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力水手2539
-
2 # 昨遲人
作為鼎足三分的勢力中擁有最為龐大疆域和國力的一員,曹魏的歷史呈現出了一個階段性的發展脈絡。初代的曹操以自己過人的軍事和政治能力從諸侯中脫穎而出,擊敗了包括最大對手袁紹在內的諸多強敵,開創了北方統一的新風。繼任的曹丕雖然統治時間短暫,但是成功地完成了漢魏禪代這一歷史任務,並且將王朝政治發展的軌道重新帶入到了士族政治的既定路線上。至於第三代皇帝,魏明帝曹叡,則更加是一位一言難盡的人物,在他身上可以發現諸多看似矛盾卻同時又能夠和諧的、對立統一的特點。可以說曹叡對於曹魏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從正面來說,還是負面來看,皆是如此。
一,疑惑的嫡子曹叡字元仲,是曹丕的嫡長子,但是比較尷尬的是曹叡的身份,這是因為曹叡之母甄氏在嫁給曹丕前曾經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正因為這點導致了後人對於曹叡究竟是曹丕的親子,還是袁熙的遺腹子這一問題浮想聯翩。當然關於這件事,更為重要的依據還在於曹丕對於甄氏和曹叡的態度上,根據《三國志》記載,曹丕對於甄氏最開始是寵愛有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曹叡慢慢長大後,曹丕漸漸開始冷落甚至苛待甄氏,並最終將其賜死。而對於曹叡,曹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並沒有將其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只是因為後來曹丕其他子女極少有成年人選,再加上曹叡本身就是長子,曹丕才在身患重病不久於人世的時候匆忙確立其為繼承人。這種種疑點,似乎都預示著曹叡的繼位並不那麼地合情合理,期間似乎有著一些不為人所知的隱秘情況。
當然這個說法也只能看作是一家之言,要辯駁起來並非什麼難事,首先曹叡深得曹操喜愛,並且多次誇獎曹叡是一個能夠繼承自己事業的優秀後輩。如果說曹叡真的不是曹丕的親生兒子,以曹操那種多疑且喜怒無常的性格,只怕早就看出來並且加以處理了,怎麼可能對其寵愛和信任有加到親自為其背書的程度呢?另外曹丕對甄氏的態度也是有一個變化過程的,畢竟沒有那個男人會容忍自己的妻子給自己戴十幾年的綠帽子,如果說曹叡真的不是曹丕的親生兒子,他也不會放任曹叡長大成人到能夠繼承自己事業的年齡。因此說關於曹叡的身世這個問題,實際上只能說是後人的腦洞發揮而已,可信度並不是很高。
二,繼位的幼主不管怎麼說,公元二二六年,四十歲的曹丕病逝,曹叡繼位,此時的曹叡僅有十三歲,曹丕為其配備了四位輔政大臣各司文武。實際上這種架構並不穩定,歷史上幼主跟輔政大臣之間所產生的矛盾數不勝數,前面有漢宣帝和霍光,後面有康熙和鰲拜,往往隨著幼主長大成人,之前伴隨著時間所積累的齟齬會不斷地滋生放大到一個難以遏制的程度。而曹魏所面臨的境況比較西漢和滿清兩個統一王朝顯得更加艱難,西有蜀漢、東有孫吳,這種局面下需要曹叡所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更能夠考驗他的真實水平。
索性曹叡並沒有辜負祖父和父親對其的期望,在剛剛繼位時便展示出了過人的才幹。此時孫權聽說曹丕病逝,便發兵試探性進攻江夏,朝廷的大臣都建議曹叡應該儘快派兵前往救援,但曹叡卻認為東吳不善於陸戰,加上後勤補給的問題,很難打下江夏。毋須勞師動眾,固守便可。事實驗證了曹叡的判斷,孫權的進攻在曹魏軍隊的防禦下果然無功而返。兩年後,蜀漢丞相諸葛亮開始了北伐,曹叡在應對諸葛亮的方式上再次展現出了其出色的戰略眼光,透過任用曹真和司馬懿兩位都督,以守代攻與蜀漢比拼國力,成功地將諸葛亮的北伐勢頭遏制在了魏蜀邊境一代。最終使諸葛亮壯志未酬地病死在五丈原,解除了魏國所遭遇的挑戰。
不僅在軍事上,內政上曹叡也依然有著出色的建樹,透過整理和制定法律加強了曹魏的中央集權,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自魏文帝曹丕以來便不斷擴張的世家大族力量。另一方面,發展和恢復經濟,使曹魏的國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和發展,並且鼓勵農業生產,可以說曹叡在位的十多年裡,相對來說是曹魏內部政治最為穩定,發展也最為高速的時代。
三,繼位的隱患然而曹叡卻也給曹魏的發展和後來司馬氏篡奪權力埋下了種子,當然這主要是由於兩點,其一是曹叡的壽命。這隻能說是歷史開的玩笑,無論誰都想不到曹丕和曹叡父子竟然都是壯年去世,一個四十歲,另一個也只有三十六歲。他們自己都沒有來得及佈置下身後事,自然而然的也給之後權臣把控朝政埋下了種子,實際上如果不是曹叡個人能力過於出色,與高平陵之變類似的政治事件恐怕是要發生在曹叡時代了。另一方面,因為曹叡的執政沿襲了父親打擊宗室的方針,也讓曹魏在面臨內部問題時缺乏忠誠和核心的力量為其保駕護航,更何況曹叡在其父親留下的底盤上更進一步,對於世家大族也有著濃厚的不信任感,這讓已經成為曹魏政壇主宰力量計程車族們也對曹魏的統治抱有冷眼旁觀乃至於幸災樂禍的態度。
當然,更為直接的導火索也有兩點:首先是曹叡沒有嫡親的子嗣,繼承他皇位的齊王曹芳是他的養子,在天然的號召力上就缺失了一部分;其次他所指定的輔政大臣,曹爽是一個昏庸無能之人,遇到突發事件立刻失去了個人的意志,坐等被殺,而司馬懿,誰也沒想到七十多歲的司馬懿居然依然能夠保持清醒的判斷力和殺伐果斷的意志力。最終,諸多偶然和必然的因素摻雜在一起,導致了曹魏的大權旁落,曹叡的期望化為泡影。
-
3 # 音說歷史
和諸葛亮跟司馬懿比起來,曹叡簡直是籍籍無名。曹叡是司馬懿的主公,被尊為魏明帝。曹叡是曹丕和甄氏的兒子。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描繪的就是甄氏。曹操十分喜歡他,覺得自己的江山至少可以傳三代,常帶他在身邊,他是在朝堂之上長大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公元二二六年,曹丕去世,二十三歲的曹叡成為魏國皇帝。吳蜀兩國透過和親結為同盟,對魏國形成左右夾擊之勢,他們先後對中原用兵。孫權親領大軍北伐,圍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堅守城池。朝中大臣主張發兵援救,曹叡顯認為孫權的優勢在於水戰,如今棄船上岸,堅城之下,他是不敢久留的。侍御史荀禹,徵召各縣民兵晚上在山上散開,大家一起點燃火把,高高舉起。孫權看到漫山遍野的火把,竟然嚇得匆匆退兵。大臣們對曹叡的這次謀斷刮目相看。公元二二七年,蜀國國家富足軍隊整肅,諸葛亮上《出師表》,決定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目標直指東漢舊都洛陽。諸葛亮兵出斜谷,派趙雲和鄧芝為疑兵吸引曹真魏軍主力,自己則率軍出岐山,魏國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向他投降。曹叡在洛陽點五萬步騎,前往長安鎮守。命令曹真進攻趙雲,張郃進攻街亭馬謖,結果馬謖大敗,諸葛亮不得不退兵,三郡迅速被魏國平定。公元二三四年,蜀國和吳國一起向魏國發動進攻,曹叡坐鎮洛陽調兵遣將。二月諸葛亮兵出斜谷,曹叡命司馬懿率軍與蜀軍對陣,堅守不戰。諸葛亮用激將法頻頻派人下戰書,並給司馬懿送來女子服飾,諷刺不像爺們。司馬懿抵不住壓力作勢上書請戰,曹叡派使者前來勒令司馬懿及部下不得出戰。雙方僵持渭水之濱,諸葛亮進退維谷。五月孫權大舉北征,派陸遜和孫韶各率萬人沿淮沔北上,自己親率大軍圍攻合肥。曹叡拒絕撤出合肥堅守壽春,曹叡親率大軍東征,距合肥還有幾百裡時,久攻不下的孫權聞訊撤軍,陸遜和孫韶也迅速撤退。
回覆列表
完善與鞏固曹操與曹丕遺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就是重視農桑,關注民生,成為當時三國中,經濟和人口發展最為活躍的國家。重視與其他民族和平共處,使臣服於中原的其他周邊民族甚至包括了日本,各民族能夠共處相互貿易,不再是武力搶奪,繼續嚴格的宗室禁錮政策,不讓國家有毀於家族內部紛爭的風險,犧牲了家族利益,利了國家和人民。與後來的晉國形成鮮明反差,重視文化教育,成為三國當時的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