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橘子皮夕夕

    【原文欣賞】 《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正音正字】   樽zūn  羞(同饈)xiū  直(同值)zhí  箸zhù 【課文分析】   《行路難》是李白寫的三首《行路難》中的第一首。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李白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朋友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要是在平時,李白一定會為美酒佳餚和朋友盛情而“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李白不是那種軟弱的人。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達了不甘消沉、繼續追求的情緒。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想到兩位始窮後通的人: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垂釣碧溪”,終於遇見文王而成就大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特殊經歷,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當李白回到現實中來,又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路在何方?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   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自己一定能像劉宋時宗愨說的那樣,乘風破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歌行中只算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原因,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起伏變化。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這似乎是一次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顯示出感情波濤的強烈衝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旋即又恍然神遊千載,彷彿看到了呂尚、伊尹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鬱與追求,急速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真地傳達出了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追求的複雜心理。 【原文欣賞】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課文分析】   《送友人》,是李白非常有名的送別詩。全詩充滿了詩情畫意。   一開頭,先寫明送別之地“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朋友遠行,李白遠送,兩人騎著馬,並轡來到城外,放眼遠望:青翠的山巒,如畫的景色,使即將遠行的朋友忘記了征程;而近處:波光粼粼的流水緩緩地向城東淌去,似在代替李白述說著悠悠的別情。一、二句不但對偶工整,而且色彩明麗,組成一幅有聲有色、有情有意的郭外送別圖。   三四句,緊承一、二句。出句,點明題目。對句,交代這位朋友是孤身在外,如今又要遠行他鄉。孤蓬是一種隨風漂轉的荒草,這裡借喻遠行的朋友別後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逝,蹤跡難尋了。   五六句,不僅寫得十分工整,同時寓意也十分豐富,用漂浮不定的“浮雲”和無限傷感的“落日”表達雙方此時複雜而又無奈的心思。天空的一片白雲,隨風變幻,就像友人的行蹤從此山南水北,已是任意西東了;而天邊那一輪如火的殘陽正在徐徐落下,似乎對即將告別的大地戀戀不捨,正好貼切地傳達了李白對朋友的惜別之情。結合前文,在這山青水麗、落日銜山的背景下,與朋友分手,怎不令人愁腸百結!   七八句,友人揮手告別,這是全詩中唯一涉及行人的具體動作。這一動作再一次打開了作者內心感情的閘門。但是李白沒有直接描寫自己此時的感受,而是宕開一筆,用“蕭蕭班馬鳴”這一場景來結束全篇。這一句出自《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班馬”就是離群之馬。詩人和朋友在馬上連連揮手告別,而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意,臨別時忍不住同時仰天長嘯,這不期而至的“馬鳴”,使全詩籠罩在蒼勁而又有幾分悲涼的氣氛中。 【原文欣賞】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課文分析】   《月下獨酌》,表達了詩人苦悶與孤獨的內心世界。   開頭寫“獨酌”的場境。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人物只是他一個,動作是獨酌。詩人突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過來,化成了三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變得熱鬧起來了。   儘管詩人盛情邀請,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影子也不會喝酒。那麼又該怎麼辦呢?姑且暫將明月和身影作伴,在這春暖花開之時及時行樂吧!詩人已經漸入醉鄉,酒興一發,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傾聽佳音;舞時,身影轉動,似與自己共舞。醒時相互歡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寫得一往情深。   最後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然而,它們畢竟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作為自己結交的物件,可見詩人內心是多麼孤獨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一課文《驛路梨花》分別出現了幾次誤會?是哪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