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做道德判斷。對於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意志力薄弱的標籤,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現象。這時,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就“上綱上線”。
2
理解和包容。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而是要說,“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澱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3
陪伴原則。在這個原則之下,最重要的是建立愛的親子關係。有個案例是,一個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父親逆反,即使長大後,與父親的關係仍然不好。他後來回想說,是因為他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每兩個月才回家一次,而一回來,就總是教育他,讓他覺得父親是特意回來管自己的。但他的父親卻說,這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因為自己在家裡的時間少,所以每次回去,就想抓緊時間管管孩子的學習,反而忽視了和孩子的交流、玩耍。
1
不做道德判斷。對於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意志力薄弱的標籤,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現象。這時,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就“上綱上線”。
2
理解和包容。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而是要說,“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澱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3
陪伴原則。在這個原則之下,最重要的是建立愛的親子關係。有個案例是,一個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父親逆反,即使長大後,與父親的關係仍然不好。他後來回想說,是因為他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每兩個月才回家一次,而一回來,就總是教育他,讓他覺得父親是特意回來管自己的。但他的父親卻說,這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因為自己在家裡的時間少,所以每次回去,就想抓緊時間管管孩子的學習,反而忽視了和孩子的交流、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