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kd

    漢語拼音自問世以來,為我們民族造福,為漢語、為學習和使用漢語的人們服務,建立了不朽的功績。學好漢語拼音有助識字、幫助閱讀、學好普通話。現代人,要適應社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漢語拼音是不可缺少的一課。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學好漢語拼音至關重要。如果把中文比作一棵大樹,那麼拼音就像這棵大樹的樹根,樹根扎得越深,大樹才有可能長得越高,枝葉才會更茂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漢語拼音就好像是鑄造美好人生的奠基石。可以說,漢語拼音是小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是邁向科學高峰的階梯。要想使小學生掌握漢語拼音,固然需要客觀上的幫助,而終歸還是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的吸收來實現。因此,在拼音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他們願學、愛學、樂學,從而信心百倍地實現漢語教學這個目標。我們的做法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1.編兒歌促學習。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和教材的特點,編寫一些押韻兒歌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學習單韻母āoeiuü時,我多遍領讀:嘴巴張大aaa,嘴巴攏圓ooo,小嘴一咧eee,牙齒對齊iii,嘴巴突出uuu,扁嘴小鴨üüü。聲調的兒歌是: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標調的兒歌是:老大(a)在把帽戴,老大不在老二(o)戴,老大老二都不在,小帽就給老三(e)戴,老四(i)老五(u)一起來,誰在後面誰就戴。在jqx與ü相拼寫時,我編的兒歌是:小ü碰到jqx,去掉兩點還念ü。

      2.編兒歌可區分字母形狀

      在學習聲母時,有些拼音字母形狀差不多,學生難分難記,直接影響了拼音。為了杜絕這個現象,我變了一些順口溜讓學生去辨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聲母b和d、p和q時,為了讓學生分清,我反覆領讀:一把剪子朝上擱(db),左念“得”,右念“撥”;一把剪刀朝下擱(qp),左念“奇”右念“坡”。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

      1.動手做。學生每學完一課漢語拼音,教師就鼓勵學生回家製作卡片。這個動手作業,學生興致極高,找紙板,量尺寸,裁剪,書寫,用皮套打成捆。早晨到校,看,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卡片。從孩子們得意地拼讀神色,無不流露著成功、自豪的喜悅。

      2.動手擺。課上充分利用學生製作的卡片,讓學生動手擺拼。如:學習“g k h”一課聲母后,讓“g k h”與“u”、“ui”相拼時,教師就讓學生動手左邊擺出g k h的聲母卡,右邊擺上“u”的卡片,讓聲母與韻母的四聲分別相拼,再讓同桌一人當老師,提示聲調,一人依次拼讀,再互換。學生在擺玩中,既感新奇,又有趣味。

      3.動手畫。在教學中還可以變換一下,先出示所學的拼音,然後讓學生為之配圖。如學習“z”時,老師在黑板上寫出“z”,告訴學生:“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聲母,你們能為z配上一幅畫嗎?”學生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的畫一個馬紮,因為馬紮開啟後的形狀象z,有的寫一個數字2,把2展開象z,還有的畫一隻呲著牙的大灰狼,有的畫一隻游水的小鴨子……。透過學生的描述,這個字母就不知不覺的學會了。

      4.動手貼。未來社會需要具有個性與合作精神的人,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機會。如學習aug、eng、iug、ong一課後,在看圖拼音節時,教師事先用電腦打出了大象、熊貓、猩猩、長頸鹿的四幅畫和相應的拼音卡片。

      三、創設情境,學習字母音節

      1.利用以前的認知。學習漢語拼音並不難。從四十幾個字母的讀音上講,孩子們的語言中早就熟悉這些字母的發音了,只要把這些字母讀音與他們的語言對應起來就行了。從字母的形狀上講,n像門洞,h像小椅,s像蠶又像絲……如果老師讓孩子們開動腦筋,把音與形相聯絡,是會找到便捷的方法,快速掌握漢語拼音的。至於漢語拼音聲母和韻母的拼音方法,有拼讀法、直讀法、直呼音節教學法、還有聲介合母教學法,等等,只要掌握一種方法即可。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好像是交給學生一根捅窗戶的小棍,窗戶紙一捅即破,學生一旦悟出方法,就可以觸類旁通。比如說直呼法(b—a—ba),有這樣的拼讀方法口訣:“前音口張大,後音跟著發,前後一氣呼,千萬別分家。”哪種教學法最好,沒有定論,要視教師本人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同時考慮到本地方言因素。但有一點要清楚,抽象的拼音字間母要與生活語言相結合,學生才能學得有興趣,見成效。小學生一入學用4周的時學會了漢語拼音後,學習漢字和閱讀拼音讀物,就可以無師自通。

      2.藉助插圖進行直觀教學。教材的編排圖文並茂,直觀形象,學生愛看、願學。藉助圖形認識事物,認讀音節,學會學得快記得牢。比如在學習“j”時,先引導學生看圖,然後師問:“這幅圖上畫了一隻什麼?”學生回答:“大公雞。”老師又問:“大公雞頭上長著什麼?”學生答:“雞冠子。”“好,我寫一個字母,大家看一看,像不像大公雞?”隨後板書“j”,再發音。在學習pō這個音節時,引導學生看插圖,師問“這個小女孩在幹什麼?”“潑水。”老師隨後教學拼讀音節p→o→pō。

      3.用猜謎語學習拼讀音節。在拼音教學中,教學不能單調重複,否則,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教學必須要豐富多彩,靈活多樣,才能使學生願學、愛學、樂學,達到學會的目的。在教學“ri”這個整體認讀音節時,我對兒童們說:“今天我說一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看誰猜得快又準。”於是學生一個個睜大眼睛,豎著耳朵屏息凝神地聽著。老師說:“一個球,圓溜溜,夜裡看不見,白天它就有。”學生齊聲說:“太陽。”老師接著說:“太陽就是日,日的音節就是‘ri’。”學生很容易就把ri這個音節牢牢地印在了腦子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鉬靶可以治療乳腺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