個不怎麼管的老師,我就開始了我的叛逆生活。 高中影片頭拍照

    我的高中差不多的時間是在我們那的普通高中度過的,因為要好的朋友都在那個高中,我開始學著曠課,網咖包夜,開始好吃好喝好玩的日子。那時候同學不能打電話到我家的,父母稱呼我那些朋友是狐朋狗友,寒假我們可能在外邊遊蕩到凌晨兩點,打牌,放煙花炮竹。在這宣告一點,我沒有處朋友,那時候只是覺得好玩,能玩在一起就玩唄。週末我是不願意回家的,一個月拿一次生活費,父母也不知道我在學校做什麼。

    作死的日子總是很快,一眨眼到高三了,我在高二文理分班的時候就進了普通班。羨慕和我一個進重點班的朋友,高考結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我僅過了二本線十分,上了一個很很一般的大學。大學時候的我

    回想起來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會或長或短的經歷一段叛逆的時期,也許是小學五六年級,也許是初中或者高中,甚至是大學,但是不可跨越。所以,當孩子們出現這段時間的時候,父母們不要逼的太緊,也不能像我的父母那樣不管,要有的放矢,和孩子們談談心,或者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和心胸,平穩的度過那段不和諧的日子。

  • 4 # 豆芽的媽媽8866

    初中孩子漸漸脫離家長的掌控,生理和心理都開始成熟,絕大多數開始出現叛逆心理,此時更需要理解,家長需要更多的同理心!

  • 5 # 黃教練數學

    學生的叛逆多辦發生在初二、初三到高一這個時間段。孩子處於青春期,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得到家長的認可。孩子這時從心裡自認為是大人,自已的事要自己作主,孩子在這個想要獨立的人格。家長說東,孩子偏要往西,處處與家長作對,不再是過去聽話的乖乖。家長多關照孩子,多從孩子的角度思考,改變說話的口氣,變命令式為討論式,多與孩子正面溝通,順利度過叛逆期。

  • 6 # 長弓永銳

    看到你們的問答,我覺我的少年好失敗啊!我都沒有過叛逆期,每當想起爸媽為了交我的學費,在夜裡冒著雨偷偷把一些糧食運到外鎮去賣,(因為那時國家按定價收糧,每個大點行政區域都有糧管所,不允許高價賣給私人加工企業,實際上一百斤也就貴幾塊錢)我就沒有什麼叛不叛逆,學不好都不好意思回家。上面有位小姐姐的回答讓我只想找塊豆腐撞牆,她的謙虛讓我無地自容,玩玩耍耍、胡玩瞎混的都過二本,咱good good study,卻差點被扔出三本。我只能說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註定人生就不一樣,叛逆是因為感動太少,我的父母沒多大文化水平,從來沒有面對著教育過我,他們用自己的愛,自己的行動感染著我。我一直認為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的說教,而是父母的背影。說多了就煩了,看多了就感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漆上面的膠怎麼弄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