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禮,字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人,大業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時期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屬於河東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輩已經沒落。父親薛軌早喪,雖自幼家貧,但是習文練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過人.但是生於亂世之中,未有什麼發展,長大務農,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飯量。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志,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他的妻子說:“有本事的人,要善於抓住時機。現在當今皇帝御駕親征遼東,正是需要猛將的時候,你有這一身的本事,何不從軍立個功名?等你富貴還鄉,再改葬父母也不遲!”仁貴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告別妻子,去新絳州城裡找張士貴將軍,應徵入伍,開始了他馳騁沙場40年的傳奇經歷。 跨海保主徵高麗,白袍一舉成威名 剛當成小兵不久,薛仁貴就憑藉自己的勇猛立功了,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於洛陽出發出征高麗。同年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唐朝將領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無人能救,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麗一將領人頭,將頭懸掛於馬上,敵人觀之膽寒,遂退,劉君邛被救.想一想他只是唐軍的一個小兵,但敢為大將之事,勇氣甚甲,本領更佳,此役過後,薛禮名揚軍中. 隨後不久,薛仁貴在安市之戰中把自己的武藝發揮的淋漓盡至,憑此一戰,完全可以說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猛將。貞觀十九年(645)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至安市,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25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唐太宗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戰薛仁貴可能是要把握機會出名,於是身著奇裝異服,與其他士兵不一樣的白衣,手持方天畫戟(歷史明確記載,他才是使用方天畫戟這種武器的名將)腰挎兩張弓,單騎衝陣,一個人殺入敵人25萬大軍的陣勢裡面,打的敵人是陣型混亂而無法戰,高延壽、高惠真屢次想重新組織佇列殺起來,可是被薛仁貴衝殺的七零八落,唐軍大舉跟進,高麗軍大敗。戰時,李世民在遠遠的地方已經望見那個白袍小將在人山人海中精彩搏殺,非常驚訝,接著就是驚喜,於是戰後,李世民立即召見還只是小兵的薛仁貴,賜馬二匹,絹40匹,生口10人為奴,並提拔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一個身無任何官職的小兵被皇帝親自召見,可見實力非同小可。[1] 後來唐軍被困在安市城,江夏王李道宗獻策派兵偷襲平壤,以調虎離山之計將安市城敵軍引向平壤一線,以攻取安市城。因為皇帝在軍中,長孫無忌極力勸阻,恐皇帝安危,不敢偷襲平壤,未成。加之李績大放厥詞,破城之日,屠殺城內軍民百姓,以至於守城將士更加齊心合力,此後久攻不克,後值冬天大雪,糧草不濟,隧撤退.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說了這樣的一翻話:“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意思是我的將領們都老了,現在遇到戰事已經不堪忍受這種重負了,我想挑選年輕能幹的將軍,沒有比得過你的了,這次征伐,就算得到遼東也不是我高興的,最高興的是能得到你這樣的一個人才。”太宗“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幾乎成了名言.拿盡遼東大地,百萬領土來評價薛仁貴,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又提升為右領軍中郎將。 看守玄武十二年,危難忠膽救高宗 當然,回到中原以後,薛仁貴被委以重任,統領宮廷禁衛軍被派駐紮玄武門,宮廷禁衛軍雖不是職位特別高的官,但那是守衛皇帝的安全工作,是很拉風,很酷,而且很重要的職位,一個農民出身計程車兵而且沒有任何家庭背景和人際關係的人,可以被皇帝這樣信任,足可見其忠義與實力,加上那是唐太宗得天下的門,也能看出意義非凡,這個“守天下之門”日後他也做到了.就這樣沒什麼戰事,薛仁貴守了12年半的玄武門,途中千古一帝唐太宗也去世了,縱觀薛仁貴起家,是唐太宗親自發現了這塊埋在土裡的金子,但是真正給了他叱吒風雲的軍事舞臺的人是唐太宗的兒子,雄韜大略的唐高宗。唐高宗永徽五年(654),閏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爆發。水衝至玄武門,保護皇帝的人大多都已逃命去了,薛仁貴很憤怒,說:“安有天子有急,輒敢懼死?”然後薛仁貴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呼以救高宗。高宗感其恩,說:“賴得卿呼,方免淪溺,始知有忠臣也。”多虧靠了你,我才沒有被水溺死,我才知道這世上有忠臣啊。並特賜御馬一匹。根據記載,這次山洪附近死了幾千人。幸好薛仁貴在,否則中國歷史可能就該改變了。唐高宗非常感謝薛仁貴,以至於日後多次提起這事,這件功勞也許大家認為不是什麼開疆擴土的大功,但是皇帝認為這功很大,畢竟是救了自己一命,從此薛仁貴的人生上了一個新臺階。
薛禮,字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人,大業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時期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屬於河東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輩已經沒落。父親薛軌早喪,雖自幼家貧,但是習文練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過人.但是生於亂世之中,未有什麼發展,長大務農,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飯量。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志,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他的妻子說:“有本事的人,要善於抓住時機。現在當今皇帝御駕親征遼東,正是需要猛將的時候,你有這一身的本事,何不從軍立個功名?等你富貴還鄉,再改葬父母也不遲!”仁貴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告別妻子,去新絳州城裡找張士貴將軍,應徵入伍,開始了他馳騁沙場40年的傳奇經歷。 跨海保主徵高麗,白袍一舉成威名 剛當成小兵不久,薛仁貴就憑藉自己的勇猛立功了,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於洛陽出發出征高麗。同年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唐朝將領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無人能救,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麗一將領人頭,將頭懸掛於馬上,敵人觀之膽寒,遂退,劉君邛被救.想一想他只是唐軍的一個小兵,但敢為大將之事,勇氣甚甲,本領更佳,此役過後,薛禮名揚軍中. 隨後不久,薛仁貴在安市之戰中把自己的武藝發揮的淋漓盡至,憑此一戰,完全可以說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猛將。貞觀十九年(645)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麗,不斷擊敗高句麗守軍,六月,至安市,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25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唐太宗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此戰薛仁貴可能是要把握機會出名,於是身著奇裝異服,與其他士兵不一樣的白衣,手持方天畫戟(歷史明確記載,他才是使用方天畫戟這種武器的名將)腰挎兩張弓,單騎衝陣,一個人殺入敵人25萬大軍的陣勢裡面,打的敵人是陣型混亂而無法戰,高延壽、高惠真屢次想重新組織佇列殺起來,可是被薛仁貴衝殺的七零八落,唐軍大舉跟進,高麗軍大敗。戰時,李世民在遠遠的地方已經望見那個白袍小將在人山人海中精彩搏殺,非常驚訝,接著就是驚喜,於是戰後,李世民立即召見還只是小兵的薛仁貴,賜馬二匹,絹40匹,生口10人為奴,並提拔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一個身無任何官職的小兵被皇帝親自召見,可見實力非同小可。[1] 後來唐軍被困在安市城,江夏王李道宗獻策派兵偷襲平壤,以調虎離山之計將安市城敵軍引向平壤一線,以攻取安市城。因為皇帝在軍中,長孫無忌極力勸阻,恐皇帝安危,不敢偷襲平壤,未成。加之李績大放厥詞,破城之日,屠殺城內軍民百姓,以至於守城將士更加齊心合力,此後久攻不克,後值冬天大雪,糧草不濟,隧撤退.途中,李世民對薛仁貴說了這樣的一翻話:“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意思是我的將領們都老了,現在遇到戰事已經不堪忍受這種重負了,我想挑選年輕能幹的將軍,沒有比得過你的了,這次征伐,就算得到遼東也不是我高興的,最高興的是能得到你這樣的一個人才。”太宗“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幾乎成了名言.拿盡遼東大地,百萬領土來評價薛仁貴,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又提升為右領軍中郎將。 看守玄武十二年,危難忠膽救高宗 當然,回到中原以後,薛仁貴被委以重任,統領宮廷禁衛軍被派駐紮玄武門,宮廷禁衛軍雖不是職位特別高的官,但那是守衛皇帝的安全工作,是很拉風,很酷,而且很重要的職位,一個農民出身計程車兵而且沒有任何家庭背景和人際關係的人,可以被皇帝這樣信任,足可見其忠義與實力,加上那是唐太宗得天下的門,也能看出意義非凡,這個“守天下之門”日後他也做到了.就這樣沒什麼戰事,薛仁貴守了12年半的玄武門,途中千古一帝唐太宗也去世了,縱觀薛仁貴起家,是唐太宗親自發現了這塊埋在土裡的金子,但是真正給了他叱吒風雲的軍事舞臺的人是唐太宗的兒子,雄韜大略的唐高宗。唐高宗永徽五年(654),閏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爆發。水衝至玄武門,保護皇帝的人大多都已逃命去了,薛仁貴很憤怒,說:“安有天子有急,輒敢懼死?”然後薛仁貴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呼以救高宗。高宗感其恩,說:“賴得卿呼,方免淪溺,始知有忠臣也。”多虧靠了你,我才沒有被水溺死,我才知道這世上有忠臣啊。並特賜御馬一匹。根據記載,這次山洪附近死了幾千人。幸好薛仁貴在,否則中國歷史可能就該改變了。唐高宗非常感謝薛仁貴,以至於日後多次提起這事,這件功勞也許大家認為不是什麼開疆擴土的大功,但是皇帝認為這功很大,畢竟是救了自己一命,從此薛仁貴的人生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