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友振
-
2 # 跬步求索
親 皇帝內經不是皇帝寫的內經,至於為嘛要叫皇帝內經,有點類似現在需要說服力就提馬雲說XXX差不多。所以莊子裡介紹孔子問道的情況,預言故事和史實不要搞混了。道教和佛教互黑的時候對方神話裡的最高神都跑到對方神話裡任了個職,官還都不大。
至於統一儒釋道,歷史上三教合流並非只發生過一次。畢竟除老子親自下場外,儒釋兩家的祖師爺都沒有親自下場。典籍是弟子整理的日常語錄。各個弟子怎麼理解本來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你完全沒必要摳著其中一兩個故事或概念來說整合的。前人幹過了,三家不對立。就你提到的程朱理學裡很多概念拿出來很難說這完全是儒家的和道家或佛家完全木有關係。至少我知道最早的合流那是西漢的事情了。這情況在其他兩家也一樣。
最後個人覺得研究點有用的東西吧。經驗類的東西本來就因為其中邏輯的不連貫或不細緻弄出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比如中醫,傳下去的是經驗,導致那些祖傳秘技永遠是老子比兒子強,兒子模仿老子永遠會有幾分走樣。幾代人這麼走下來要麼就技藝完全失傳,要麼就把老祖宗擺上神壇。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出什麼來難的一匹。你研究傳統國學思想,不想辦法補充其中的邏輯連貫和嚴密,而從裡面的八卦故事入手,可能研究結果會是對的,但總讓人覺得怪怪的。
-
3 # 白居士點玄機
天下宗教本一家,佛為法王餘菩薩;
觀音化身伏羲氏,分判陰陽創八卦。
又化黃帝和神農,中醫活人作農稼;
孔子老子皆佛遣,二聖震旦施教化。
儒童菩薩化孔子,迦葉來把老子化;
光月菩薩化顏回,耶穌印度學佛法。
基督回教也同源,真主安拉即菩薩;
菩薩化身無量億,不同國邦度大家。
-
4 # 作家王天祥
老子的道學和孔子的儒學雖有交叉融會之處,但畢竟是兩種思想體系,兩種道理。
能提出以老子道學去統孔子儒學的人,不是奇才,是奇葩!
我生愚魯,不可企及!
-
5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為什麼用老子“道體”統一孔子文化?其原因有六:
其一,早在三國曹魏時期,玄學創始人王弼(226~249)、何晏(190~249)、夏侯玄(209~254)就提出用老子“道體”解說儒家典籍、“名教”(儒家禮教),強調老子自然觀“無”為本,名教(儒家禮教)為末,把二者統一起來。
其二,2018年中央檔案《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第二部分第5條核心思想理念中,提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鑑。”這其中就肯定和指明瞭“道法自然”的哲學地位、意義和作用。而我所闡釋的“道法自然”——效法廣義自然界(含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歷史活動領域)普遍存在的辯證發展規律,包括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和否定之否定規律(詳見筆者於8月10日回答“老子‘道法自然’的法是什麼意思,自然又是什麼意思,道又該如何理解?”),與中央對“道法自然”所肯定和指明的,是高度一致的。再加上老子哲學基本問題,哲學物質觀、一系列範疇、唯物論的認識論和唯物史觀等,就是老子“道體”的全部內涵,完全可以統一孔子文化。
關於“惟道是從”,有的網友不理解,我簡釋一下。《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其中“孔德”——大德,就是“道用”,範圍廣泛;“道”就是上述“道體”。它與大德這個“道用”關係,是綱與目、主與從的關係,一切“道用”包括孔子的“道用”內涵都必須服從的。所以老子稱之為“惟道是從”。
其四,孔子五十一歲後在老子多次訓迪下得“道”,這個“道”被老子認可。他倆用類比推理方法描述的事物相互作用就是唯物辯證法。而孔子學說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辯證思想,例如《荀子·子道》記載:“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最後孔子告訴子貢:“子從父,奚⑤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意即子從父命,要審其“所以”;臣從君命,要審其“所以”。如果正確,服從之,叫做孝,叫做忠(否則,盲從不能視之為忠、孝),就體現了孔子的辯證思想。
其五,按照《漢書·藝文志》記載,《論語》是孔子學生根據各自的筆記,在孔子死後,彼此往來,聚集材料而討論編撰的。且孔子學生能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只有顏回,可顏回英年早逝,這樣《論語》難免有出入。例如《論語·子罕》:“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意即孔子很少談到利、命與仁。可《論語》二十個部分,除了《學而第一》、《為政第二》、《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外,有十六個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講仁,而且闡釋的都不一樣。同時,綜合各種史書記載,《論語》有些論述與孔子在世的言論有相悖之處。例如《繫辭·上》:“子曰:‘……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這是孔子說的話,其中提到“崇效天,卑法地”,就是效法天地大自然辨證發展規律,而《論語》有的就不符合孔子這個要求。此外,歷史上孔子文化幾起幾落,有人推崇,有人抨擊,需要返本清源,撥亂反正。而要做到這一點,惟用老子“道體”統一才行。
其六,我參加悟空問答七個月多,發現網友對孔子文化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支援,有人反對,甚至意見很大。而我認為要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正確看待孔子文化,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為了古為今用,有利於傳承、傳播,統一孔子文化勢在必行,且意義重大、深遠。
上述說明,用老子“道體”統一孔子文化,既有必要,也有可能。這就是為什麼用老子“道體”統一孔子文化的原因或理由。
嚴正宣告:
回覆列表
老子的《道德經》誰看懂了?什麼是道?什麼是德?連道德都未看懂,都不知是什麼東西,就妄想用”道體”統一孔子文化,這不是痴心妄想,就是痴人說夢,豈不是天大的笑話!真能把活人笑死,把死人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