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其中負債總額表示企業的全部負債,不僅包括長期負債,而且包括流動負債。 這是因為,就一筆流動負債而言,企業要在短期內償還。但在企業長期的經營活動中,流動負債總是被長期佔用的。 比如,一項應付款短期內要償還,但由於經營的需要,企業總是要長期地保持一定數量的應付賬款,這部分應付賬款的成為企業長期資本來源的一部分。因此,將流動負債包括在負債總額內,用於計算資產負債率是合理的。公式中的資產總額指企業的全部資產總額,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等。 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標誌。 資產負債率越低,說明以負債取得的資產越少,企業運用外部資金的能力較差;資產負債越高,說明企業透過借債籌資的資產越多,風險越大。因此,資產負債率應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為佳。 在實踐中,難以簡單地用資產負債率的高低來判斷負債狀況的優劣。因為資產負債率過高則表明企業財務風險太大,而過低又表明企業對財務槓桿利用不夠。 企業究竟應該確定怎樣的一個負債比率,取決於企業經理人對企業自收益的預測狀況,以及對未來財務風險的承受能力,將兩者權衡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在40%~60%。但處於不同行業、地區的企業對債務的處理都是有差別的。經營風險比較高的企業,為減少財務風險通常選擇比較低的資產負債率,例如許多高科技的企業負債率都比較低;經營風險低的企業,為增加股東收益通常選擇比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例如供水、供電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都比較高。中國交通、運輸、電力等基礎行業對債務的態度除了行業差別之外,不同國家或地區也有差別。英國和美國的資產負債率很少超過50%,而亞洲和歐盟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要明顯高於50%,有的成功企業甚至達到70% 。 各利益主體不同的利益驅動而從不同的角度評論資產負債比率: 1)從債權人的角度看 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因為該比率低,債權人提供的資金與企業資本總額相比,所佔比例低,企業不能償付的可能性小,企業的風險主要由股東承擔,這對債權人來講,是十分有利的。反之,資產負債率高,債權人提供的資金與企業資本總額相比,所佔比例高,企業不能償債的可能性大,企業風險主要由債權人承擔,這對債權人來講是十分不利的。 2)對企業所有者來說 負債比率高,有以下好處:一是當總資產報酬率高於負債利率時,由於財務槓桿的作用,可以提高股東的實際報酬率;二是可用較少的資本取得企業控制權,且將企業的一部分風險轉嫁給債權人,對於企業來說還可獲得資金成本低的好處;但債務同時也會給投資者帶來風險,因為債務的成本是固定的。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或遭受意外打擊而出現經營風險時,由於收益大幅度滑坡,大款利息還需照常支付,損失必然由所有者負擔,由此增加了投資風險。 對此,投資方往往用預期資產報酬率與借款利率進行比較判斷,若前者大於後者時,表明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將獲得雙重利益,即在獲得正常利潤的同時,還能獲得資產報酬率高於借款利率的差額,這時,資產負債比率越大越好;若前者小於後者時,則表明借入資本利息的一部分要用所有者投入資產而獲得的利潤數額來彌補,此時,投資者希望資產負債比率越小越好。 3)從企業經營者角度來看 負債比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營者對企業前景的信心和對風險所持的態度。如果企業經營者對企業前景充滿信心,且經營風格較為激進,認為企業未來的總資產報酬率將高於負債利率,則應保持適當高的負債比率,這樣企業可有足夠的資金來擴充套件業務,把握更多的投資機會,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反之,經營者認為企業前景不容樂觀,或者經營風格較為保守,那麼必然傾向於儘量使用自有資本,避免因負債比率控制在適度水平上。由於債務成本可稅前扣除和財務槓桿的收益功能,任何企業均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債務;但負債超出某個程度時,則不能為債權人所接受,企業的後續貸款難以為繼。隨著負債的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不斷加大,進而危及權益資本的安全和收益的穩定,也會動搖投資者對經營者的信任。因此,經營者利用債務時,既要考慮其收益性,又要考慮由此而產生的風險,審視度勢,作出最優決策" 在對資產負債率進行分析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在實務中,對資產負債率指標的計算公式存在爭議。有的觀點認為,流動負債不應包括在計算公式內。理由是:流動負債不是長期資金來源,應予排除;如果不排除,就不能恰當的反映企業債務狀況。這是因為: ①流動負債是企業外部資金來源的一部分。例如,就某一項應付賬款來說,雖屬於流動負債,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償還。但因業務的需要,應付賬款作為一個整體,已變成外部資金來源總額的一部分,在企業內部永久存在。 ②從持續經營的角度看,長期負債是在轉化為流動負債後償還的。與其對應的是,長期資產如果用於還債,也要先轉化為流動負債的轉化及長期資產向流動資產的轉化,說明在計算資產負債率指標時,不能把流動負債排除在外。 2)債權人、投資者及經營者對資產負債率指標的態度各不相同。如何維護各方的利益呢?關鍵是在充分利用負債經營好處的同時,將資產負債率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內。那麼多大才算合理呢?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是不一樣的。分析時,應結合國家總體經濟狀況、行業發展趨勢、企業所處競爭環境等具體條件進行比較、判斷。 3)本質上,資產負債率指標是確定企業在破產這一最壞情形出現時,從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的相互關係來分析企業負債的償還能力及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程度。即企業破產時,債權人能到到多大程度的保護。但這個指標達到或超過100%時,宣告企業已資不抵債。但是,財務報表分析時把企業作為一個持續經營的單位,不是建立在破產清算基礎上的。一個持續經營的企業是不能靠出售長期資產還債的。因此還應關注這個指標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揭示債權人利益的保護程度。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其中負債總額表示企業的全部負債,不僅包括長期負債,而且包括流動負債。 這是因為,就一筆流動負債而言,企業要在短期內償還。但在企業長期的經營活動中,流動負債總是被長期佔用的。 比如,一項應付款短期內要償還,但由於經營的需要,企業總是要長期地保持一定數量的應付賬款,這部分應付賬款的成為企業長期資本來源的一部分。因此,將流動負債包括在負債總額內,用於計算資產負債率是合理的。公式中的資產總額指企業的全部資產總額,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等。 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負債水平及風險程度的重要標誌。 資產負債率越低,說明以負債取得的資產越少,企業運用外部資金的能力較差;資產負債越高,說明企業透過借債籌資的資產越多,風險越大。因此,資產負債率應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為佳。 在實踐中,難以簡單地用資產負債率的高低來判斷負債狀況的優劣。因為資產負債率過高則表明企業財務風險太大,而過低又表明企業對財務槓桿利用不夠。 企業究竟應該確定怎樣的一個負債比率,取決於企業經理人對企業自收益的預測狀況,以及對未來財務風險的承受能力,將兩者權衡後,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一般認為,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在40%~60%。但處於不同行業、地區的企業對債務的處理都是有差別的。經營風險比較高的企業,為減少財務風險通常選擇比較低的資產負債率,例如許多高科技的企業負債率都比較低;經營風險低的企業,為增加股東收益通常選擇比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例如供水、供電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都比較高。中國交通、運輸、電力等基礎行業對債務的態度除了行業差別之外,不同國家或地區也有差別。英國和美國的資產負債率很少超過50%,而亞洲和歐盟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要明顯高於50%,有的成功企業甚至達到70% 。 各利益主體不同的利益驅動而從不同的角度評論資產負債比率: 1)從債權人的角度看 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因為該比率低,債權人提供的資金與企業資本總額相比,所佔比例低,企業不能償付的可能性小,企業的風險主要由股東承擔,這對債權人來講,是十分有利的。反之,資產負債率高,債權人提供的資金與企業資本總額相比,所佔比例高,企業不能償債的可能性大,企業風險主要由債權人承擔,這對債權人來講是十分不利的。 2)對企業所有者來說 負債比率高,有以下好處:一是當總資產報酬率高於負債利率時,由於財務槓桿的作用,可以提高股東的實際報酬率;二是可用較少的資本取得企業控制權,且將企業的一部分風險轉嫁給債權人,對於企業來說還可獲得資金成本低的好處;但債務同時也會給投資者帶來風險,因為債務的成本是固定的。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或遭受意外打擊而出現經營風險時,由於收益大幅度滑坡,大款利息還需照常支付,損失必然由所有者負擔,由此增加了投資風險。 對此,投資方往往用預期資產報酬率與借款利率進行比較判斷,若前者大於後者時,表明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將獲得雙重利益,即在獲得正常利潤的同時,還能獲得資產報酬率高於借款利率的差額,這時,資產負債比率越大越好;若前者小於後者時,則表明借入資本利息的一部分要用所有者投入資產而獲得的利潤數額來彌補,此時,投資者希望資產負債比率越小越好。 3)從企業經營者角度來看 負債比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營者對企業前景的信心和對風險所持的態度。如果企業經營者對企業前景充滿信心,且經營風格較為激進,認為企業未來的總資產報酬率將高於負債利率,則應保持適當高的負債比率,這樣企業可有足夠的資金來擴充套件業務,把握更多的投資機會,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反之,經營者認為企業前景不容樂觀,或者經營風格較為保守,那麼必然傾向於儘量使用自有資本,避免因負債比率控制在適度水平上。由於債務成本可稅前扣除和財務槓桿的收益功能,任何企業均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債務;但負債超出某個程度時,則不能為債權人所接受,企業的後續貸款難以為繼。隨著負債的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不斷加大,進而危及權益資本的安全和收益的穩定,也會動搖投資者對經營者的信任。因此,經營者利用債務時,既要考慮其收益性,又要考慮由此而產生的風險,審視度勢,作出最優決策" 在對資產負債率進行分析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在實務中,對資產負債率指標的計算公式存在爭議。有的觀點認為,流動負債不應包括在計算公式內。理由是:流動負債不是長期資金來源,應予排除;如果不排除,就不能恰當的反映企業債務狀況。這是因為: ①流動負債是企業外部資金來源的一部分。例如,就某一項應付賬款來說,雖屬於流動負債,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償還。但因業務的需要,應付賬款作為一個整體,已變成外部資金來源總額的一部分,在企業內部永久存在。 ②從持續經營的角度看,長期負債是在轉化為流動負債後償還的。與其對應的是,長期資產如果用於還債,也要先轉化為流動負債的轉化及長期資產向流動資產的轉化,說明在計算資產負債率指標時,不能把流動負債排除在外。 2)債權人、投資者及經營者對資產負債率指標的態度各不相同。如何維護各方的利益呢?關鍵是在充分利用負債經營好處的同時,將資產負債率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內。那麼多大才算合理呢?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是不一樣的。分析時,應結合國家總體經濟狀況、行業發展趨勢、企業所處競爭環境等具體條件進行比較、判斷。 3)本質上,資產負債率指標是確定企業在破產這一最壞情形出現時,從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的相互關係來分析企業負債的償還能力及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程度。即企業破產時,債權人能到到多大程度的保護。但這個指標達到或超過100%時,宣告企業已資不抵債。但是,財務報表分析時把企業作為一個持續經營的單位,不是建立在破產清算基礎上的。一個持續經營的企業是不能靠出售長期資產還債的。因此還應關注這個指標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揭示債權人利益的保護程度。